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人生的最高境界:獨(好文)

2023/04/30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不相關。

人,因合群而迷惘,因孤獨而高貴。

正如《莊子  · 在宥》中說的:「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走過半生,看盡了繁華紛雜,體驗了熱鬧喧嚷,方才頓悟,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也是難得的修行。

人到中年,獨,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獨處以清心

獨處,是一場的清歡。

一個人在獨處之時,能摒除雜念,讓心清空,從而產生靈感。

俞伯牙跟著師父,學了三年琴技,想要精進,但是無法突破自己。

師父對他說:「我沒什麼能教給你的了,帶你去見我的師父子春,你向他請教吧。

于是,師父帶俞伯牙來到一處山谷,讓在這裡等著,自己去去就來。

但是,一連幾天,師父都沒有回來。

俞伯牙獨自在山谷中,以青山綠水為伴,採摘野果為食,與花草蟲鳥為友。

內心極靜,靈感如泉水般湧現,創作出了《高山流水》/《水仙操》等曠世佳作。

師父回來後,大喜說:「看來你不用去拜訪老師了。」

老子說過:「靜勝燥,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寧靜好過聒噪,寒冷勝過炎熱。內心平靜,思緒清晰,才能看到大道的本源。

人生的下半場,不必遠離塵世,不必深山修煉,給自己留一段獨處的時光,傾聽內心的聲音,讓往事清零,讓雜念歸無,便是最好的活法。

獨思以明智

《道德經·第十一章》中講:「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給房間留有窗戶,陽光才能照進來;為心靈留下空間,智慧才會被喚醒。

王陽明在參悟「心學」之前,曾經問老師:「何為天下第一等大事?」

老師告訴他說:「是考取功名」。

他又問父親:「世間的真理是什麼?」

父親對他說:「朱熹老夫子講過,理就在萬物之中。」

但是,王陽明在「格竹子」的時候,並沒有頓悟真理。

後來,王陽明被貶謫到龍場,環境很差,語言也不通,沒有了他人的干擾,放下了固有的認識,他終于領悟了生命的意義。

最終,創立心學,被譽為「千古聖人。」

智慧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觀念,懷疑自己,會因為固有的認知,阻礙自己。

一位哲學家說:「人只有在獨立思考的時候,才會產生智慧的火花。」

學會忠于本心,獨立思考,給心靈留下一片空地,讓智慧的種子生根發芽。

獨立以修身

老子曾說:「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意思是:大道寂靜而虛無,不依靠任何外力而運行,周而復始,不曾間斷。

人由大道演化而來,獨立修行,活出自我,才是合乎道法。

順應自然,才能順心如意,不被瑣事煩擾。

在一座道觀中,師父告訴道童,自己要出行一個月,囑咐他看守道觀。

道童不安的說:「師父,您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可怎麼辦呢?」

師父笑笑說:「你總要學會一個人生活的,我不能陪你一輩子呀。」

道童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一個月後,師父回來了,對道童說:「我不在的日子裡,感覺怎麼樣?」

道童說:「我感覺好極了,您不在的時候,我學會了下山挑水,劈柴做飯,打掃院子,還有照顧花草。感覺每天都有收穫。

獨立,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時候,人在獨立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從而成就自己。

一位作家說過:「路要靠自己走,才會越走越寬」。

人生這段路,每個人都只能陪伴我們走一程。

不依靠他人,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才最踏實,才能領略到最美的風景,活出人生的意義。

楊絳先生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不相關。」

人到中年,經歷的越多,便越會明白,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完成自己的功課,人類的命運並不相通。

愚者總想在人群中,尋求存在感;智者卻在獨處中,活出了自我的價值。

境界高的人,都是懂得享受孤獨的人。

留一段時間,在獨處中平靜,讓心清空。

留一片空間,在獨思中清醒,喚起智慧。

留一點空隙,在獨立中學習,充實自我。

餘生,願你我能在內心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療愈自己,慰藉餘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