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2022年最后一個月:你對時間的態度,藏著你未來的樣子

平常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安慰自己:一輩子很長,以后再說吧。

明明已經做好了計劃 ,卻告訴自己要不然從明天再開始吧,然后心安理得地繼續浪費時間。

《你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

“別等,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去追,去動手得到,而不是只靠想。”

總以為終有一天會夢想成真,卻不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如果連一小步都不愿挪動,又怎麼會出現千里總長的可能呢?

想成為什麼人,就得去做與之匹配的事;

想要的未來,要靠自己爭取。

我們未來的樣子,就藏在度過的每一個今天里。

《人民日報》提醒我們: 2022就剩一個月了,想要變得更好,那就早睡早起、培養愛好、發掘興趣、明確目標,腳踏實地努力…

以下9條,一定要行動起來、堅持下去。

1.作息規律

培根曾說: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

我們的生物鐘,亦是如此。

2022年中國作息報告》中顯示:只有8.6%的人從不熬夜;44.8%的人每周有1-3天是23點以后睡;46.6%的人每周有4天及以上是23點以后睡;更有14%的人習慣性熬夜,連續7天都是23點以后才睡。

“晚上不睡覺,早上不想起”逐漸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常態,殊不知,每一次熬夜都是在透支自己。

杭州22歲女孩熬夜4天后猝死;

長沙26歲小伙熬夜打麻將,懷疑為“髂動脈瘤破裂”;

男子每晚熬夜到3點查出胃癌……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無一不是在為我們敲響警鐘。

中國睡眠醫學協會調查數據中顯示:90%的猝死都與熬夜導致的睡眠不足有關,可怕的是如果連續三天不能保證七個小時的睡眠,免疫系統就可能降低60%的運轉。

有效的睡眠、規律的作息才是我們身體健康的奠基石,才是我們在‘快餐式’的社會環境下勇往直前的基本條件。

睡前放下一切,醒來便是新生。辛苦勞累了一天,只要晚上睡一個好覺,第二天迎來的又將是全新而美好的一天。

我們不妨從現在起,為自己制定一張作息計劃表,并按照計劃堅持做下去。相信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能規律生活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作息改變一切,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有飽滿的熱情,去追求那些你想要的未來。

2.堅持運動

伏爾泰曾說過:生命在于堅持運動。

很多時候繁忙的工作、偌大的生活壓力,會讓我們陷入焦躁的壞情緒陷阱里。

2013年,身為萬科副總裁的毛大慶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患上抑郁癥,一邊被失眠煩躁折磨,一邊頂著壓力工作。

一次機緣巧合下,他跑了人生的第一個五公里,也睡了一次久違的安穩覺。

初嘗了跑步的甜頭后,他開始為自己制定跑步計劃,隨后的兩年中,他不僅通過跑步治愈了抑郁癥,更重要的是跑步讓他的思路更加開闊。

雖然這兩年是他在萬科最輝煌的兩年,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他知道,他的終點不在這里,他應該奔向遠方。

離開萬科后,他的創業項目優客工場,獲得了非常喜人的結果,他成功從“打工皇帝”變身為“創業達人”。

運動不只能讓身體健康,還能讓自己的心態更好。3公里專治各種小情緒,5公里治愈內傷,10公里跑完后內心則一片明朗,充滿坦蕩與釋然。

哈佛大學教授瑞迪曾說:“當你情緒低落時,不妨起身運動一下,那種清新的感覺,將徹底改變你的心態。”

對于經常感到疲勞的久坐人群而言,長期低強度鍛煉可以幫助其減緩至少60%的疲勞感,從而更有活力。

3.把握當下

盧梭說:年輕的舵手,別讓你手里的纜繩松懈,別讓你的船錨動搖,不要在你沒有發覺之前,讓船漂走了。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你曾經有沒有后悔過?

后悔自己讀研;

后悔自己遠嫁;

后悔自己選擇了離家太遠的城市;

后悔自己轉行;

后悔自己曾經做過的某一個選擇;

……

后悔,幾乎是人人都會有的,即使再好,也逃不了這個魔咒。

曾經在一節成長思維課中看到這樣一個觀點:

其實你曾經做過的決定都是基于當時認知水平的最優解,即使再來一次,如果你的認知沒有提升的話,大概率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深以為然。

我們的未來都是由每一個當下組成的,只有做好當下才會有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當下,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情。

你現在的時間流向哪里,你未來的成績就會在哪里。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段人生,都是“正當時”。

所以, 與其糾結過去、焦慮未來,不如把握當下、拼搏現在。

4.保持專注

古人云: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你有沒有這種情況:

工作的時候,手腳在動,腦子里想的卻是晚飯吃什麼;

吃飯的時候,嘴巴在動,心里卻在擔憂明天的工作應該怎麼做;

看別人副業做得風生水起,自己一會學短視頻,一會學文案,到最后什麼沒學會反而影響了本職工作……

這些分心走神的行為幾乎遍布在每一個人身上,大大影響了日常的工作效率。

“明明我非常努力了,為什麼成就還是不如別人?”

