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向孩子哭窮,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2/12/20

前不久曾看到一個讓人心酸的視訊:

一對父女來吃肯德基,爸爸對6歲的女兒說:你吃這一頓飯,是我辛苦一天掙下來的工資。

小女孩默默低下了頭,從此越來越懂事。

8歲時,她在櫥窗前看到了芭比娃娃,心里想:我很想要,可爸爸媽媽賺錢太辛苦了,我要懂事一點。

18歲那年,她想學藝術專業,可想起父母說過,學藝術不穩定,學會計才是鐵飯碗,所以她說服自己:別讓爸爸媽媽為難了,選擇他們喜歡的專業吧。

26歲,她交了男朋友,對方總是提出很過分的要求,她內心是抗拒的,但轉念一想:他對我這麼好,我拒絕了他,他會不會很傷心,會不會覺得我不愛他。

就這樣,她習慣了過度為別人著想,凡事委曲求全,也要讓對方滿意,她不敢拒絕,沒有主見,一步一步地喪失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

窮,從來不是對孩子造成最大傷害的武器。

父母無窮無盡地哭窮,才是讓孩子無限匱乏和自責的原因。


哭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窮

知乎上有個這樣的問題:

家長總是哭窮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有個回答一針見血地指出真相:

最大的問題是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偏激。


類似的回答還有很多。

原來,哭窮式教育,無形中傷害了一大批孩子。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錨定效應」。即人容易受最初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將認識和心態深深固定在某處,難以改變。

父母就是孩子感知世界的第一把錨,哭窮,就是拋下自卑短視的錨。

被窮養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會有一種強烈的不配感植入內心,他們自卑、懦弱、敏感、擰巴,無論以后成為怎樣的人,都很難改變這種自我認知。

這種自卑的心理一旦發芽,就會深深埋在孩子心底,甚至要用自己的一生來治愈。


網友@洋洋 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我從小是在「哭窮式教育」中長大的。

我爸媽對我哭窮,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會極力否定和譴責我對物質的欲望,他們嘴里的高頻語句是:

「看到什麼都想買,爸媽賺錢那麼辛苦,怎麼這麼不懂事?」

「為了給你讀書,你知道我們賺錢有多辛苦嗎?」

「不要跟人家比,他們家什麼條件,我們家什麼條件?」

這種話經過無限次循環,反復念叨之后,像病毒一樣在我的心里扎根繁殖,我無時無刻都會覺得:

自卑、沒用、我很差、我不值得、我配不上......

我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欲望和要求,青春期的衣柜里除了校服,就是每到過年才會添置的一兩件棉襖。

那時我不知道什麼叫自我價值感,會對周圍所有的人慎小慎微,極力討好,成全別人犧牲自己。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那種對物質的不安全感和匱乏感,仍然像潛藏在靈魂深處的黑洞,無法消解、避之不及。


就像清華教授彭凱平曾在訪談中所說:

如果告訴孩子家里'缺',我們沒有別人好,其實是一種貧窮感的灌輸。

它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匱乏感。

多麼悲哀卻無奈的現實:

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真是最失敗的家庭教育。

還記得反腐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那個貪了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卻住著破房子,吃著炸醬面的貪官趙德漢嗎?

他別墅里的現金,堆滿了冰箱和床鋪,卻依舊住在簡陋的房子里,穿著土氣便宜的衣服,騎著電動車出行,甚至連掉在桌子上的飯粒他都會吃掉。

盡管人前顯貴,名利雙收,但從小物質的匱乏,讓他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也難怪他在贓款被查封時會說:

「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趙漢德的案例告訴我們:

真正讓我們一無所有的不是貧窮,而是心窮。

畢竟,人窮窮一陣,心窮窮一生。


用愛滋養,

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有人說,自卑和匱乏感是窮人家庭無法擺脫的宿命。

我從來不這麼認為。

孩子的內心是富足或貧瘠,與父母的經濟能力關系并不大,主要取決于父母的心態和教育。

出生于農村的網友@小潔 ,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小潔家是貧困戶,父母靠收廢品為生,這是小潔從小就知道的事情。

小潔的父母告訴她,雖然他們家并不富有,但不必為此覺得丟人,在他們能力范圍內可以滿足的,家里人都會盡量滿足她。

衣服不是新的,但一定熨得平平整整;鞋子也不是新的,但每次都擦得锃亮。


小潔讀完國中后,弟弟也要讀小學了,家里交不起學費,得和外人借。

小潔的姑姑們都勸她輟學打工補貼家用,可小潔的爸爸卻執意讓小潔繼續讀書,只因為小潔想讀書。

他給小潔淘了個二手書包,洗得干干凈凈,又給她用熨斗燙了一身新衣服,告訴她:

