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和情感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係。
王爾德說過:「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發現確實如此。」
畢竟,我們不是活在童話城堡裡,而是活在俗世中。
在這俗世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一蔬一飯,是投桃報李的人情往來,是「你贈我木瓜,我還你瓊瑤」的相處之道。
好的關係,似乎都帶有金錢的味道。
只有學會談錢,才能讓彼此的相處更為長久。
知乎上有條超過9000萬人流覽的熱帖——怎樣判斷男人是否真的愛你?
有位叫@柏舟 的耳鼻喉科醫生分享了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他說,自己值夜班的時候,碰見了一對小情侶。
女孩吃魚的時候,不小心喉嚨卡了魚刺,便拉著男友來看醫生。
這本來是件小事兒,但男孩的表現卻讓人哭笑不得。
自從進了醫生辦公室,他就不停追問女孩:「你真的卡魚刺了嗎?要不我們回去自己看看?」
女孩又是委屈又是氣憤:「卡沒卡魚刺,我自己會不知道嗎?」
醫生給女孩做了喉鏡,發現那根刺兒卡得還挺深,如果再深一點兒,就要到氣管了。
費了很大力氣,醫生終于把魚刺給取出來。
診治全程,男孩不僅一直在嘰歪,甚至連一句關心女孩的話都沒有。
等到要交費的時候,男孩又黑下了臉:「20就夠了吧?什麼?竟然這樣一下就要100?比我吃烤魚還要貴......」
最後,女孩忍無可忍:「我想吃的是日料,如果不是陪你吃打折的烤魚,我會這樣嗎?」
現在大部分人談戀愛,比較看重對方的外貌、才華、出身.
.....卻很少有人去注意對方的「金錢觀」。
但正是這個被忽視的「金錢觀」,很多時候成了我們感情的致命傷。
很多時候,金錢就是檢驗感情的試金石。
如果一個男人嘴上說愛你勝過一切,卻在錢上錙銖必較,必定很難讓你感受到真切的愛意。
愛情,是從風花雪月走到柴米油鹽,少不了花前月下的浪漫,更少不了銀行賬戶裡的數位。
正如三毛所說:「愛情如果不能落實在穿衣、吃飯、數錢這些小事上,是不能長久的。」
真正愛你的人,傾其所有仍覺不夠;不夠愛你的人,生怕你多花他一分錢。
願意為你花錢的人不是因為錢多,而是他知道你比錢重要。
正如塗磊所說:「錢不是檢驗真愛的唯一標準,但它可以測量彼此之間感情的深厚。」
莎士比亞曾說:「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棍,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
真正的友誼,絕對不是以關係好為藉口占對方便宜,而是以真心換真心。
最怕的就是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把我當取款機。
任何一段關係中,我們都期待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等價的回報。
所謂的談錢傷感情,不是因為錢太俗,而是因為感情太虛。
倘若通過錢看清了一個人的真面目,及時止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戰狼2》的女主原本不是盧靖姍。
之前的女演員,聽說劇組有了大額融資,在開拍前臨時提出要加片酬。
但吳京卻一心想把錢用在後期製作上,拍出好電影,無奈之下,只能換人。
吳京找到盧靖姍時,她連片酬都沒問,就直接進了組。
沒想到,《戰狼2》大火,盧靖姍的名聲大噪。
反觀,那位臨時加價的女演員,則錯失了讓事業更進一步的機會。
一些關係走到盡頭,不是因為時間,不是因為距離,而是因為對待錢的觀點不一樣。
有人說:「錢品好的人,人品總不會太差;反之,錢品差的人,人品會大打折扣。
」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不計回報的人,也正在偷偷懲罰那些坐地起價的人。
作家謝可慧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老闆曾委託朋友做市場調研,收到朋友的資料後,他立刻讓財務打款。
朋友婉拒:「既然咱倆是朋友,我就沒想過要收費。」
這老闆卻說:「正因為我們是朋友,這錢你才更應該收下。把錢和情誼分開,最愉快。」
這位老闆後來跟謝可慧談到:
「我喜歡主動談錢,也喜歡和主動談錢的人做朋友。
主動談錢不是大方,恰恰是彼此的分寸感,金錢和友情分得越清楚,就越能夠長久下去。」
《親密關係的購買》一書中曾說:「金錢和情感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係。」
兩個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不是不計利益得失,而是在談錢時不辜負他人的好意,也不丟了自己的良心。
人力資源專家管宏曾說:「如果老闆一直只跟你談理想,不跟你談錢,那你可以把他炒了,因為他跨越了你的生存需求。麵包還沒有呢,談詩和遠方有何意義?」
的確,錢是抵禦意外的底氣,沒有錢的理想和感情,則是一座失去了地基的房子,只要風雨冰雹一來,就會立刻倒塌。
好的老闆都會主動談錢,正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所說:「談錢,才是對員工最好的尊重。」
電影《寄生蟲》裡說:「錢,就像一個熨斗,能燙平生活的所有褶皺。」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那些讓你輾轉難眠的煎熬,都是錢在作怪。
戀人之間可以有情飲水飽,但也會因貧賤而百事哀。
朋友相處可以沒有利益交織,但卻應該懂得禮尚往來。
工作中可以談理想,但沒有麵包的理想,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談錢,其實就是談規則,看似沒人情,但會走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