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三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2023/03/29

《人民的名義》中把人分為9個認知階層,其中最底層就是無明之人:

不知人、不知已、不知世、不知事,生活備感艱辛,徒然受盡盤剝而無力自保。

無明的人,內心沒有衡量事物的尺規,做事手足無措,未來也會一片茫然;

唯內心有明之人,能堅定自己的方向,向著清晰的道路前進。

人生旅途中,我們都需要這三種「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先見之明,是一種成熟的遠見。

史蒂芬·柯維曾說:「許多人拼命埋頭苦幹,到頭來卻發現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牆。」

很多人做事之前,不看目標,不思考價值,只會埋頭苦幹,最後卻發現早在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一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需要有先見之明的智慧,看清因果,再做決定。

曾經的室友莉莉說最近在準備考研,我問她:「你不是前幾天還在找工作嗎?」

她說:「沒找到合適的,我爸媽讓我考研。」

可我問她:「那你自己有什麼想法嗎?」

她說:「不知道,我有幾個朋友也在考研,大家都在考,我想應該是沒錯的。」

就在莉莉還在為未來糾結迷茫的時候,小夏的經歷就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了。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大家整天睡懶覺、翹課,放飛自我。

小夏就說自己想考研,然後再讀博,最後去國外留學兩年,回來後就可以直接應聘高校的教師了。

那個時候大家以為她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她卻認真起來。

夏天,大家還在寢室裡吹空調,她就早早地去圖書館學習;

冬天,別人沒事窩在床上刷劇,她忙著在考研課與自習室兩地穿梭;

轉眼間到了大四,別人開始心慌了,不知道是該先找工作還是嘗試考研,而她已經收到了名校碩博連讀的錄取通知書。

有句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沉迷當下的人,往往只看到現實,大多沒有長遠的規劃,也不會去思考未來,因此常常在河邊濕了鞋。

而有先見之明的人,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也不會計較得失,而是將目光放長遠,懂得從微小事物中尋找規律,未雨綢繆,發現更多機會。

這樣的人,無論是在找工作還是人際交往中,都會遊刃有餘。

一個人懂得高屋建瓴,從長遠的角度把握自己的人生,自然也會比常人更快一步到達目的地。

自知之明,是一種低調的姿態。

趙總是一家大企業的高管,平時很多人巴結他。

有人甚至恭維他:「趙總,就您這能力,公司根本離不開您,哪天您出去單幹,我指定跟你!」

被捧在天上的他越來越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總是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的姿態。

一次,他跟總裁在一件事上鬧了衝突,一氣之下竟真的辭了職。

可是,他自己成立公司之後才發現,之前跟他拍馬屁的那些人根本不理他,更不用說來他公司上班了。

最後,他的小公司沒堅持多久就倒閉了。

有句話說:自負的人像一團水蒸氣,無智、無知、無成就,虛幻縹緲。

而真正的智者,懂得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盤,在錯誤的道路上及時剎車,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作家蕭乾認為,一個人最不可丟的就是自知之明,有了它,才不會忘乎所以。

有自知之明的人,善于思考,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自我沉澱。

他們習慣以一種低調的姿態與人相處,既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學習到他人的長處。

反觀生活中那些驕傲自滿的人,好面子愛逞強,不允許自己的缺點暴露在別人面前,哪怕做一件事能力不夠,也不願當眾承認。

因此,他們最後的結局,也大多輸得一塌糊塗。

蘇格拉底說過: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一個人只有認清自己的局限,做事時擺正自己的位置,才會走得更遠。

知人之明,是一種深刻的敏銳。

有人說:一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有權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

人際交往中,學會識人,是一種必要的能力。

與虛情假意的人相處,不但會耗費自己的精力,還可能受到情感上的傷害;

與真誠樸實的人相處,才是高質量社交的開始。

在電視劇《流金歲月》裡,朱鎖鎖遇到的馬先生,是葉謹言的司機。

他故意不表明身份,朱鎖鎖便誤以為他是一名職場精英,和馬先生開始約會。

馬先生投其所好,幾句甜言蜜語,就把朱鎖鎖迷惑得無比感動,她多次接受馬先生送的貴重禮物。

可誰知,馬先生給她買的所有禮物,都是挪用的公款。

最後被公司發現,朱鎖鎖不得不歸還所有「贓物」。

古語雲:「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擦亮眼睛,遠離消耗自己的人。

知乎上一個女孩分享:

我有一個朋友,人很友善,性格跟我也很合拍,但不到一年我倆就決裂了。

原來,兩人到同一家公司面試,因為是同齡人且性格相似,就成為了好朋友。

可到了公司年底評選優秀新人獎時,女孩被評上了,而女孩的朋友沒得到。

朋友立刻生氣了,一句話都不和她說。

後來在一次工作中,女孩因為一個小失誤填錯了資料,朋友竟然當面大聲指責她。

從那之後,女孩便放棄了和這個朋友的友誼。

這個世界很現實,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前一秒對你噓寒問暖,後一秒卻冷嘲熱諷。

因此,與人相處,需凡事留三分。

不和背地裡議論別人的人交心,不和表裡不一的人走得太近,也謹慎和只會耍嘴皮而不懂實幹的人一起共事。

人生短暫,我們要把時間留給真誠善良並願意與你一起成長的人。

有句話說:認知影響選擇,選擇改變命運。

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認知上的不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真正明智的人,有遠見、懂自知,並且會識人。

人活一世,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清醒的頭腦,才能夠用足夠大的視角,去審視人生。

願我們都能夠做個心裡有一盞明燈的睿智之人,在對的人生道路上前進,不畏世間凡塵俗念。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