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第一步開始,我們就需要一雙鞋。
當我們老去時,仍舊穿著鞋,期待來生的路,更好走。
事實上,鞋是用來走路的,還體現了其價值,主人對其的態度,更能觀察到人生的層次。
正如《人間物語》中說的:「從第一雙到最后一雙,兩雙鞋之間,歪歪斜斜的,深一腳淺一腳的,就是妳的一生了。」
誠然,一個人的人生層次,看他的鞋就知道了。
01
穿鞋很講究的人,人生不會太差。
妳過那些舞者嗎?知道他們有多苦嗎?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我的一個朋友,從小有跳芭蕾的經歷。她說,在買了芭蕾舞鞋之后,還要認真地調整,穿好鞋子,在墻上輕輕地撞擊鞋頭,讓鞋盡量貼好自己的腳。
也可以在鞋子里,墊一些棉花,填補鞋頭的空隙。站起來,試一試,挑一挑,轉一轉,看看腳的感受。
用一些膠水,涂抹鞋子的外表,讓鞋頭固定在某個狀態。
如果長時間演出,就更要注重「鞋上功夫」了。
鞋子買回來之后,是需要反復「塑造」的。這是舞者對人生的態度。
以此類推。一個普通的工作者,要反復把鞋子洗干凈,還得考慮到今天從事什麼工種,就得穿什麼鞋子,避免尷尬,避免降低工種效率。
比方說,去機械車間上班,或者作為上司,要去車間指導工作,這時候要穿厚實的鞋子,避免被鐵渣傷害到腳,也體現了接地氣的工作作風;去參與應酬的時候,在辦公室的時候,要穿干凈整齊的皮鞋或者運動鞋。
一雙靠譜的鞋,會讓妳腳下生風,不僅走得更迅速,還體現了人生的上升速度。那些「鞋不對腳」的人,走路歪歪扭扭,人生就難以發展了。
比方說,單位組織去爬山,但是妳卻穿著高跟鞋,影響了全體的速度,上司對妳的印象,就會打折扣。提拔加薪的難度,無形之中就增加了。
蘇軾被貶之后,和朋友去爬山,感悟到:「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是啊,只要走得順,人生始終有出路。
只是曾經走了彎路而已,只是熬過了痛苦,涅槃而已。02
做鞋能體貼入微的人,待人更有溫度。
作家明前茶寫過一個上海的老鞋匠「顧老師」。
顧老師幫人做舞蹈鞋,還常常去練舞房里,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管理鞋子。他總結出一條經驗:「沒有哪個首席舞者,能定制自己的足尖鞋,他最多能選擇無限接近于自己的鞋號。」
一個鞋匠,能夠把道理說得一套一套的,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對顧客的體貼。
站在顧客的角度去做鞋子,那麼鞋子會讓顧客更加滿意,自己也能賺到更多的錢。最可貴的是,自己賺了一份人情。
并且,做鞋的技藝,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進步,否則就會被淘汰。正如《禮記·大學》中說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現在,很多商家,擁有很多的鞋子,但是他們只管賺錢,花言巧語地推銷利潤多的鞋子。
也投其所好,讓姑娘們買到了花俏的鞋子。商人是賺錢了,但是人情卻弄丟了,甚至把人品都弄丟了。這是層次很低的表現。
作家張曼君說過:「美麗的鞋子很多時候是不合腳的,就像欲生欲死的愛情潛藏著毀滅性。」
鞋有價格,真情無價。不要總是把自己的鞋,當成商品來看待,還得問一問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能夠給別人什麼樣子的幸福。
就是一個擺地攤的人,也可以關照到窮苦的人,讓他們冬天有溫暖的棉鞋,夏天有簡單的涼鞋。生意經,其實是人間的溫暖和感動,人性的善意和理解。
03
買鞋很用心的人,生活更加幸福。
從前,鄭國有一個男人,嫌棄腳上的舊鞋,就決定買一雙新鞋。
他做了一根繩子,和腳板一樣長,便于衡量鞋的長度。
到集市之后,他才發現繩子還在家里,忘記帶了。
于是飛奔回家,又飛奔到集市,一來一去,耗費了幾個時辰。再次到集市,鞋店關門了,集市也散了。有人說:「妳呀,為什麼不用腳試一試呢?」
男人說:「哪行呢?繩子才是對的。」
說完,男人看看舊鞋,經過「飛奔」之后,腳指頭都露出來了,傷心不已。周圍的人,竊笑不停。
笑過鄭國的男人之后,再看當下生活,買到一雙好鞋,不容易。尤其是幫助家人賣鞋,就更難了。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穿好鞋,認真記住孩子的腳有多大,鞋碼要多大,萬一長了一點,應該如何辦。甚至為了一雙鞋,多次去更換。父母的愛,體現得淋漓盡致。
很多夫妻,女人負責家務,管著錢,因此男人的鞋子,自然就靠女人去管理和購買了。夫妻關系好的時候,男人的鞋子的干凈的,甚至會有情侶鞋。
當然,作為一家之主,需要貨比三家,價格反復對比,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生活的層次感更強。
04
當然,有了好的鞋子,加上積極向上的走路姿態,人生就能越走越高了。
陸游說:「松吹颼颼涼短發,芒鞋策策響新泥。」
千萬不要穿著昂貴的鞋,但是不去沾泥土,還害怕灰塵。而是勇敢地磨礪自己,走泥濘的路,也不怕。
拍拍鞋子上的泥土,持續出發,這樣的人生,令人敬佩。
選對了鞋,春風得意馬蹄疾。
走對了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個人的層次,是愛自己,也是愛別人,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不要以財富論層次,只要做人有溫度,待人有善心,自然貴不可言。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妳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