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貪心的「猴子」(好文)

2022/11/01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餓壞了的小猴子,下山去找食物。

它走了很久,終于見到一片桃樹林,正要摘桃吃時,發現旁邊有一片金燦燦的包穀地。

于是,它興沖沖地跑到包穀地,準備掰下幾穗包穀充饑,結果又發現前方還種著一大片西瓜。

小猴子每樣都想嘗一嘗,便找了個袋子,拖著饑餓的身體輾轉于三處之間,一個勁的把桃子、包穀、西瓜往袋子裡裝。

只是,它忘了自己還餓著肚子,儘管找到了眾多食物,卻沒有先填飽肚子。

就這樣,它餓死在了撿果子的途中。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從早忙到晚,卻忙不出所以然。

事實上,能否完成一件事,並不在于做事本身,而在于我們做事前的思考與規劃。

理清主次,抓住重點,才是人這一生最頂級的智慧。

事有先後,用有緩急

蘇格拉底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

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個空罐子,然後拿出一些可以從罐口放進去的鵝卵石。

蘇格拉底把石塊一股腦全部放進罐子裡,拿起罐子問學生:「這個罐子還能再裝其它東西嗎?」

看著已經被鵝卵石塞滿的罐子,學生們都搖了搖頭。

蘇格拉底笑而不語,拿出一袋細碎的小石子,把碎石子倒了進去。

這時,原本已經被鵝卵石「裝滿」的罐子,依然裝下了這些碎石子。

接著,蘇格拉底繼續問道:「現在這個罐子還能裝東西嗎?」

所有學生默不作聲。

蘇格拉底會心一笑,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進罐子裡。

倒完後,他又問:「現在呢?」

全班同學看著罐子已經裝了這麼多東西,堅信不可能再裝下任何東西,便很有信心地回答:「不能!」

不料,蘇格拉底又拿出一大瓶水倒進了罐子,罐子依然將水全部裝下。

古人講:「事有先後,用有緩急。」

其實,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像這個罐子一樣,都有主次之分。

一件事情,只有先解決掉「大」問題,然後再慢慢解決剩下的「小」問題,事情才能最完美的解決。

就像想燒得一手好菜,要先學會方法,才能完成烹飪;想完成一項考試,要先了解大綱,才知道學什麼。

我們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明白接下來該朝什麼方向奔跑。

不分主次的努力

比失敗更可怕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裡寫到:

「越是忙碌的時候,越應該認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養成確認優先順位的習慣。否則,失態逐漸會演變成可怕的局面。」

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我們的精力本就有限,如果抓不住重點,把精力浪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結果定然事倍功半。

知乎上,有位網友曾講過她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領導讓她在規定時限內,對前期的工程決算做個總結報告。

她信心滿滿,答應一定按時完成。

可當她真正動手時,卻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資料浩如煙海,堆滿了整個辦公桌。

為了完成報告,她只能硬著頭皮翻遍所有資料,從專案中各種材料的預算到資金使用,一頁頁翻,一項項看。

白天時間不夠,她就加班到很晚,工作日做不完,她就犧牲週末時間。

彙報日期臨近,領導特地過來詢問情況,她支支吾吾地說自己才進行到一半。

詳細詢問原因後,領導大發雷霆,罵道:

「瞎搞!公司需要這份報告,是為了清楚專案所有流程這些大方面是否存在弊端,你搞那些犄角旮旯有啥用?」

她聽後恍然大悟,在最後幾天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正確的方向,這才順利完成了此次任務。

她的故事讓我想起曾有個記者問一位企業家:「你們公司前期經歷了那麼多不易,是什麼支撐你堅持了下來?」

企業家說:「我每天都知道,我最該為哪些事努力。」

分不清主次的人如同在泡沫中游泳,走來走去,還在原地。

而善于抓重點的人則是在地面上前行,不費吹灰之力輕鬆到達目的地。

要知道,遇事沒有方向,一味埋頭前進,任憑再多的努力也終歸徒勞。

拎得清輕重緩急

才能事半功倍

因為一部《隱秘的角落》,實力演員張頌文火出了圈。

在此之前,他一直籍籍無名。

剛入行時,張頌文每年大概只能接到一兩部戲,而且盡是配角。

一年下來,收入甚微,難以糊口。

面對如此窘境,他深知,無論是為了走出生活低谷,或是成全心中熱愛,作為演員唯有把演技打磨好,拿優秀的作品說話,靠精湛的演技立足。

否則,即使拍點爛片、接些綜藝能夠解決當下的困境,也並非長久之計。

于是,他潛心磨煉自己的演技,時常到街頭巷尾、市井集市去觀察生活。

有時一坐就是一整天,往來穿梭的人群,臉上或喜或悲的神情,嬉笑怒駡的舉止,成為他學習揣摩的重點。

有戲找上門時,他為了研究角色心理,專門到現場體驗教學,真切感悟。

開拍時,不管鏡頭距離他多遠,他都會思考為什麼要塑造這個角色,這個角色應該做些什麼,又為什麼這樣做……

他曾說過:「一切有助于演技提升的事,我都樂此不疲;除此之外,都是小事,無關痛癢。」

後來,張頌文用過硬的演技獲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更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表演機會。

《呂氏春秋》有曰:「一引其綱,萬目皆張。」

做事時,抓住重點,就相當于牽住了「牛鼻子」,眼下面臨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就像我們想解開一個系成死結的線團,沒有找到線頭,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一旦當我們找到線頭,順著線頭一點點將其解開便是輕而易舉。

人生諸事皆是如此,理清主次,抓住重點,才能事半功倍、行穩致遠。

心理學上有一個吉德林法則,它是說,當我們把要做的內容清楚列出來時,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換句話說,凡事找準方向,理清重點,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有書君為大家準備了兩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凡事能夠理清頭緒,從而事半功倍,所有人生難題都因此消散。

做事前理清思路

生活中,我們不分主次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拿到事情就盲目去做。

因為盲目,從而不知道什麼是重點,結果可能與重點背道而馳。

負責一個專案,不清楚這個專案的重點,東一榔頭西一鐝頭,忙活半天也是白忙。

籌備一場表演,不了解這場晚會的目的,天馬行空地策劃方案,結果與晚會主題相差甚遠。

《禮記·中庸》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做一件事之前,要先理清思路,清楚事情需要做的重點是什麼,了然于胸再行動。

事成後及時復盤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同樣的事情,這次出錯後,下一次遇到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及時總結上一次的失誤。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是個善于總結的人。

大到戰略,小到具體問題,做得是否正確,邊界條件是否有變化,每次完成之後,還要重新演練一遍。

經過復盤,不斷總結正確的做法,在下次面對同樣的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抓住重點,對癥下藥。

我們就會在不斷總結中,明白各種問題所對應的解決套路,動起手來便輕車熟路。

俗話講:「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 

抓住重點,是一個人面對繁雜事物時化繁為簡的能力,也是一個人開始認識自我的睿智與聰慧。

抓住重點,我們的人生才能有的放矢,張弛有度;才能在奔赴目標的路上風雨無懼,來去自由。

人生路上,惟願我們能夠慧眼獨具,凡事抓住重點,撥開雲霧得見月明,所遇之事統統解決。

與朋友們共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