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來源《資治通鑒》漢紀十四,第二十二卷。
【解析】:
可能很多人在職場,都曾遇到過被別人說壞話的情況,對于這種遭遇都會覺得很氣憤,認為這都是小人作祟,無恥至極。但是很少有人反思,被人說壞話的本質原因是是什麼,只是簡單的歸結于小人的嫉妒和無恥,這是不對的。
這段材料講解的是漢武帝時期衛太子劉據的事情。衛太子劉據因為被各種讒言所驚嚇,最終為了自保起兵作亂想要取漢武帝而代之,結果最終失敗后,身死人亡。
通過這段材料,我們可以看出來,衛太子之所以被進讒言,核心有三大點原因。
一、得罪酷吏
漢武帝時代一個出名的特點就是任用了大量的酷吏。所謂酷吏,其實就是辦案不留情面,鐵面無私,法不容情的官吏。而相反的,作為太子的劉據,卻性格比較溫順,對于一些處罰過重的,他都會從輕處罰。
太子劉據覺得這麼做是對的,是對老百姓好的,但是卻得罪了這些酷吏。因為太子是在打這些酷吏的臉,并且他是太子,未來會成為皇帝,這些酷吏也會恐懼,害怕劉據當上皇帝,會對他們這些酷吏進行清算,所以酷吏都對劉據咬牙切齒,對他進行詆毀。
二、手下實力不足
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是因為太子劉據為人溫順,所以很多寬厚的大臣都依附于他,而那些酷吏則成了太子劉據一派的死對頭。性格寬厚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懦弱,戰斗力不強。漢武帝喜歡任用酷吏,這些寬厚的大臣往往不受待見,自然也沒有多少實權。從后面衛青死后,酷吏更加不害怕太子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太子劉據身邊這幫寬厚大臣有很大的權力,酷吏必然會忌憚,不敢這麼放肆。
這些寬厚大臣都是一些正人君子的性格,不會結黨,勢力就更弱。太子就是一個軟柿子,這些酷吏進讒言也不害怕被報復,被收拾。
三、衛青去世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作為大將軍的衛青,手里掌握著軍權,自然能夠震懾那些酷吏不敢輕舉妄動。但是衛青去世之后,這些酷吏就更不把太子劉據放在眼里。這些酷吏勾結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衛青去世之后,太子劉據更加難以抗衡。酷吏進太子的讒言就更加肆無忌憚。
四、與漢武帝關系不好
太子劉據和漢武帝是父子,也是君臣。劉據作為臣子和下屬,他的做法是忤逆漢武帝的,就連皇后衛子夫都看出來了,所以很為太子擔心。雖然表面上漢武帝認為劉據是對的,但是實際上和這個兒子關系,并不如以前那麼融洽了。這些酷吏都是人精,看到這種情況,就知道雞蛋是有縫的,有縫就能進讒言,而且能夠產生作用,影響到漢武帝。
正是因為這四個原因,導致太子劉據被人進讒言,被人在漢武帝面前說壞話。也讓太子劉據惶惶不可終日,很害怕漢武帝會對他不滿意,從了廢掉他。後來江充用「巫蠱案」誣陷太子劉據,劉據見不到漢武帝,沒辦法進行自我辯護,驚恐之下,為了自保,起兵誅殺江充,卻被漢武帝誤信讒言,以為太子劉據謀反,從而派兵鎮壓,太子劉據也死在了這一場動亂之中。
作為職場人,衛太子劉據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之所以被人說壞話,就是自己實力不足,和領導關系也不融洽,還得罪了有實力的人,那麼這樣的人,必然會被在領導面前說壞話,也終究會被收拾。
要像不被說壞話,搞好領導關系是必須的,只要搞好了和領導關系,打狗還得看主人,雖然這句話說的有些糙,但是話糙理不糙。同事還要增加自身的實力,別讓自己成為軟柿子,這樣別人就不敢隨便捏你,當然,也不要隨便得罪別人,得罪別人,難免會有人心懷怨恨,對你進行打擊報復,在領導面前說你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