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能力很重要。但同事中的一類——上司,對于個體職業發展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
一個公司或者部門的發展,與上司本人的素質、能力,有著太過直接的關係。
而身處公司的個體——受制于權力、環境,可發展的寬度、廣度,並不由自身能力及努力程度決定。
若是運氣不好,遇到個能力、人品皆不行的上司,那有時就是災難。
原來有位能力不錯、素質上好的同事,跳槽時因為對社會太不了解、對人性沒足夠認識,而錯誤地、眼睜睜地,進了一個不理想的公司。
新上司不僅沒能力,且有諸多由「沒能力」衍生出的不正常作派。如:
嫉賢妒能,身為上司,卻主動出手打壓優秀人才,隊伍水準一日不如一日;
膽小,不敢創新,不敢嘗試新業務,視冒險為洪水猛獸;
剛愎自用,被小人煉製成傀儡,成為小人的排頭兵。
有這樣的「說了算」的人在,公司好不了。不要說好發展、好待遇,就連正常的工作氛圍,都保證不了。
不出意外、符合規律,那同事很快被小人放翻,陷入無意義的人事鬥爭不得脫身。
又因為那個「說了算」的人有力氣只敢「往裡使」,對外則一無所能、膽小如鼠,公司無任何前景可言。
要走嗎?要立刻走嗎?還是要暫時忍下,慢慢再說?
他當然想走,一萬個想走。
但他當時家中出事,根本騰不出手去尋找新的公司、新的機會;他還需要錢,沒有瀟灑走一回的資本,沒有隨意冒險的底氣。
他只能暫時爛在這個公司——雖然這是塊爛泥地,但也只能在爛泥裡掙扎。
當然,這不代表他從此徹底淪陷,躺在爛泥裡任由淹沒。
他迅速行動起來——但沒表現出來。
對內——他強忍著(家事帶來的)各種煩惱,投入諸多精力在工作上面。
即使被加意防范、有意挖坑,他也從小小的空隙中,找到許多雖然小、但也能支撐前行的機會;
面對同事的惡意排擠、打壓,他不發一言,默默忍下。既然這是尚未站穩時必須要經受的,那就忍受吧;
面對上司的排擠、侮辱,甚至有些無恥的作派,他默默忍下,不發一言。理由同上。
總之,對這個內卷到已經粘在一起的公司,他沒了任何興趣。既然沒了興趣,那沒什麼能激怒他,也沒什麼能打動他。
他只是默默地工作,認真地工作,視工作為最粗壯的麻繩——那根雖然很容易被割斷,但也有可能拉自己上去的救命稻草。
努力、忍耐,一貫保持謹慎。
對外——他積極活動起來,四處擴展關係,盡可能與系統內那些有實力、更有話語權的人相識,盡可能地與上級公司發生聯繫。
這「內外兼修」的過程並不容易,有時甚至是非常痛苦的。
在無望中努力,除了努力本身的辛苦,「無望」這個傢伙更是折磨人。
但努力就有成果。他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一步步站穩了腳跟,「職場破事」基本再沒出現。
他更加強大,不僅表現在工作上,還表現在精神力上面。
所以,遇到不靠譜的上司,走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1)低調。
環境越復雜、自身實力越弱,就越要神秘一些。
這不是故作神秘以求關注,這只是太過脆弱的翅膀,經不住太大的風雪。
神秘一些、低調一些,儘量不引起注意,儘量別讓「有心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會幹什麼、想幹什麼。
(2)勤奮、思考是最好的抓手,沒有其他。
若暫時毫無根基,那得到幫助、支援的可能性就無限小。
社會就是如此,沒有無的放矢的支援,所有的支援都帶著投資(求回報)的味道。
所以,付出更多努力,才是最捷徑。
當然,思考也很重要——不斷思考,在「能思考」的時候更多地思考。即使思考的方向並不正確,思考本身也沒有問題。
(3)尋求更多的關係。
這一點尤其重要,雖然實力不濟時支援、助力很難得到,但適當發展關係、扯上關係沒有錯誤。
橫向發展。
與客戶、社會關係等盡可能地產生交流,尋求資訊、資源、機會等。
與同事,也要儘量保持「最起碼不得罪」的關係。
縱向發展。
與上級、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更優秀、更有權力的人扯上關係。
這也許不能成為助力,但說不上就有用處。
資訊、關係,有時要比努力、能力重要。
整天窩在辦公室,也更多會被認為是沒有實力的、失去神秘感的。這樣的人,更容易受到輕視。
對于新的事物,我們總是傾向于抱有更高的期望、更美好的向好。
但結局,往往是「前一次」重復上演,或者更加不堪。
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強烈。太過強烈的失望感,會一定程度影響到判斷力。
對公司不過分期待,平靜面對,那失敗、或背叛來臨之時,就不會大分方寸,以至行為出錯。
沒什麼不正常的,遇到了就是正常。
總之,遇到一個令人窒息的上司,能很快離開、及時止損,當然是最好。
但也有「走不了」,或「不必走」的選擇。
這種時候,靜下心來,有步驟、有技巧地面對,同時不斷調整打法,就好。
「走,或不走」沒有一貫的答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和「最適合情境」的。
沒有太多的無路可走,耐心尋找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