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有位智者是這樣回答的: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受兩支箭的攻擊: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但真正傷害你最深的,是後者。」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
人活在這個世上,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感到難過和疲憊,在所難免。
但是大部分的不開心,都是自找的。
世上沒人能傷害你的心,能傷害得到的唯有你自己。
說到底,一個人痛苦的根源,無非是自己內心的三種狀態:想太多、心太軟、放不下。
聽過一則笑話,說的是一位居士李太太,天還沒亮就出門修行。
途中,李太太一不小心踩到一個東西,發出「呱唧」一聲響。
起初她因為趕路沒仔細注意,後來邊走邊回想起那一個響聲,越想越覺得,像是青蛙的叫聲:
「天吶,我竟然踩死了一隻青蛙。」
「我明明是出來修行的,卻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殺生了,罪過罪過啊。」
「要是這只青蛙來找我討債,可如何是好啊?」
李太太越想越自責,越想越難過,一整天都魂不守舍。
好友見了她,看著她憔悴的樣子,還以為她生病了。
黃昏,回家路上,李太太發現早上途經的那段路躺著兩個被踩扁的茄子。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想太多了,早上踩中的根本不是什麼青蛙,而是茄子。
李太太想到這,自己也忍俊不禁。
其實,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就是像這則笑話中的李太太一樣,想太多。
一句話沒聽清的話,由于自己想太多,越想疑心越重。
一件簡單的事情,由于自己想太多,變得越發復雜擾人,帶來了很多沒必要的煩惱。
一個人若什麼事都習慣想太多,無異于自討苦吃,成年累月下來,必然會身心受損,百害而無一利。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如順其自然,對人別太多心,對事別太多慮,如此,方能活得開心愜意。
心軟,是一個人難得的質量。
心軟的人,內心是溫暖和善的,總能推己及人地為別人著想,總願意盡己所能地對別人施以援手。
然而,心軟也要把握好分寸,一旦超過限度,過分心軟,有時候反而給了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
電影《芳華》裡的劉峰,就是因為心太軟,常常不懂得怎樣合理拒絕別人,因此三番兩次地將自己置于費力不討好的境地。
最終即便顧及了所有人的感受,忽略了自己,卻也沒能換來別人的半點感恩之心。
藝術來源于生活,現實中也不乏這樣心太軟的人:
別人一開口有事相求,即便自己再不情願,看著對方難受的樣子,也會咬牙答應;
即便再怎麼生氣,別人一打苦情牌,就招架不住,好了傷疤忘了疼;
這中間有再多的委屈,都自己默默地咽下去,就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但是,沒有底線的心軟,往往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甚至深受其害。
正如網上有句話說的那樣:
「對別人心太軟,就像把刀遞給別人傷害自己,還要說謝謝。」
心太軟的人,痛苦是雙倍的。
先是為了成全別人,而不斷委屈了自己。
最後又因為對方的辜負,而感到寒心無比。
心太軟的人,面對不值得的人,要懂得及時止損,離得遠一點,痛苦才能少一點。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位禪師跟弟子講課,課上,禪師輕輕地舉起一根稻草,問面前的弟子們:
「你們誰能舉起這根稻草?」
「我可以。」
「我可以。」
「我也可以。」
弟子們紛紛表示自己可以輕輕鬆松地舉起來。
禪師聽後,笑著繼續問道:「那如果是舉一整天呢?誰能做到?」
這下,弟子們想了想,都搖了搖頭。
禪師慢慢地放下了手裡的稻草,接著緩緩地說道:
「一根稻草很輕很輕,誰都舉得起來,但誰也無法把這根稻草,舉上一整天。」
弟子們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人生中的那些小煩惱、小憂愁、小挫折和小得失,就像這一根根稻草。
如果及時放下,它們不會對人的生活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
但若是將它們久久地擱在心頭,既放不下,也忘不掉,這些小小的‘稻草’就會不斷地堆積。
有一天,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會變成壓垮心靈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懂得放下的人,將自己陷入糾結和痛苦之中,寢食難安,鬱鬱寡歡,永遠都過不好日子。
面對繁雜的生活,能拿得起,放得下,心才不會疲憊,人才不會痛苦,生活才能越活越有滋味。
佛家有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這一生,絕大多數的痛苦,都源于自己不肯放過自己。
不讓自己過于思慮,就不會心事重重;
不讓自己過分心軟,就不會傷痕累累;
不讓自己苦苦執著,就不會憂心忡忡。
慢慢把心放寬、把執念放下,漸漸地離苦得樂,輕鬆自在的心境自然也就隨之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