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有錯!
2023/05/25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寫道:

人類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

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改變,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

這種改變不只是知識,還包括自我認知和性格。

人生是一場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探索未知,找尋自我。

然而,有些人往往會落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怪圈,從而變得固執、擰巴,甚至倒行逆施。

我們唯有打破這個怪圈,才能獲得真知,實現自我提升。

越無知,越固執

《莊子》有言: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無能,而是無知。

越無知的人,越固執,越會為自己找藉口。

在秦末亂世中,項羽為滅秦立下不世之功。

他自稱西楚霸王,風光一時無兩。

然而,他最終卻敗于實力弱于自己的劉邦之手,這與其無知有很大關係。

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後,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但等他到了函谷關前,卻發現劉邦早已攻破咸陽,並派兵據守函谷關。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

同時,項羽的謀士范增也指出劉邦意在天下,並勸他應該趁早殺掉劉邦。

但項羽認為劉邦不足為慮,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

有人說,無知的人總是缺少反省能力,其實,他們更缺少的是及時覺知的能力。

當項羽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關中,可項羽卻急于東歸,他說道: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就算最後一敗塗地,但項羽仍然有機會重返江東、東山再起,然而,此時的項羽卻以「無顏見江東父老」

為由,選擇了拔劍自刎。

他在自刎前,對身邊人這樣說道:「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即便是到了最後,項羽也不懂得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固執地認為:

這一切都是「天亡我也」。

這是可憐,亦是可悲。

英國作家塞·巴特勒曾說:

「無知的真正特點是:虛榮、驕矜和傲慢。」

人一無知,氣象就沒了,天地就小了。

無知是一種固執的自我感覺良好,它就像慢性毒藥一樣,慢慢地麻痹著人的神經,吞噬著人的智慧,最後讓人墮入深淵。

認知,決定人生高度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臺詞:

「一個人要往遠處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開闊眼界是一種成長,而成長的根本便在于升級自己的認知。

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1300多年前,一位柔弱的僧人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開始了西行之旅。

他,正是被魯迅先生稱為「捨身求法」的大唐僧人——玄奘

早在南北朝時,佛教學術界就開始了一些有關佛家義理的爭論。

到了唐代,爭論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義理混淆、互相攻訐的情況。

玄奘有志尋求準確的義理解讀,統一佛教紛爭,心中便產生去印度求法的想法。

他聯合志同道合者向朝廷上表請求西行,但朝廷下詔不準。

其他人都斷絕了念頭,只有玄奘仍不屈服。

他一方面學習梵語,一方面磨練意志,最後下決心西去求法。

西元627年秋,唐貞觀元年,25歲的玄奘悄悄地離開了長安,開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歷程。

玄奘備曆艱辛,九死一生,卻從未考慮過回頭。

這是因為玄奘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去偽經,求真經。

到了印度的玄奘備受歡迎,但他不曾忘記自己的使命,苦研佛經,直至大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

17年後,玄奘取得真經回歸大唐,被唐太宗以國禮迎回長安,開啟了中土佛教的新篇章。

一個真正有認知的人,不僅眼界開闊、格局遠大,他們更能在遭受危難時,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直至峰迴路轉。

《菜根譚》有言:「德隨量進,量由識長。」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提升自己的認知。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你對問題的認知才是問題。

須知,認知是一個人格局的寬度,也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高度。

自知的人生才完美

《呂氏春秋》有言:「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

認識到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人;

而那些犯錯之人的最大弊病,就在于本身不知卻自以為什麼都知道。

自欺欺人只會故步自封,為人自知方能有所進步。

美國上將艾森豪還是士兵的時候,有一天,一個軍官前來查崗,突然看見艾森豪戴的帽子很大,大得都快把他自己的眼睛給遮住了。

于是軍官便問:

「你的帽子怎麼這麼大呀?」

艾森豪答:

「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頭太小了。」

軍官又問:

「頭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了嗎?」

艾森豪接著回答說:

「我母親教導我,一個人如果遇上點什麼,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別的什麼方面找問題。」

這份主動了解自己的思維讓軍官對他讚歎不已,也正是這份思維讓其一步步成為了五星上將,最終成功登上總統寶座。

自知之人會主動反思自己的問題,並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是一種了不起的人生態度。

《論語·子罕》有言:「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思是說,孔子杜絕了這四種弊病:

不主觀臆斷,不絕對,不固執己見,不以自我為中心。

而這些正是為人自知所需要的心態。

曾國藩的一生,起點極低,但抵達的高度卻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梁啟超先生贊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

曾國藩早年做人做事往往過于剛強、固執,因此得罪了許多人,但他始終覺得自己有理。

後來,曾國藩于家中苦心研讀為人處世之書,經過不斷反思,終于大徹大悟,並立志重新做人、痛改前非。

「知其雄,而守其雌」,只有剛柔並濟地做人,才能打開困局、重獲新生。

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

昔餘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禦之意。

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而這些轉變,都是建立在曾國藩對于自己的認識之上。

古希臘人將「認識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羅神殿的石柱上。

蘇格拉底也曾說: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只有清醒地認識自己,才不會迷失人生的方向。

認識自己,就是直面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只有這樣才能活出自在真我。

亞裡斯多德曾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思考,是我們了解世界、親近自己最簡單便捷的方法。

我們總認為人生是未知的,甚至將人生的成敗歸咎于命運的安排。

其實,人生的成敗,一直取決于我們的認知。

告別無知,讓愚蠢與你無緣;

提升認知,讓格局成就夢想;

為人自知,讓靈魂始終清醒。

要知道,不是人生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人生。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