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職場中,「累死人」的不是工作,而是思維,掌握4點工作更輕鬆

又又又 2023/07/22

身在職場是不是經常感覺一天十分疲憊,但是一天到晚在忙啥自己還真說不清楚。許多人都存在這樣的狀態,就像「倉鼠之輪」一樣,不停地奔跑,但始終在原地。

曾經自己以為量變終究能成為質變,但後來才發現在科學范疇內,這個理論沒錯,但是在職場完全不適用,有多少人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但公司裁員時候還是會被裁掉,一輩子獻給了單位,但最終誰會對他們負責?

很多毒雞湯在強調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放大了努力本身,卻忽略了邁向成功的路徑,如果就像拉磨的驢,把磨盤都拉壞了,還是停留在原地。

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是強者向弱者釋放的信號,他們總是會說自己經歷的種種苦難,這些確實起到了作用,但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絕對不是吃苦,成就他們的一定是思維方式。

認知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方式,並不是單純的努力,或者吃苦就能獲得成功,環衛工人早出晚歸,他們吃得苦少嗎?那些坐辦公室的人難道真的比礦工,石油工人付出更多嗎?

所以說,累死人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思維方式。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再加上努力才能獲得成功,思維方式就像種子,是參天大樹的種子,還是灌木的種子,或者是草籽,這些才是決定成功與否的標誌。

1.首先,明確自己為什麼要做

經常能聽到人們說,遇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麼?」聽是聽到了,但是有多少做到了?就像現在人們在各種視訊中 聽了道理很多,但是還是過不好一生。

知道「為什麼」才是做事的原動力,很多職場人只是在機械地做事,卻從來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只是從眾心理,因為別人說要這樣做,那麼我這樣做一定沒錯。

之所以許多人感覺到工作累,是因為本身就沒有動力的支撐,所以做事就感覺到累。賺錢是為了生存,生活,還是炫耀自己成功,或者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當知道自己為什麼的時候,那麼做事的動力就會產生。

你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是為什麼嗎?這樣做是否真能夠讓你向著自己目標更近呢?比如,與同事爭吵是為什麼?因為利益,還是因為情緒?連原因都沒有的行為,可以理解為對自己內耗的過程,因為沒有原動力的情況下,消耗得不到補充,就會覺得很疲憊。

2.其次,搞清自己要做什麼

在一次商務接待中,聽到讓人直接蒙在當場的問答。

A問B:「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

B回答:「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最安全可靠的服務。」

你是不是也感覺這樣的回答讓人十分懵圈?如果是這樣,那就對了,因為B回答問題直接跨過了「是做什麼」

,而是直接回答了「為什麼客戶要選擇自己」。B這種回答,會讓人產生疑惑,安全可靠?是存款,還是駕駛,又或者是保安……

那麼你在做的事情是什麼?做這些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是否在服務于「為什麼?」

「是什麼」需要服務「為什麼」兩者之間相互作用,才能形成良性迴圈,很多人自己做的事情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加班加點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舉一個例子,就像多看書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那麼你看的是什麼書?看小說,還是專業書籍,甚至是文言文……那麼看這些書是否有助于你達成「為什麼?」

單獨在做什麼,無法單獨長期存在,如果形成了這樣的狀況,那麼就會感覺「累死人」的是工作,只有與「是什麼」與「為什麼」相結合,才能夠持續向前。

3.再次,分解自己要怎麼做

為什麼要健身?因為可以讓自己的身材更棒,身體更健康。

做什麼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跑步、擼鐵、仰臥起坐、俯臥撐……這些都能夠起到健身的作用,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麼怎麼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沒有怎麼做成為指導,很大程度上事情做了不少,但是收效甚微。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累死人」的是工作一個道理。

比如,減脂需要多做有氧運動;訓練強壯的肌肉,需要針對不同部位的肌肉進行不同方式的訓練,這樣才能達到目標。

也有不少人停留在知道的為什麼,也明白該做什麼,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做,于是又陷入了一種迷茫之中。

「怎麼做」更為具體,為「是什麼」做了分解,是實現「為什麼」的重要路徑。

沒有「怎麼做」的具體實施,所謂的「為什麼」,「是什麼」只能成為雞湯,根本無法落地,就像有了目標,知道在做的「是什麼」事情,卻沒有具體實施的方法,一切都只能紙上談兵。

所以,知道「怎麼做」就是突破的關鍵,會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精準,逐漸突破到更高的層次之中。

4.最後,不斷迴圈中自我突破

當達到一個階段的時候,又會進行新一輪的這三段式,WHY、WHAT、HOW。

就像在職場中,開始只是為了擺脫「最積極的廢人」「隱形人」的帽子,當得到領導、同事的認可時,就需要創造更多價值,得到領導提拔,同事的尊重,再然後又會提升的新的高度。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反覆運算,只有不斷地找到自己要做的原動力,自己做的事情是否與原動力相匹配,以及怎麼做才能實現「為什麼」,只有在不斷的迴圈上升的過程中,獲得時滿足感,才不會覺得「累死人」的是工作。

就像賽跑時,冠軍的滿足感會抵消疲憊帶來的痛苦,而失敗者並非一定比冠軍更疲憊,而是沒有滿足感、成就感的支撐,所以感覺會更加疲憊。

其實每個人的潛力無限,疲憊的原因是付出與收穫不相匹配。

就像精神的疲憊遠遠大于身體的疲憊一樣的道理。

總之,從來不是「累死人」的工作,而是累死人的工作思維,忙忙碌碌都是在原地打轉,付出了很多,收穫了很少。走夜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夜路中沒有半點光亮,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未知才是恐懼的根源。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