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人格不完整的人,有這2個特征,為了自己,這樣的人要遠離!

2023/05/25

完整的人格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每個人在遇到問題時會展現不同的「面相」,展現的面相越豐富,說明我們人格力量越強大。

如果把每種面相比作是光譜,五顏六色的光譜構成了我們完整的人格,就像是一道絢麗的彩虹,屹立在人生的風景台上。

人格完整度是指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 是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特征,在我們最熟悉的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將完整的人格結構分為三大部分:

本我(ID) 自我(self) 超我(superego)

本我指欲望、本能,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指理性邏輯,遵循現實原則,而超我指理想、良知,遵循道德原則。

在教育心理學里,完整的人格教育主要依靠三種力量:道德,智慧,意志,分別對應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結構。

道德可以良好約束我們的本我,智慧可以讓我們冷靜地思考現實,意志讓我們克服重重打擊實現超我的逆襲。

人格不完整的人都有哪些最典型 的特征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兩點

極度自私

呂坤曾經說過: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越自私,人格越不完整。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能留下什麼,這就必然帶有犧牲和奉獻,與自私相對應的「利他主義」是當下很流行的一個道德觀。

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為他人著想的力量,只有人格相當完整和健全的人才能做到,而自私則是人的本性,但是極度的自私, 不惜壓榨別人的利益甚至是犧牲別人的生命來達到自我目的則是不正常的,一個人格不完整 的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極度以自我為中心。

當我們還是嬰幼兒的時候我們是極度「自私」的,我們稱之為「全能自戀」,父母等同于我們的全世界,尤其是母親要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如果父母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標準,對于嬰幼兒的我們來說將是一場滅頂的災難。

這個種情況孩子長大后患上心理障礙的比例幾乎是100%的,這種就不是人格不完整那麼簡單了,要稱之為人格病態障礙。

如果在愛意長大下的孩子延續到十歲左右,這個階段也只是在道德的驅使下去「為別人著想」,并非發自本能的。

我們也是「自私」的,如果父母對孩子情感忽視,暴力,苛責等,孩子也會「自戀受損」,從而慢慢地比同齡人更為自私和無情。

再到了 十歲以后青少年真正走向「分離」和「獨立」的時期,是我們感受人性善良的關鍵時期,從而將世界的中心慢慢將自身轉向他人,真正發自內心肺腑的為他人著想,所以這個時代的愛情是最純碎不夾雜利益的。

在這個階段如果沒有處理好「利我」和「利他」的關系,同樣會有「后遺癥」很強的心理問題, 在20歲之前,往往年齡越靠前,自戀受損越嚴重,自私水平越高,尤其是在早期撫育階段往往起決定性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完整度整體水平。

像常見的自戀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表演型人格、邊緣性人格,包括討好型人格等等在內的人格,全部都是圍繞「極度自私」四個字的。

有人說討好型人格不是,討好型人格的「討好」行為本質上是一種自私 的道德綁架「看我對你這麼好,你忍心拋下我嗎?」

他們對別人好并不是發自內心的,是出于「你不能拋下我,必須也對我好」的目的而言的,本質上也是一種自私。

侵犯行為

我們這里的侵犯行為包括肉體和精神上的,精神上主要表現為占有欲,控制欲,正是因為人格「破碎」,所以需要用占有別人的資源,或者控制別人來做補償,想在思想行為上絕對支配和掌控他人。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角度來說,「控制欲」是一種典型的心理防御機制。

一個人控制欲強的人內心往往藏著深深的恐懼,他們害怕別人離開,極度缺乏安全感,并且不允許任何意外和差錯的發生,否則就會感覺失落或者憤怒。

精神上最恐怖極端的控制現象就是父母把孩子、個體把伴侶當成自己的「自體客體」

,也就是把孩子和伴侶(獨立的個體)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來「使用」,即使對方失去生命,也不會太難過,因為反正是「自己的工具」,所以怎麼使用隨意控制都行,不會有道德上的自我譴責。

肉體上的侵犯主要表現為暴力行為,也就是肉體侵犯,比如家庭暴力,蓄意謀害他人等。

肉體侵犯不僅僅是毆打那麼「直接」, 像使勁搖晃對方,按在墻上威脅,強制發生關系等,都是病態控制欲的表現,只是很多女孩不易察覺,慢慢助長其演變為家庭暴力。

控制欲和占有欲強本質上是一種深刻的自卑。

人格不完整 的人一般都會通過損害他人利益或強制讓他人認同自我,來維護自我安全感和確定感,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利益或多或少遭受損害。

有些人幻想自己是「圣母」企圖去拯救別人,實際上這種行為是非常可笑,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恰恰暴露了你的人格缺陷。

聰明智慧的人明白自身能力有限,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影響和化解,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