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為什麼要賺錢?
大作家王爾德曾說:「我年輕時以為金錢最重要,等到老了才發現,的確如此。」
努力賺錢,是每一個成年人永恒的課題。
不管是嘴里說著「賺多賺少無所謂,能吃飽穿暖就行」,以表示對于金錢的不屑;還是開口閉口都離不開「到哪里發財」的所謂「銅臭味」,以及明知「長期熬夜加班真的會死」不是調侃,卻依然「拼命」賺錢的執著,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賺錢當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大概,不管一個人有沒有清晰地對于金錢的概念,當生活的重擔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人為什麼要努力賺錢」便不言自明了。
就像有人對于這個問題的高贊回答:「賺足夠多的錢,最起碼能夠讓你有著面對未來,面對未知風險的底氣,讓你擁有著最大的安全感。」
比如,錢不能買來愛情,卻可以用來表達愛;錢不能換來身體健康,卻能在病倒的時候,不用為醫藥費而發愁;錢不能贏得優雅,卻能讓人挺起胸膛做人,不用低三下四去求人。
對于金錢,民國作家張愛玲曾說過:「我只知道錢的好處,不知道錢有壞處。 」實在直戳人心。
努力賺錢,不是因為愛錢,而是生活所迫。
02
好好存錢,才有能力應對未來。
最近,「深圳女孩」成為網絡流行詞,瀏覽相關網頁,才知道,「深圳女孩」是指每次聚會不聊八卦不吹水,都是在聊如何「搞錢」。
「說我沒人要可以,但不能說我賺不到錢。」這些滿腦子都是「賺錢」的女人們,也是好好存錢的標桿。她們花更多的時間忙著買房、研究基金、拿下大項目、挖掘潛能做副業,是為了讓「錢生錢」。
光賺錢不存錢,賺再多都成為「過眼云煙」;把賺來的錢存起來,或者再投資,這種「會存錢」的技能與會賺錢的本事同等重要。
家底厚實,常常是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錢的直觀感受,也更能讓人獲得安全感和一往無前的信心。
有存款、有房產,有多重理財收入,才會讓生活多了一道又一道「保險杠」
,才能讓人有更多勇氣面對生活的責難,奮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詩和遠方。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一幕令人動容的畫面,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懇請警察不要再對「賣假藥」的追查下去了,她說:「四萬塊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你把他抓走了,我們就沒法活了」。
人生路上,當意外突然出現,一個沒存款的人,沒有「家產」的人,或許在與命運交手的第一個回合里,就落敗而逃,比如,眼睜睜地看著生的機會在面前溜走,看著夢想摔落一地,卻再也無力去撿起。
好好存錢,才能架起溝通現在和未來的橋梁,否則,未來便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03
合理花錢,才不會作踐自己,也不會為難別人。
貧寒之時,學會了「一分錢掰做兩分花」,這種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可凡事都有分寸,一旦過度,難免就成為了詬病。
年近八旬的王大伯因為二次中風住院了,七十五歲的王大媽負責照顧,他們唯一的孩子是領養的,為了不給他增添負擔,也就沒有喊他回來,好有個照應。
為了省錢,王大媽堅決不雇護工,也不在醫院食堂就餐,每天步行好幾趟,回家做飯,再送到醫院去。從醫院到王大伯家,走路起碼要四十分鐘,但王大媽卻舍不得乘坐出租車,甚至是摩托車。
親朋好友們都知道,王大伯和王大媽有養老金,也不差錢,但全部留著,還靠著種菜賣菜來維持生活。他們對養子視如己出,幫他建房,為他存款。
可養子對這一切只是欣然領受,并未有多大感動,在王大伯第一次中風后,在醫院陪護了兩個星期,就又放心地外出打工了。
甚至,也沒有安排自己全職帶孩子的妻子,回來照顧兩老。
人情的冷暖,不需要戳破。王大伯和王大媽對兄弟姊妹、侄子侄女一直都很好,如今,這些親人都不愿看到他們如此不被疼惜。
于是,在老家的侄子侄女們商量好輪流送飯,輪流陪護,好讓王大媽少走些路,讓王大伯也有個陪伴。但這樣的做法,卻讓王大伯的養子怒不可遏,認為是大家都要來跟他搶奪王大伯的財產,打來電話,對著王大伯和王大媽埋怨了一通。
于是,王大媽便狠心開始舍得花錢在食堂吃飯,可兩個人吃得都不多,她就打一份飯,兩個人吃。
看到這種情形,侄子侄女們也不好再說什麼。
其實,王大伯和王大媽應該改變思想,花自己的錢看病、吃飯,本就天經地義。可他們卻為了給養子省錢,作踐了自己,也為難了心疼他們的人。
懂得如何花錢的人,才能體會到錢帶來的幸福感和尊嚴。該花的錢不花,不該花的錢亂花,只會讓人的處境越來越糟。
人生在世,賺錢是本領,存錢是意志,花錢是本事。想要活得瀟灑、通透,一輩子都要在這三件事上好好修行。
不要羨慕別人,不要看不起自己,正視現實,學會接受一切的好與不好,然后,努力去改變當下,以求做得更好,生活,定然不會辜負這樣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