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趣」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
2023/03/14

看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如戲,全憑識趣。」

識趣的人懂得拿捏分寸,知道在不同場合下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不招人厭煩。

識趣與否體現的是情商高低,不識趣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

不識趣的人,看破偏要說破

前幾天,與一位朋友聊天,聊到了他公司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他們公司的「一把手」劉總帶領一群客人在公司內參觀,起初都很順利,客人們興致勃勃地邊看邊聊,表現出了很強的合作興趣。

但是在經過儀錶控制室時,發生了一個尷尬的小插曲。

客人們看見儀錶板上有兩個指示燈一閃一閃,有人就問:

「這個指示燈為什麼會閃?」

劉總毫不思索地回答:

「等液體達到臨界點,它就不閃了。」

眾人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正要接著往下走,誰知站在一旁的儀錶管理員孫宇卻冷不丁地來了一句:「不是的,那個燈壞了。

見客人們都扭過頭看自己,劉總顯得非常尷尬。

雖然接下來再沒出現這樣的尷尬,但合作的事情算是泡湯了。

自然,客人走後,劉總對孫宇少不了一頓狠批,孫宇羞愧不已。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們能夠想象出當時劉總尷尬的場景,孫宇的表現就是典型的不識趣啊。

他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表達的場合不對。

在客人面前,劉總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當著客人的面當場給老總糾錯,不但會讓他尷尬,還會引起客人的猜想:

一個老總連儀器都不懂,這個公司能好到哪裡去?

從而損害公司的形象,甚至斷送幾筆生意。

如果孫宇不是聽到就說,而是想一想在這個場合糾錯是否合適、是否會造成公司的損失、是否讓老總下不來台,從而改為私下裡再向老總彙報燈壞了,就不會挨訓了。

有句話說得好:

「看破不說破,面子上好過。」

不識趣的人,喜歡「竹筒倒豆子」,還常自詡為心直口快,其實那不叫直率,而是沒眼力見,是情商低。

識點趣給別人留面子,也是給自己掙面子;

不識趣讓對方尷尬,往往最後尷尬的是自己。

不識趣的人,習慣熱心過度

《認知突圍》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關心和打擾是一對好兄弟,只是後者看上去更加不禮貌而已。

但更多時候,沒有太大差別。」

聽起來很紮心,其實很現實,失了分寸的關心對他人就是一種打擾、一種不尊重。

不識趣的人,與人交往沒有界限感,喜歡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度捲入,結果出力不討好。

而識趣的人,與人交往有分寸,懂得別人的事需要的是尊重,可以幫忙但不能強加干涉,因而既不會讓人討厭,也不會讓自己難堪。

周國平在《人與永恆》中說: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于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陳司寇處理朋友的要求很有界限感。

面對朋友界限不清、依賴心理過重的狀況,她很識趣,沒有愛意氾濫,而是及時說「不」,然後引導對方認清問題的癥結,明白妥當的做法。

這樣不僅讓雙方互不越界,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還讓朋友感受到了尊重、擺脫了寂寞,進而讓友情細水長流。

不識趣的人,不懂事成不說

我有個朋友吳放,是國內頂級出版社的編輯。

他業務能力沒的說,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有時不那麼識趣,讓人反感。

有一次,他收到一份書稿,覺得有暢銷書的潛質,就去向主編彙報。

但是主編看完後,說道:

「書雖然不錯,但是這個題材讀者未必買賬,有點冒險,你讓我考慮考慮。」

主編考慮了一個多星期,說可以簽,但是吳放再聯繫,那位作者已經將書稿簽給了別的出版社。

那本書出版後很暢銷,有同事調侃吳放:

「這書最先是投給你的吧,你要是當時簽了,能賺不少編輯費呢!」

吳放本來就不高興,聽同事這樣說他更來氣了:

「能怪我嗎?

我當時就說這麼好的書,得馬上簽,可是主編非得考慮考慮,一考慮一個多星期,把好事耽誤了!

這書要是在咱們出版社出,不光我掙編輯費,對主編不是一年中的一個閃光點嗎?

現在傻眼了吧!」

這話很快傳到了主編的耳朵裡,主編把吳放叫到辦公室,板著臉說:「有什麼想法當面和我說,別在背後發洩情緒!」

此後,吳放發現主編對他的態度明顯變了,覺得再待下去也沒什麼發展了,只好辭職走人。

《論語》中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所謂「成事不說」,就是凡事已成定居,沒必要再說。

說了非但改變不了結局,還讓人不舒服,純粹是不識趣、不懂事。

吳放顯然忘記了這個道理,他不但說了,而且還帶著火氣說。

既損害了主編的權威,又不利于團隊的凝聚力,主編能不生氣嗎?

對于職場人來說,不識趣地發洩情緒是職業發展的大敵。

不僅影響自己能力的發揮,還會向周圍的同事散播負能量,產生消極影響。

面對既成事實,不糾結,不抱怨,坦然以對,才是知趣的表現,才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不識趣的人,不會換位思考

有一年,我們社區老張的兒子在河邊玩耍,掉進河裡。

正巧被路過的老林看見了,老林冒著生命危險把孩子救了上來。

老張對老林感激不已,二人從此成為好朋友。

之後不久,老林在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要被公司解聘。

有同事對老林說:

「你去找老張啊,他在單位還是個領導,你對他那麼大的恩情,讓他幫你給咱們老闆打個招呼,就沒事了。」

老林不同意,說:

「這事千萬不能讓他知道,否則他不幫我會覺得對不起我的恩情,幫我又可能犯錯誤。

我怎麼能拿自己的恩情綁架他呢?」

老林被解聘後,老張還是知道了這事,對老林很是敬佩,主動幫他聯繫工作,還說:

「您的恩情我永遠不能忘,您處處為我著想,我更不會忘。」

老林救了老張的孩子,是老張一家的恩人。

他在遭遇困難時去找老張幫忙也無可厚非,但他卻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不想拿恩情綁架老張,讓老張為難。

這種換位思考、不拿恩情施壓于人的行為,不僅是一種善良,一種大胸懷、大氣度,還是識趣的表現。

現實常常是這樣,你越是以恩人自居、強制對方回報,越是難以達到目的。

而你越是以平常心來看待自己的助人,不讓對方為難,對方越是對你敬佩,越會想著還你的人情。

人情如紙,越用越薄。

識趣的人不會拿恩情綁架人,他們明白那是在揮霍人情,透支雙方的感情。

識趣是人際交往的保險閥,絕大多數關係出問題,不識趣是重要原因。

看破不說破,懂得適時看場合沉默,是一種尊重和智慧。

熱情要有度,需知適度的關心給人溫暖,過分的熱情招人厭煩。

事成不必說,不念舊事、不責人過,也是給自己贏得人氣和機會。

換位去思考,你考慮到別人的難處,對方也會顧及你的面子。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