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的人,長得慈眉善目,卻有一顆蛇蠍心;有的人,長得相貌平平,卻有一副好心腸。
「人不可貌相」,在一張好看的皮囊之下,我們往往難以看透一個人的真實內心。
唯有以時間為篩,透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才可悉知一個人的真面目。
面善心毒者,往往是以下三種人,離得越遠越好,千萬不要被他們的表像所迷惑。
古人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古人以此諷刺那些身居高位卻不作為的武將文官,表面如金似玉,實際卻如破舊棉絮般,毫無價值,毫無意義。
生活中,那些表裡不一的人,內心往往比破舊棉絮更為醜陋。
他們的嘴裡,少有實話;他們的心裡,大多算計。
表面上與誰都合得來,實際沒多少人願意和他們打交道。
他們善于在人前說人話,在人後說鬼話,總見不得別人的好。
日復一日,以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為樂,把別人的生活攪得一團糟。
當我們的秘密被他們知道後,下一秒,就會被公之于眾。
這樣的人,不管他們說的話有多好聽,也不要輕易相信,他們的稱讚,無比虛偽,他們的誇獎,全是奉承。
《大學》言:「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
正人君子,大多表裡如一。
我們只有與言行一致的人交往,才能避免被利用、被陷害,讓圈子簡單化。
笑,是一種面部表情,人們通常以此表達善意。
有的人的笑,是由內而外的自然表現,但有的人的笑,卻是笑裡藏刀。
唐明皇時期的李林甫就是一個笑裡藏刀的惡人,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與李適之共輔國政,兩人表面交好,但他一直想找機會陷害李適之。
一次,他笑著和李適之說:「華山有金礦,若是開採,國家一定能富裕不少。」
李適之深感此言有理,便告知皇上。
皇上得知後,召見李林甫,問他華山是否有金礦。
李林甫答道:「華山有金礦,但金礦下有王者之氣,若挖掘,將對龍體不利,臣因此,不敢將此事奏聞。」
一席話,讓皇上斷定李林甫是忠義之臣,李適之為不仁不義者,後來還罷免了李適之的官職。
李適之若能對李林甫多留一個心眼,必然不會遭到他的陷害。
明刀好擋,暗箭難防。
人間險惡,我們只有保持警惕,方可保全自身。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于那些笑裡藏刀的人,我們一定要保持距離,永遠不要對這樣的人推心置腹。
佛說:「二人世間難得。何等二人?一者、所不可為行恩;二者、受恩復報恩。」
行善、報恩皆是人間美德。
反之,不懂感恩,便是人性最大的惡。
生活中,總有人愛做忘恩負義之事,無論是誰,于他們而言都是利用工具。
別人對他的幫助,他轉眼就忘;別人對他的拒絕,他刻骨銘心。
他們過了河就想拆橋,不願給別人留後路;
他們磨完東西就想卸磨殺驢,把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這樣的人,早已喪失了良知,比狼還可怕。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
心懷感恩,是人之根本。
不懂感恩的人,沒有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遇到一定要遠離。
雖說「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但一個人完全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表情偽裝「面善」。
習慣帶面具的人,難以被人看透面具之下,是邪是正。
唯有通過觀察一個人的一言一行,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品性。
面善心毒的人,往往表裡不一、笑裡藏刀、過河拆橋,遇見一定要遠離。
餘生可貴,永遠不要讓這樣的人踏進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