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思維方式的最高境界

2023/05/25

《十日談》里,有個故事。

有個人叫亞伯拉罕,他有個好朋友叫楊諾,是個天主教徒。

楊諾想讓亞伯拉罕也加入天主教,就一直在他面前吹噓天主教有多好。

時間長了,亞伯拉罕就有些信了,但他還是想親自去羅馬看一看再做決定。

楊諾一聽亞伯拉罕要去羅馬就急了,心想要是讓亞伯拉罕看見了教會的腐敗,肯定就不加入了,所以他不建議亞伯拉罕去羅馬。

但亞伯拉罕去意已決。楊諾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去了,心想這事肯定沒戲了。

果然,教會的丑陋和腐敗都被亞伯拉罕看到了,但奇怪的是,亞伯拉罕回來后,反而決定加入天主教。楊諾想不明白,問他為什麼。

亞伯拉罕說,教皇和這些主教們千方百計地做各種事想讓天主教垮台。

但天主教不僅沒有垮掉,反而越來越強大。

這樣看來,天主教一定有圣靈庇佑,所以他決定加入。

楊諾沒有想到,亞伯拉罕會因為教會的腐敗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同樣是看見教會的腐敗,亞伯拉罕卻得出了和直覺完全相反的結論。

這就是亮點思維:混沌中尋找亮點,并通過亮點擁抱光明。

就如同當年拼多多上市,很多新聞媒體都在指責和批評拼多多。

但這是媒體人視角,媒體總喜歡報道負面消息,負面消息能調動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又比正面情緒更加強大,所以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

但換個視角看,淘寶和京東已二分天下,它還能成長如此之快,它憑的是什麼?它做對了什麼?

拼多多上市時市值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一度超過了京東。

當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出現時,一定有很多缺點,別急著否定,而是看它有哪些優點,這些優點能不能支撐它走得更遠。

當表象解釋不了原因,就需要思考它的本質。

面對同樣的事實,換個視角,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有了不同的選擇,當無數選擇疊加交織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所有的東西都是資源,都是機會。你關注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遇事最有境界的思維方式,通常是反直覺的,是慣性思維的對立面。

但往往反直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所以要不停地問,表象之下到底隱藏著什麼,它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有個發生在越南的故事,就是用這種思考方式解決了一個看似無解的大難題。

1990年,有個叫杰里·斯特寧的人被國際慈善組織派到越南去解決越南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要求半年內做出成績。

斯特寧到了越南后才發現,當時越南非常落后,連最基本的飲用水都供應不足,就更別提衛生條件和教育了。

在斯特寧之前,有很多專家已經對越南的情況做過分析,結論是這是一個系統問題,需要從病根解決問題,而這個病根就一個字:窮。

所以有人建議斯特寧寫份調查報告就行了,經濟問題沒解決,營養不良問題不可能解決。

表面看這些分析確實有道理,分析問題到病根,然后從病根著手解決問題,但斯特寧說這是正確的廢話。

斯特寧這時候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越南農村就算再苦再窮,也不至于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找不到吧?

沿著這個思路,斯特寧拿著尺子就下鄉了。

他把那些家里很窮但身體非常健康的孩子找了出來,詢問他們的媽媽平時喂養孩子的方法。

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健康孩子的媽媽喂養小孩的方法,確實跟其他媽媽有所不同,主要有三點不同。

第一,其他孩子每天都是跟大人一起吃兩頓飯,而這些孩子每天吃四頓飯。

第二,這些孩子的媽媽會主動喂孩子吃飯,而其他家庭都是隨孩子的性子,讓孩子自己吃。

第三,這些媽媽會把一些小蝦、小螃蟹、特別是紅薯葉子搗碎了,拌在米飯里給孩子吃。

這些東西在越南很常見,但其他家長普遍認為紅薯葉子是一種低等食物,所以不給孩子吃。

找到了方法就好辦了,接下來就是推廣這些方法,斯特寧請這些健康孩子的媽媽現身說法,然后組織媽媽們一起做飯。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幾招,卻創造了奇跡,幫助了越南幾百萬的民眾。

6個月后,這個項目大獲成功,當地65%的孩子營養不良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并持續了下去。

我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斯特寧并沒有用太大的力氣就解決了一個看似無解的問題。

我們通常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先發現問題,再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到它背后的病根,然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并沒有錯,但會讓我們的思維陷入固定的模式,只能看到負面信息,而看不到其中的亮點,就像斯特寧問的問題一樣:不可能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沒有吧?

