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說:「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人生在世,讓你煩惱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祿;讓你真正強大的,其實是無欲無求;讓你自由的,恰好是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生活;讓你輕鬆的,是舍去了所有可有可無的東西,無官、無債、心中無事、身上無病,一身輕。
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小事,想不開,就是「心結」。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凡讓你煩惱的,都是需要捨棄的,讓你開心的,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高大上的修行,也是平常的生活瑣碎。學會了忍讓、獨處、包容、真誠,你的境界更上一層樓。
「忍讓」是一種氣度,表面上是讓別人贏,實際上自己才是最大的贏家。生意場上,你和競爭對手爭執不休,結果兩敗俱傷。比方說,為了爭奪一間門面,你和別人大打出手,最後還惹上了官司,連續幾個月,你都被「一間門面」困擾著,讓自己沒有心思去賺錢,萬一輸掉了官司,那就會有氣急敗壞的情緒。
你在景區爬山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人流擁擠的情況,你是拼命往前擠,還是主動退後、靠邊站。多數的人,都想要擠到前面去,以為越靠前,越能夠看到好的風景,搶佔有利地形,拍下幾張好的照片。但是很多人,因為擁擠傷害了身體,產生了口角,一次旅遊,最後「鬧心」地結束。
身在職場,你總想混個一官半職,遇到升職加薪的機會,你寸步不讓,結果你就和別人「抬杠」,同事相處,也很不愉快。當你和同事「互不相讓」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大部分的上司,不會考慮一個無法處理好同事關係的人。
有人說:「人到中年,要做一個不往群裡走的人。」其實,不管你多大年紀,你都應該「不合群」,或者說,合群不合群,都隨緣,不要強求自己。
合不來的人,讓你感覺不舒服的人,看不起你的人,就別交往了。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當你退出了不合適的群,你會發現合適的群,真的很少,甚至一個都沒有;離開了虛偽的朋友,你會發現自己很少有朋友,甚至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恰好是這時候,你忽然發現,守住一顆安靜的心,做一個內心安寧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做人,靠誰不如靠自己」,何必為了合群而合群?朋友不需要很多,有幾個真誠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喝一杯小酒,就是快樂。如果沒有朋友,那就一個人獨坐,享受靜謐的時光,感悟一個人的自由自在,也可以看看書,努力提升自己。想要喝酒了,也可以「小酌一杯樂悠悠」。
每個人都要學會反思自己,而不是向別人傾訴,徵求別人的意見。沒有人和你感同身受,更不能懂你,與其等待別人的安慰,不如自我減壓,自己懂得自己。和別人交流,其實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是找回自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境界很高的人,一定是活成了寬廣無垠的「大海」。可以容下萬物,從來不計較什麼,反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包容了自己的愛人,家庭才會幸福。愛人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希望你越來越好;愛人責備你的時候,是發現了你的缺點和不足;愛人和你吵架的時候,是兩個人的意見不統一,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你要大度一些,越大度,夫妻感情越和諧。你在愛人面前,總是主動低頭,讓愛人贏,你才會真正贏得愛情,少年夫妻老來伴。
包容了自己的父母,你就會得到父母最好的愛。這個世上,父母才是真心希望你過得好的人。
不管你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當你發現父母的不完美,或者看到父母很窮的事實,父母很偏心的情況,你都不要計較,心懷感恩,留住溫暖和感動。
包容了自己的過去,你才會發現自己的不容易,也會讓自己趨近完美。過去的事情,都是爛人爛事,你越糾纏,越痛苦。如果你可以包容過去,你會發現自己活得雲淡風輕,對于未來,你也會充滿自信。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活法。
不懂得包容的人,就像眼裡有一粒沙子,越要揉一揉,越會很痛苦。包容了一切,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眼睛變得很明亮,如水一般透明。
「人生就是一個借假修真的過程」,當你戴著面具活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迷失了自己。有的人,因為職業需要,總是面帶笑容,職業的笑容,讓一個人的表情很僵硬,很不自然。有的人,為了討好別人,總是假笑,其實自己是言不由衷,很痛苦。有的人,總是說虛偽的話,連自己都不能相信,說得越多,越容易被拆穿,越會暴露自己。
總有人,喜歡過「偽精緻、偽奮鬥、偽成功」的生活,為了偽裝自己,花了很大功夫,結果自己到底要做什麼,要活成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了,更可怕的是,為了偽裝自己,花了很多的錢,讓自己變窮了,心也窮了。
做真實的自己,學會取悅自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臉色和眼色,自己的心情才會好受一些。對待別人,說真話,說到做到,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對待自己,實打實創業,扎實工作,做人問心無愧。真誠的人,經得住風雨的考驗,受得起時間的檢驗。
人生的最高境界:忍讓、獨處、包容、真誠。「境由心生」,你的心有多強大,多寬闊,你的人生層次就有多高。
心越安靜,人生越安靜;心越自由,人生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