「供你讀書是爸爸媽媽的義務,好好讀書是你的義務,不要覺得自己有愧疚感,雖然現在我們家比較困難,但你要相信這些都是暫時的。

爸爸媽媽會努力賺錢,你也要努力考上大學,以后去大城市工作,見識外面的精彩世界,你就會知道,外面的機會其實比你見到的多多了。」

小潔讀大學后,貧富差距越發明顯,但她并沒有自怨自艾,反而積極地外出兼職做家教,補貼自己在學校的費用。

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貧窮而自卑,反而非常陽光自信。

因為她知道,貧窮已經是既定事實,抱怨沒有用,只有好好努力,才能改變現狀。

可見,孩子的富足感,從來不是用金錢堆積出來的,給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與內心的豐盈,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還記得《奇葩說》里學識豐富、思維敏捷的哈佛學霸詹青云嗎?

其實,她的出身并不好,甚至早已「輸」在了起跑線。


詹青云來自貴州山區,父母都是普通員工,她讀過只有兩個老師的學校,操場還有同學放的牛。

可即便是這樣清貧的條件,詹青云毅然放棄北大的保送資格,決定貸款100萬元念哈佛!

這樣的格局和氣魄得益于她有一個積極樂觀、富有愛心的父親。她曾回憶自己的童年:

別人有的玩具,父親一個都不少她,還要賣家具給她置辦賽道。

我相信,詹青云得到的不僅是玩具,更是滿足、愛與自信。

難怪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評價:她貧,但是不窮。


你看,即使家庭經濟拮據又怎麼樣,仍然可以用愛滋養孩子,讓他們貧瘠的土壤中也能開出最美的花。

大方地告訴孩子:

窮并不可恥,不必為此自卑,錢確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具備賺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不哭窮的父母,

都在這樣給孩子樹立金錢意識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

「好的教育不是哭窮,也不是裝窮,而是通過適當的教育,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

比起一味地向孩子哭窮,我們在給孩子樹立金錢意識的過程中,更應該注意這幾點:

1、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鼓勵他用自己雙手掙錢

面對孩子的需求時,我們要坦誠地回應他,無需賣慘,更不要夸大。

在能力范圍內的,盡量滿足他;超出能力范圍無法承受的,也要讓他明白,并不是自己不配,而是暫時的條件有限,需要變得更加優秀才能擁有。

讓他知道,金錢是父母的勞動所得,要學會感恩和珍惜。

告訴孩子,眼下的生活都是暫時的,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都要自己去努力。

好東西誰都想要,但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去爭取,每一個人的未來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2、別用犧牲感「綁架」孩子

黃執中曾說:

「不情愿地付出,會產生犧牲感,就像是水壩里的水,日復一日地高漲,但總有泄洪的一天。而這只有用一輩子的內疚,才能兌現干凈。」

愛哭窮的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要是不是你,我們至于這樣嗎?

你不努力讀書不努力賺錢,對得起我們嗎?

自我犧牲感往往很容易讓父母產生「我很合格」、「我很偉大」的錯覺,而這種自帶委屈性質的犧牲,往往都變成了「綁架」孩子的籌碼,使孩子服從于自己,產生愧疚。

父母「委屈」,孩子「憋屈」。這,恰恰是親子關系中最危險的部分。


3、多給孩子精神上的富足,用愛去滋養他

黃磊曾經在綜藝節目中被問到關于「孩子要怎麼養」的問題,他說出了自己的育兒觀:

「家里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別鋪張浪費。

我們家沒有富養也沒有窮養,該吃飯就讓她吃飽,該上學就上學,也沒有刻意過于嚴厲,也不會去縱容,用愛去養吧。」

正所謂窮養富養,不如用愛來養。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最溫潤的滋養。

當我們給予孩子充分的愛、陪伴與尊重,喚醒他內在的動力與勇氣,孩子內心就會很富足。

他可以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只要心不窮,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回到開篇的問題,當我的孩子問起:「媽媽,我們吃的這頓飯是不是很貴?」

我會蹲下來,鄭重其事地告訴她:

「咱們吃的這頓飯,是爸爸媽媽辛苦掙下來的工資,所以,我們現在要開心享受地吃,吃完了才有動力呀。

你努力地學習,爸爸媽媽努力地工作,我們將來一起努力賺錢,才可以創造更好的生活。」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想讓孩子內心充實,精神富足,就要用愛去教育他,用行動去影響他。

告訴孩子:做你喜歡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這,是比成為一個有錢人更快樂的事。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