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奎斯法則其實就是不要試圖一口氣吃成胖子。
沒有答案的問題
有一位學者,去一所大學的文學院講課,很多年輕的學子向他詢問一個問題:
「自己的專業是文學,自己也愛好文學,但是,在這個一切講究金錢的時代,文學還有多少市場?文學還有前途嗎?
文學能夠養家糊口嗎?」
學者這樣告訴青年學生們: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哪里,但是,有一點是我能夠確定的。
我堅信,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只要你不是所在行業中的翹楚和精英,只要你不能夠在你所在的領域有所成就,你都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一個正處在人生困惑中的青年人,曾經這樣問他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活著?」
學者回答說:
「你問的問題太大了,這個問題你本來不需要費神考慮,你只需要考慮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就可以了。
你的女朋友離開了你,你應該想到的是你們肯定是不合適在一起的,你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再找一個合適的。
你現在的工作你不滿意,你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
至于人活著有什麼意義,那是哲學家們的事情,與你無關。」
這位學者的孩子問他一個關于時間的問題:「時間有始終嗎?時間是怎麼來的?」
他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你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你只是考慮自己如何利用好每一天光陰,如何不虛度每一天時光就可以了。」
原來,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每天都在關注著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并為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而困擾著。
看似蘊含著很高深的學問,實際上對自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
當一個人每天在考慮與自己無關的問題并試圖找到答案的時候,其本身就無異于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其實,有的問題本身就像是一個死結,根本沒有辦法將其順利打開。
所以,出現問題時,要先看問題的性質,沒有必要作出決策時,就擱置問題。
在生活中,很多人擅長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讓人佩服的,但不是最聰明的。
因為有的時候,有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如果一碰到問題就想也不想地馬上下手解決,沒有進行深思熟慮,那麼很有可能到最后才發現這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可能錯過了解決其他事情的最佳時機。
第一時間無法解決,另辟蹊徑更智慧
有一句老話叫「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會有相應的方法去解決。
但實際上,有的時候往往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內解決,想從最開始就把一切存在的問題都解決是不可能的。
那麼,面對這種情形,我們除了苦惱于找不到解開的辦法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以下幾個選擇可以作為借鑒與參考。
第一,不要固執地想要解開問題的「死結」,可以尋求別的方法來「解決」。
有一個人,特別隨和,心腸很好,表面上很好欺負,但其實具有驚人的身手。
一次很晚的時候,他坐在電車上,車上有一伙極具侵略性的愛鬧事的人。
他們人很多,并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一副膽大包天的樣子。
這一伙人總想去招惹別人。
他們開始糾纏那個性格隨和的人,因為他臉上好心腸和愛好和平的表情,不像會帶來任何危險。
他們這樣或那樣地企圖以嘲笑和侮辱來挖苦他,但是他靜靜地坐著并不回應他們的挑釁。
最后,他忍不住了,走向了出口,立即抓住蠻橫無理者的衣領,并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被打的人的臉立刻變得一團糟,剩下的幾個人因為驚奇和恐懼而呆住了。
他轉過身并抓住了下一個,但是那個人用顫抖的聲音求饒著,而追隨者們往旁邊猛竄、倒退,從電車里一涌而出。
能夠和平相處,大家都相安無事,這是每個人都希望的。
但如果有人企圖打破這種和諧的局面,而另一方也無法用忍耐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那麼,忍無可忍,也就無須再忍,可以借助其他的方法來把問題解決。
第二,學會果斷地放棄。這種方法不僅充滿了智慧,而且還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不僅不準備把問題解決掉,連存在問題的事情本身也決定徹底放棄。
陶淵明生性淡泊,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而辭職,毅然決定放棄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回家過清靜高潔的生活,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隱士」
。釋迦牟尼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他不惜放棄家庭,放棄一切親情、友情,最終創立了影響人類社會數千年的佛教。
杰奎斯法則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最聰明的成功者的習慣是,當問題來臨時,不必急于做出決策,并馬上著手解決。
相反,讓頭腦冷靜一下,想一想問題出現的前因后果,并預測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以及應該從哪里入手,這樣將更有利于事態的發展。
如果發現一時無法解決或者代價過高,那麼就暫時擱置,另覓他徑。
有時候,沒有結果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不采取措施的措施就是最好的措施。
我們只有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所有的問題也才能夠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