擁有亮點思維的人,看到表象之下,還隱藏著亮點。

其他人沒有這種思維,所以問不出這樣的問題。

有時候身在局中,大腦陷入到固定的模式,就很難發現異常的信息,即使發現了也會主動忽略。

因為大腦需要認知協調,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引入一些局外的視角,比如與業務毫無關聯的人,比如咨詢公司。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有家制藥公司發明了一種治療哮喘的特效藥,療效非常好,但就是賣不出去。

制藥公司找不到原因,他們只好請來了咨詢公司。咨詢公司并沒有急著找原因,而是看了所有的銷售數據。

雖然這些數據總體是很慘淡的, 但他們還是發現了有兩個銷售員賣得特別好,業績是別人的20倍。

調查后發現,原來這兩個人不僅僅只是向醫生介紹新藥的療效,他們還會告訴醫生怎麼使用新藥。

因為這個藥不像其他哮喘藥一樣是口服或者吸入的,而是需要靜脈注射,醫生不愿意研究操作的流程,所以就不愿意買。

然而戲劇的是,這家制藥公司其實早就發現了這兩個銷售員的異常數據,但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數據統計出錯了,或者只是這兩個人運氣太好,所以根本沒當回事。

這就是陷入了固定的模式, 他們只能看到失敗,而看不到失敗之中還隱藏著成功。

心理學家早就知道,人更容易看見負面的信息,更關注不好的地方,更在意別人的缺點。

這是因為原始人基因告訴我們,你得足夠的小心謹慎才能活下來。

原始人看見老虎時,如果不謹慎,就會被老虎吃掉,能活下來的人,都是足夠謹慎的人。

挑毛病是人的本性,是一種自我保護。

所以我們更關注教會的腐敗,拼多多的負面消息,越南的貧窮,特效藥銷售的慘淡,這是人的慣性思維。

但正是因為這種慣性思維,我們才看不到表象之下還隱藏著亮點。

別人做錯了你很生氣,但別人做對了你卻視而不見。

亮點思維很反直覺,但一旦學會,就會讓人更幸福,很多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老喜歡挑別人的毛病。

有個警察處理夫妻吵架的事特別有意思。

這個警察接到報警后趕緊趕了過去,到了后,他并沒有阻攔這對夫妻,而是把警帽摘下來,坐在沙發上看著他們吵。

這對夫妻吵著吵著就覺得很尷尬,畢竟有外人看著,而且還是一個警察,所以他們也就沒那麼激動了。

等他們冷靜了下來,警察沒有勸他們,而是像朋友一樣和他們聊天。

警察說,你家房子裝修得很漂亮,車也擦得很干凈,像新的一樣,廚房里還燉著湯吧,真香啊,我聞著就要流口水了。

點評完夫妻倆的生活環境,這個警察還是沒有勸他們,而是問了一些他們相處的細節,比如你們當初為什麼在一起,你們共同克服了什麼困難。

問完了這些問題,這個警察就直接走了,因為他知道問題已經解決了。

這個警察全程沒有勸導過一句話,但卻無時不在引導這對夫妻發現生活的美好,發現對方的優點。

挑毛病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事,這是人的本性,它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優越感,所以很多人滿眼都是缺點和錯誤,都是警惕,完全看不到優點。

比如很多父母一談到自己的孩子,都能列舉出各種頭疼的地方,但對孩子的優點卻很少關注。

挑毛病容易,難的是發現孩子的優點。

如果父母認為只有挑出孩子的毛病才是對孩子負責,那距離教育的本質只會越來越遠。

曾聽過一個關于陶行知先生 「四顆糖」的故事:

有一名男生想用磚頭去砸同學,陶行知看到后及時制止了他,并叫他到辦公室。

陶行知了解情況后,回到辦公室,發現男生在等著他,便掏出一顆糖獎勵男生,原因是男生比他更準時。

緊接著,又獎勵男生一顆糖,并說:「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然后又獎勵了男生第三顆糖,理由是男生要砸的同學欺負女生,陶行知認為男生有正義感。

最后,男生主動向陶行知認錯,認為自己做得不對,不應該對同學動手。

聽到這,陶行知又獎勵了他一顆糖。

在這整個過程中,陶行知明知男孩打了人,卻依然在尋找他身上的優點,最終循循善誘,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了錯誤。

試想,如果你是那個孩子,在小時候被自己的校長用這種方式談過一次話,你真的會忘了這件事嗎?

你會因此而受益終身。

順豐創始人王衛曾說:

「一個人成功一次,也許是偶然,但若能長期成功,那肯定有其獨到之處,可能從思維到行為都跟別人不太一樣。」

當你深陷困境的時候,不妨試試用「亮點思維」方式看問題。

凡事善于從缺點中找到優點,把劣勢轉換為優勢。

最后一切問題,都會變成機遇。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