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好了歌》裡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每個人都喜歡活得通透,但實際的做法,卻和想法背道而馳。
有人說:「幸福的人生,只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愛別人。」
誠然,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很少」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去繁存簡。
文豪蘇軾曾經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廣交天下朋友,似乎是古代文豪的特徵之一。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把自己的名號報出來,就能得到熱情的招待,可以把酒言歡。
看過文豪,再看俠客。他們都喜歡拉幫結派,就像《天龍八部》裡的喬峰一樣,手臂一揮,天下的乞丐,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走到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一群人圍著,還畢恭畢敬。
其實,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朋友,都是「路過你的生命」。很多高朋滿座的場景,也是想象出來的。
比方說,蘇軾在湖州任職後,寫下《湖州謝表》給皇上,本是表達人生的坎坷,和真實的心情,卻被朝中官員挑出了很多諷刺和隱喻的句子。因此,他被貶黃州,當地的官員,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其中不乏有監督的成分在。
「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最好的交友方式,是舍去「利益之交、泛泛之交」,留下三五知己,足矣。
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討好別人,不如常常和某一兩個朋友交往,把友情沉澱下來。
作家陳桂芳講過這樣一件事:她路過花店的時候,多看了一眼黃玫瑰,她的先生察覺到了,在第二天買了一大捧黃玫瑰回家。
可是,她卻不覺得花有多美了,腦海裡不能忘記的,是那一朵黃玫瑰。
「其實,只要他講一個‘愛’字,我就滿足了,可他不僅說‘愛’,還說了很多的理由,我就心不在焉,不想聽了......」作家忽然明白,不是愛情不夠好,而是太好了,太多了。
從流傳下來的情話中,我們可以捕捉到這樣的句子:回眸一笑百媚生;一眼千年;一諾千金;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毫無懸念,真正的愛情,是某一瞬間的感動和美麗,是某一個畫面的永恆。
能夠讓我們聞到的香味,多半是「一抹淡香」,太濃的香味,反而會刺鼻、難受,甚至聞不到。
愛就是愛,不要每天都信誓旦旦地說話。把愛情放在瑣碎的日子裡,自然就會長久。話太多,反而變成了花言巧語的煩惱,失去了愛的真本事。
看過這樣一種觀點:過上極簡的生活之後,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為了賺錢,我們費盡周折。使勁拓展人脈,爬上某個位置,苦苦求某個人,努力擴大賺錢的平臺......只要是能夠賺錢,怎麼做都行。
可是,很多人賺的錢不少,但是生活質量並沒有提高,甚至還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
哲學家伊拉斯謨在《對話集》裡寫道:「‘節省’等于一筆可觀的收入。」
當一個人堵住了花錢的源頭的時候,每天的開支就徹底降下來了,從而他要去賺的錢,也少了。
找一份月入萬元的工作,會有難度,但是月入千元的工作,很輕鬆。不僅找工作容易,工作的時間很少,壓力也很小。
勤勞儉樸,是傳統美德。
如果勤勞的人沒有富起來,說明他們沒有做到節儉兩個字。舍去了購買欲,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實用的東西,儘量去買打折的東西......生活就像走鋼絲,收入和支出是平衡桿的 兩端,如果把握不準,就得摔個跟頭。
習慣了節儉,生活質量提高了,內心也豐富了,但是賺錢的壓力小了,一舉多得。懂得賺錢是本事,花錢也是。
吸管,我們都看過,用過,但是很少去研究,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然而,樓仲平卻把它當成了自己一輩子的事業。從普通吸管,到「雙童吸管」;從研究到批量生產,他一紮根,就是二十多年。
樓仲平說:「我們用客觀的規律、科學的手段在這十幾年裡做了正確的事。
」當我們羨慕成功人士的時候,應該看到他們的執著,看到他們當初的選擇。一次決定,一輩子都不會放棄,這就是最難得的精神。
不管在職場,還是在創業的地方,我們不僅要推陳出新,還要推陳出精。
頻繁跳槽的人,難以在社會上找到合適的工作,在任何一個單位,都是新人;不斷拐彎的創業者,他們註定要走更多的彎路,甚至走上錯誤的路,在某一個十字路口,迷路。
有本事的人,幹一行,愛一行;撲下身子,深耕深學。拒絕一夜暴富的誘惑,不隨意弄丟方向。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最美是‘留白’。」
書畫的經典之處,就是「計白當黑」,音樂在餘音繚繞的時候,就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文章引人入勝的地方,多半是「一筆帶過」之處。人生,亦是如此。復雜的事,會讓人心煩意亂。比方說,每天都胡思亂想,心緒就亂如麻繩了。
人生如草木,一枯一榮。什麼都想得到,都希望長期擁有,就變成了負擔,唯有舍去,擁有的東西少了,反而活得更好了。
有本事的人,不在乎「好又多」,而是在乎「少而精」。
一段路,清清靜靜就是風景;一輩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餘生不長,不必把太多的東西請進生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