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屁股不要坐在兩把椅子上(好文)

2023/04/25

人成于一,而敗于二三。

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從師范學院畢業時,曾陷入艱難的選擇中:

是做一名教師,還是從事自己喜愛的歌唱事業,或者二者兼顧?

在思想斗爭毫無結果之后,他只得請教做面包師的父親。

父親沉思片刻后,說道:

「孩子,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的話,你的屁股也許會從椅子間的空隙里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羅蒂聽完,豁然開朗。從此心無旁騖地投身于歌唱,最終成了一流的歌唱家。

「不坐兩把椅子」,是一種難得的清醒。

生活中,凡事想占盡所有美好的人,往往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與其四處鑿井,不如深挖一口井,終能喝到人生的甘洌之水。

1

1889年,法國商人愛德華創辦了一家輪胎作坊。

在他嘔心瀝血地經營下,小作坊發展得有聲有色,很快成為一家大公司。

因為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愛德華便想布局更多的業務。

當時海上航運發達,他覺得造船業很賺錢,馬上成立了一家造船廠。

之后,他聽別人說釀酒業很有發展前景,又趕緊開了一家釀酒公司。

他以為抓住每一個風口,事業會蒸蒸日上。

可沒過多久,他名下所有的公司業務就開始虧損,甚至連賴以生存的輪胎企業,也面臨經濟危機。

對此,愛德華百思不解。

有一天,他來到一座葡萄園考察,看到農戶們把一些青葡萄摘下來扔掉。

他覺得很可惜,于是問道:「這些葡萄看上去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摘下來扔掉呢?」

農戶們回答說:

不摘掉部分葡萄,所有葡萄會相互搶奪養分。

只有摘掉一些,才能讓剩下的葡萄吸收更多的養分,從而生長得更好。

聽完這番解釋,愛德華恍然大悟:

這和我管理公司是一個道理呀,我總以為業務越多,就做得越成功,結果過多的業務反而分散了我的精力,最后什麼也沒做好。

之后的半年內,愛德華先后停掉了造船廠、釀酒廠等業務,全力投入輪胎生產領域。

到現在,他的輪胎業務已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所創建的這家輪胎企業,被譽為「全球輪胎科技的領導者」——米其林公司。

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一個原理: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少即是多。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反而容易淪為炮灰。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2

作家耶胡達·阿米亥在《人的一生》中寫道:

人的一生沒有足夠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時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

這世界亂花迷人眼,如果遇到什麼都要往懷里塞,結果就是魚和熊掌都不可得。

「棋圣」吳清源一生精于棋藝。

有一次在日本,另外一位圍棋大師聶衛平與好友沈君山在大侃特侃橋牌。

一旁的吳清源聽到后,走過來很認真地對聶衛平說了七個字: 博二兔,不得一兔。

後來聶衛平懊惱地表示,當年要是聽從他的勸告,一心執著于圍棋,也許在棋上的成就會更大些。

還有一次,梅蘭芳喜歡圍棋,向圍棋大師吳清源討教。

吳清源說,你啊,還是好好演你的戲吧,你腦子里想著圍棋,台上就不行了。

很多時候,面面俱到不如單點突破。

躬身深根細作于一件事,才能成為該領域獨一無二的高手。

2003年,畢淑敏決定放棄攻讀多年的心理學博士學位。

要知道,為了這個學位,她已經努力了5年,經歷了2000多個日夜的苦讀。

只差一篇畢業論文,她就能給自己的學業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眾多朋友為她惋惜時,她卻清醒地說道:

生命對我這個年過五十的人來說是那麼寶貴,不值得拿出半年時間專門去念外語。

那時,畢淑敏已經過了50歲生日,外語基礎薄弱的她,至少需要花半年時間,才能勉強把考試應付過去。

而如果要寫論文的話,也會跟她的小說創作沖突。

再三權衡之后,畢淑敏放棄了博士學位,轉而埋頭創作,寫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

如曾國藩所說,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

無論哪一行,坐這山,望那山,終將一無所成。

持有定力,不斷向下扎根,方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3

莊子講過一個駝背翁捕蟬的故事:

途徑楚國時,孔子在樹林中遇到一位駝背老人,老人用竹竿粘取蟬,就像在地上撿起一塊小石頭一樣容易。

孔子很驚訝,詢問老人是如何做到的。

老人說:「我粘蟬的時候,身如斷樹樁,手臂如枯樹枝,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我只盯著蟬的翅膀,其它一概不理會,怎麼會粘不到呢?」

孔子贊嘆老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再平凡的事,只要做到極致,便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這就是古人說的:「一事精致,便能動人。」

陶華碧一心只走自己的路,把那一瓶小小的辣椒醬做到極致,徹底打響了老干媽這個品牌。

小野二郎終其一生只做壽司,研究醋米的溫度、腌魚的時間,按摩章魚的力度,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壽司之神」

專注一時者眾,始終專注者寡。

始終堅守主航道,不為兩旁花香所誘惑,不為兩岸風景迷亂眼,我們才能抵達目標。

被稱為靈魂藝術家的露西·里,把一生時間都傾注于陶藝上。

20歲時,露西在維也納工藝學校學習,一次偶然的蹭課讓她接觸到陶藝,從此就像失魂般著了迷。

她把60年光陰,都獻給了一間狹窄破舊的工作室。

她一生都專注在陶器上,她說:「只有專注于當下,才能聽到材料的意愿。」

當同學們在一起聚會和狂歡的時候,她埋頭在工藝室里研究陶器。

當同學們組織春游游玩時,她在繪制下一件陶器的設計圖。

專注投入創作,使她的作品得到無數收藏家和藝術家的推崇。

連以刁鉆聞名于世的英國評論家們,都給予極高評價「當你把它們拿在手里,就感覺像是在跟另一個宇宙連接對話。」

在社會上,有這樣一個 蛋糕定律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1%的人拿走了99%的蛋糕,剩下99%的人靠1%的蛋糕糊口。

那如何成為這1%的人呢?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認準一個領域深耕下去,全力以赴,才有資格成為頭部1%的人。

哈佛大學曾對畢業生做過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

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的人,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

換過方向但并不頻繁的人,成了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

那些沒有目標,頻繁轉換方向的人,生活困頓,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精。

人往往成于一,而敗于二三。

-THE END-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