該「糊塗」的時候,不要明白!
2023/04/26

清醒做事,糊塗做人。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聰明人喜歡裝糊塗?

其中一個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人人都會表現聰明,裝糊塗卻很難,這需要有裝傻的智慧和風度,既能愚,又愚得起。」

深以為然。

聰明不露,才具有驚人的力量。這正是所謂的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明朝呂坤在《[呻·吟]語》中寫到: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

古今得禍,精明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今之人唯恐不精明,乃所以為愚也。」

處事不驚,必淩于事情之上;達觀權變,當安守于糊塗之中。

這種糊塗,是一種委婉,更是一種深謀遠慮。

小糊塗,藏著大智慧。

「這幾天,我外公嚴重記憶力減退。」

朋友曉琳一邊說一邊笑。

「沒去醫院嗎?」

我急著追問。

「不用去,等我外婆過幾天氣消了,也就好了。」

曉琳說完又是一陣大笑。

原來,曉琳的外公嫌家裡舊物太多,趁老伴兒外出,將書房裡許多舊書報統統賣掉了,卻沒想到裡面夾著一本被舊報紙包裹的老相冊。

于是,多張老兩口年輕時的照片被一同丟進收廢品的小貨車裡揚塵而去。

面對老伴兒的怒不可遏,曉琳的外公確定道歉已經不起作用,于是果斷決定,裝病。

曉琳一邊咬著冰淇淋一邊感歎:「我們家智商最高的就是我外公,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白巖松曾說過:「人生兩個基本點,糊塗點,瀟灑點。」

處理生活中那些無關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裝裝糊塗其實是極聰明的做法。

莎士比亞在《第十二夜》中,借薇奧拉的角色說過這樣一句話:

「因為他很聰明,才能裝出糊塗人來,徹底成為糊塗人,要有足夠的智慧。」

為人處世的高明之處,便是不在于你有多精明,而是看你是否懂得裝傻。

京劇《宰相劉羅鍋》第二本《夜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沒想到惹上了命案,被打入江寧大牢。

知府劉墉得知實情後,審也不是,放也不是,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稍有不慎,便是欺君罔上的重罪。

聰明的劉羅鍋想出了一個辦法:

大牢裡只點了一支蠟燭,透過昏暗的燭光審案,黑漆漆的什麼都看不清楚,既保留了天子的顏面,也盡到了地方官的職責。

其實,在那間昏暗的牢房裡,裝糊塗的何止是劉羅鍋一個人。

胡適先生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工夫的人。」

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塗則是後天的聰明。

這種糊塗看似愚笨,卻是立身處世的一種大智慧。

小糊塗,藏著大格局。

中國舊時的店鋪裡,從不陳列貴重貨物。

店主總是會把它們收藏起來,只有遇到真正識貨又有錢的客人,才會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裡面。

于是,老子對年輕時的孔子講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呂氏春秋》說:「聖人之行事,似緩而急,似遲而速,以待時。」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無論才能多高,善于隱匿,都是為人處事的一種大精明。

東晉王羲之十歲的時候,聰明伶俐,清秀可愛。

大將軍王敦經常帶他在身邊,有時安置在賬中同寢。

一日清晨,錢鳳進到王敦賬中,摒退左右,密議起兵。

兩人商議之時全然忘記了僅有一簾之隔,還在熟睡的王羲之。

其實王羲之已將對話聽的明明白白,他知道自己知曉他們謀逆,斷無存活的可能,于是吐出口水,繼續裝睡。

王敦與錢鳳談的正起勁,忽然想起賬內還睡著王羲之,不由大叫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這小娃兒了。」

王敦迅速掀開簾子一看,只見王羲之口水染濕了被子,睡得正酣。

洪應明在《菜根譚》一書中深刻闡明了一個處世之道:「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曾國藩曾說:「聰明外露者德薄。」

人生在世,貴在集聰明與糊塗于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塗處且糊塗。

明代有一位張幹,很多人問他該如何明哲保身,他答:「去鋒。」

《莊子·山木》中寫道:「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這也正是陸遊告誡兒孫「勿露所長」的道理。

古人雲:「含蓄不露,便是好處。」

外亂內整,外精內鈍,是兵法的韜略,也同樣是人生的謀略。

小糊塗,藏著高境界。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老禪師在禪院裡散步,看見牆角放了一張椅子,他知道一定是有出家人違反寺規越牆出去了。

老禪師沒有聲張,而是走到牆邊移開椅子,蹲在地上。

片刻之後,果真有一個小和尚翻牆進來。

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跳進了院子裡。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現那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

小和尚驚慌失措,準備等師傅開口責備。

但出乎小和尚的意料,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而是平靜的對他說:「夜深天涼,快回去吧。」

木心曾說:「好人的世界,總有一種糊塗。」

人生,難得糊塗,貴在糊塗,樂在糊塗,成在糊塗。

《宋史》記載,趙光義當皇帝時,有一次,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和另一個大臣王榮在御花園侍奉他喝酒,結果這兩個人喝得大醉,竟互相比誰的功勞大,兩個人爭的誰也不服誰,最後吵了起來,皇帝則被冷落在了一旁。

侍宴的人見二人連臣子的禮數都沒了,就奏請趙光義將他們抓起來送吏部治罪。

趙光義一笑了之,吩咐人把這兩個醉鬼好好送回家去。

第二天兩個人酒醒了,越想越後怕,連忙去皇宮請罪。

趙光義則裝作什麼也不記得的樣子,對兩個人說:「昨天我也喝醉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菜根譚》中講:「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葉問晚年留給世人的,不僅是令人驚歎的武學,還有同樣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曾寫下這樣一句話留給兒孫:

處事樹為模,本固任從枝葉動。立身錢做樣,內方還要外邊圓。

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巧勝于拙,很多時候,拙是一種質樸,一種真誠,而質樸和真誠是最能打動人的。

做文章是這樣,為人處事亦是如此。

大同華嚴寺有這樣一副楹聯:

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當下。

世間萬象皆浮雲,樂住心中。

簡單便是大悟。

世人常常感慨難得糊塗。

這種糊塗,是莊子夢蝶後的逍遙;

是墨子釋懷後的非攻;

是佛家提倡的忘我;

是道家闡釋的無為;

是儒家宣揚的中庸。

林語堂先生曾說:「現代人把人生看得太嚴肅,世界就充滿了苦惱。」

人生無外乎兩件事:

忙著,清醒做事;閑著,糊塗做人。

糊塗是明白的昇華,是心中有數卻不動聲色的涵養;

糊塗也是超脫物外,不累塵世的氣度;

糊塗更是行雲流水,悠然自得的瀟灑以及謙讓豁達的胸懷……

從此做個快樂的糊塗人,聰明的你,不妨試一試。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