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的時候,想象你正在演戲,把自己代入演員的角色。
你要意識到:工作是工作,你是你。
你和你在工作中,所擔任的角色,是有區別的。
在公司,你可能是銷售,是運營,是行政,是程序員。
但是下了班,你就不是那個角色了,而是一個更完整、更豐富、更多元化的你。
工作的本質,是「老闆花了一筆錢,讓你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執行某個任務」。
這樣想一下,是不是感覺,你去公司工作,其實就是演員?
打個比方,眾所周知,客服是一個工作壓力很大的工作,每天不知道要挨多少罵。
但是來投訴的這些人,真的是罵客服的嗎?
顯然不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這個客服。
他們罵的是產品,是服務,他們花了錢卻受了委屈,他們感到不公平,想討個公道,所以氣勢洶洶甚至破口大駡。
如果你是客服你應該怎麼想呢?
我認為健康的工作態度應該是這樣的:
客戶正在大喊大叫,但他並不是沖著我這個人,而是沖著這個公司。
即便接電話的是另一個人,他一樣會大喊大叫,會說一樣的難聽話。
只不過今天由我來扮演客服這個角色,所以碰上了這樣的事情,但對方並非針對我啊。
其實這種心態,可以轉化到職場的很多角色,比如銷售,運營,公司行政等等。
大家在職場都是一個「角色扮演者」,我們只是在做這個付過錢的角色裡應該有的事情。
這樣一想,是不是就很容易做到情緒的抽離呢?
2,工作的事情,不值得生氣。
建議大家把這句話貼在床頭:
一個專業的打工人,不應該為了工作的事情而生氣動火。
公司給你工資,本質上是買你的時間、精力和技能,並沒有說你要付出什麼情緒。
你沒必要為工作付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下次你又忍不住為工作的事生氣,一定要把這句話默念三遍。
對于人來說,生氣可不僅僅是情緒不好那麼簡單,情緒對身體健康影響多大這個不用我說了吧。
你想,為了工作的事情,把身體氣出毛病了誰管你呢?誰會難過傷心呢?
老闆,同事,客戶,上司誰都不會管,只有自己受罪,家人痛心。
3,工作的時候,把自己當做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
其實,現代職場白領打工的工作內容本身,並沒有那麼累,無非就是寫個word做個ppt,體力上真的沒有很大的消耗。
現代職場最累的部分在于,工作時產生的情緒壓力。
而這些情緒壓力來自哪裡呢,絕大部分來自于跟上司、跟同事、跟客戶的溝通。
溝通其實就是「扯皮」的另一種文明說法。
自己幹活,不論再怎麼辛苦那也是自己的事情;
但如果工作一旦涉及到別人,那麼無窮無盡的麻煩就來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情緒受到損害,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自己認定為「莫得感情的工作機器」。
戒掉情緒,只管推進工作進度。
至于上司說什麼,同事說什麼,就撿跟工作進度有關的去理解就好了。
至于他的態度,他的情緒什麼的大可不必什麼都往心裡去。
4、不得不產生情緒的時候,認識到「出賣情緒價值」也是工作薪酬的一部分。
我有個做銷售的朋友,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在公司,忍住不發火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像銷售、運營這樣的工作,絕大部分時候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
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提前認識到,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按照你的意思來操作。
因為人跟人之間差距太大了,有時候有些人的確讓人感到不可理喻。
這個時候,只要默念「這是付過錢的」、「看在錢的份兒上」……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去平整情緒。
5、下班之後,絕對不要再去想工作的事情。
我有個朋友心思特別敏感,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讓老闆和同事不滿意。
所以經常會想:
「今天是不是哪裡沒做好?」
「老闆上午對我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同事發的郵件我還沒有回,他是不是討厭我了?」
而且下了班還在想這些問題,我說:
有什麼問題,你儘量在上班時間把它搞定。
下了班就要脫離工作狀態,這樣你的身心才能得到恢復。
下了班還在想工作的事,不就是在無償加班嗎?哪有你這樣傻的員工呢。
請記住:
老闆付你工資,是購買了你的時間、精力和技能。
但這並不代表他購買的是你的全部人生!
老闆出的錢,只能購買你在工作時間的人生,而非一天24小時。
打工的時候,生氣委屈在所難免。
但一定要把這個情緒限制在工作時間之內!
如果你下了班還在生氣委屈,說明你還沉浸在工作狀態裡,幾乎約等于加班——而且還沒有加班費。
討論
工作裡產生負面情緒,你是如何化解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