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最好的「教養」:會聽話,會說話!
2023/05/01

先問一個問題:你見過最好的教養是什麼樣?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可:會聽話,會說話,就是最好的教養。

《增廣賢文》有言:「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細品人生,確實如此。

生活中,有很多事,說不清,道不明;也有很多煩惱,都來源于不會聽,不會說。

而西方的「斯坦納定理」提出: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話,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話。

的確,善聽能言,最是予人舒適,予己自在。

傾聽永恆正確

古時候,有一個名為夜鶯的歌者,他的歌聲如他的名字一樣好聽。

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只為聽他吟唱。

他卻說:無論我的歌聲多麼動聽,總不如傾聽的耳朵。

寥寥數語,點明了聽有多麼重要。

善于傾聽的人,總能輕鬆走進別人心裡,莫名被喜愛。

演員葛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一次飯局上,大家一起吃飯聊天,總有人高談闊論。

此時,有個人不合時宜地打斷別人:「就你顯擺,這誰不知道啊!」

場面頓時十分尷尬,說話的人也沒了興致。

這個時候,葛優接話說:「這個我真不知道,得聽您好好說說。」

別看葛優名氣大,但為人低調謙卑,人家說話他就耐心聽。

主持人梁宏達曾在節目中談到葛優:「你要是和他接觸過,你百分之百會喜歡他。」

因為他從來不會貿然打斷別人的談話,懂得傾聽。

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才漸漸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體貼的傾聽者,能聆聽自己的心聲。

《非暴力溝通》中有句話:真正的傾聽,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去體會他人。

傾聽意味著讓出自己的話語權,克制自己的表達欲,只完完全全交到對方手裡。

但傾聽不是茫茫然,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而是一種溫柔的共情,既過腦又走心。

這樣不僅可以增進溝通,減少誤解,也能讓我們換位思考,理解他人。

有效的傾聽,是永遠不會出錯的人際交往方式。

認真傾聽別人說的話,是一種無聲地善意,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更是一種智慧。

辭要達意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個國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牙全掉光了。

第二天,他就召見了兩個解夢的人。

第一個解夢人就說:「陛下,您將在您所有的親人死到一個都不剩的時候,您才死。」

國王一聽,勃然大怒說:「你是在詛咒我和我的親人嗎!」遂下令將此人痛打一頓。

第二個解夢人則說:「陛下,您將是您所有親戚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啊。

國王怒氣頓消,獎賞了第二個解夢人100枚金幣。

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說話方式,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所達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作家王蒙曾說過:「一個人有沒有水準,主要表現在說話上。」

黃渤曾執導過一部電影《一出好戲》,當時邀請了好朋友孫紅雷和徐崢客串演出,結果倆人參演的戲份全被刪掉了。

何炅問他:「我能問問這個被刪的原因是什麼嗎?」

結果黃渤的回答出人意料:「就是他倆整個演得比主演演得都好,你說留著幹嘛!」

一句話皆大歡喜,順帶花式誇了朋友一番,不得不佩服黃渤的說話藝術。

說話,無非是為了表達和交流,既能表達自己,又能讓別人接受。

話,天天都在說,但不見得人人都會說。

有些人一開口就有「人氣」,有些人卻是一張嘴就「氣人」。

正所謂:謠言惹是非,謊言蔽真義;讒言最可怕,流言不可為。

老話說,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所以更應當管住自己的嘴,辭要達意,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是過好人生的一大前提。

想起林語堂先生的說話箴言:要說的巧,要說的少;言多必失,語多必敗。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明知不問,看穿不言,知理不爭。

言為心生

曾看過網友分享的一個故事。

他說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沒太見過世面。

來到城裡後有一次和同事聚餐,是去吃的烤鴨。

等餐期間,還沒等烤鴨上來,他就吃起了面皮。

當時大家都用疑惑甚至鄙夷的眼神看著他。

那是他第一次吃烤鴨,不知道面皮是要包著黃瓜、大蔥、蘸醬來吃的。

這時有一個人說:「你也喜歡單吃面皮嗎?我特喜歡這面皮。

說著那人也拿起了一張面皮塞進嘴裡吃起來。

然後又當著他的面,把正確的吃法演示了一遍。

他說當時如果不是這個人及時出來解圍,自己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對方只不動聲色地用一句話,就把自己從尷尬中解救了出來。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越是善良的人,越懂好好說話。

這並非圓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顧及他人感受,讓彼此都舒服的處世智慧。

老話說:口者,心之門戶也。

你說出的話,就像魔鏡,映射出你真實的內心。

善解人意的人,會說鼓勵讚美的話,讓人如沐春風;

睿智大度的人,會說理解包容的話,猶如冬日暖陽;

小雞肚腸的人,會說尖酸刻薄的話,讓人敬而遠之;

陰暗刻薄的人,會說傷害自尊的話,猶如利劍戳心。

話由心生,有什麼樣的心念,就會說什麼樣的話。

所以,英國詩人強生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與人交流時,不說大話、假話、空話,說話有原則,在情在理。

與人交往中,勿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說話有分寸,謹慎慢言。

《禮記》中說君子不失口于人。

得意時不妄言,失意時不亂言,承諾時不失言。

話,隨心不可隨口,是我們這一生的修行。

會聽話,會說話,

是一種平衡之道

齊威王八年,楚國出兵伐齊,齊威王決定派能言善辯的淳于髡去趙國搬兵。

他讓淳于髡駕上馬車10輛,裝上黃金100兩,淳于髡見了放聲大笑。

齊威王就問:「先生是嫌這些東西少嗎?」

淳于髡說:「我怎麼敢嫌少呢?」

齊威王又問:「那你剛才笑什麼呀?」

淳于髡說:「大王息怒,今天我在路邊看見一個祈禱的農人,拿著一個豬蹄,一杯酒,祈禱田神保佑自己五穀豐收,米糧滿倉。他的祭品那麼少,而想得到的卻是那麼多。我剛才想到了他,禁不住才笑。」

齊威王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便將禮物增加到黃金千兩,白壁十對,駟馬車百輛。

于是淳于髡出使趙國,搬來了十萬精兵,解了燃眉之急。

淳于髡不好直接跟齊威王要銀子,于是巧用言外之意,才能達到勸諫的目的。

而齊威王恰又是個善聽者,適時聽出了弦外之音,及時修正,才能得償所願。

一個會聽,一個會說,恰是一種平衡之道。

作家莫里斯說:要做一個能言善道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顯然,只這一句話,道出了最好的溝通,無非是:會聽話,會說話。

會聽話的人,聽了再說;不會說話的人,才搶著說。

有效的溝通是開口說話的同時,學會做一個傾聽者,不搶話、不多話,不說廢話。

古人就打過一個比方,說做人最好就像個瓶子:口小,肚子大。

聽到的都裝進肚子裡,大肚能容;

說出來恰如口生蓮花,怡人宜己。

對別人述說自己,是一種天性;認真聆聽別人的傾訴,則是一種教養。

說話不難,會說話不易;傾聽不難,善傾聽不易。

正所謂,善言,雖能贏得聽眾;但善聽,才能贏得真心。

鬼谷子《捭闔》上說: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聽與說之間,平衡有度,方能找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

修行耳朵,會聽話,更懂人生;

修行嘴巴,會說話,就管住了心。

願餘生,我們都可以兩耳聽自在,嘴上常歡喜。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