滑雪冠軍谷愛凌一家都是學霸精英,她從小就被父母培養出“把時間花在刀刃上”、“訓練時間雖有限但目標明確”等習慣。

八年級時她打算放棄跑步,用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學習和滑雪。

沒想到原本1個小時就可以寫完的作業,現在3個小時卻也寫不完。

在此之后,她在每個部分都會更加專注,也更有效率。

她盡力保持專注做某一件事情,高效地完成后,再干凈利落地切換到下一件事,直到現在,她每天仍會睡夠10小時,這就是專注、高效的習慣帶來的另一種良性循環。

信息化爆炸的今天,我們每天需要解決處理的事務無形中在變多,往往這個事情沒完全處理好,那個事情又需要我們對接。而如何提高我們辦事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想要更高效,保持專注才是王道。

5.制定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麥肯錫工作法》中有一個習慣是:在下雨‘前準備傘,事前準備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條件。

然而很多人會有這種經歷:

列出了很多計劃,可就是行動不起來,每天焦躁不安;

每次想要讀書,可還是忍不住拿起了手機刷短視頻;

說好的鍛煉身體,可總是沉浸在小說和游戲中無法自拔……

其實,執行力差和懶無關、和想得多無關,主要是因為:模糊。

《認知覺醒》一書中說:清晰力才是行動力。

想要讀書,那什麼時間讀?早上還是晚上,讀多長時間,讀哪本書的哪個章節?

計劃跑步,什麼時候跑,在哪條路線跑,跑多少公里?

把知道有效轉化成“行動指引”,每日計劃按照重要性劃分:

詳細的步驟、具體準備工作,完成情況和對未完成的事項再歸納,如此一來,制定的計劃才會更有存在的意義。

提前規劃,有目標才會更有動力,目標越清晰,行動越具體。

6.調節情緒

“世界就像一面照映自己的鏡子,如果你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但是笑著對它,它也會笑著看你。”塞繆爾如是說。

心理學中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 你期望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你堅信你是什麼,最終就會成為什麼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不僅是作家、編劇還是導演。

他一路從《康熙來了》到《奇葩說》,無論遇到什麼狀況,他總能游刃有余曲盡其妙。

他曾分享自己一天結束后,會把心中的那些負性情緒,以及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記錄下來并寫下自己的期待。

在記錄的過程中,內心也就逐漸歸于平靜,所有的壞情緒,都通過文字發泄一空,如此一來,第二天又是充滿活力嶄新的一天。

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99%的努力。

懂得調節,不被負面情緒牽制,才是我們人生路上重要的一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特別是焦慮的大環境下,好像“壞情緒”的事情太多了,懂得調節自己,才不會墜入負面情緒的深淵。

7.拒絕拖延

最能壓垮一個人雄心壯志的東西,是拖延和等待,不接受任何反駁。

唯有行動才是治愈焦慮的良方,該做的事情馬上去做,才是最好的捷徑。

明明有機會可以成為更好的人,卻因為拖延而一再錯過;

一直想學畫畫,卻總是沒開始準備,一拖再拖;

想報個學習班提升自己卻總是覺得自己沒時間,可是刷視頻卻沒有任何耽誤;

如果從前一開始就動手,說不定真的能完成呢,哪怕沒有好結果,至少也努力過……

心理學中有一個“兩分鐘定律”:如果想做一件事情,那就一定要在2分鐘之內去行動,否則的話,這件事可能就會拖延很久很久,拖到最后甚至就放棄了,不會去做了。

曾被脫不花這樣一段話擊破,猶如醍醐灌頂: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選擇,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萬分,那就不必反復思考,馬上行動就好,也許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

你思考的時間越長,行動欲望就會越低。

魯莽定律開局,才會增加更多可能性。

想去的遠方,不可能一步邁過去;

想登的山頂,不可能一步登上去;

每一次行動,都是為了逼近目標。

8.及時復盤

柳傳志認為:學習能力是什麼呢?就是經常的“復盤”,一次次的退出與總結以后,自然水平越來越高。

復盤不是思考,而是觀察。

我們若局限于思考本身,就很容易被本身固有的思維所驅使,不斷朝著相同的方向重復思考,卻期待會發生不同的結果。

猶如森林中一名伐木工人,已經辛苦工作了大半天,已經滿頭大汗筋疲力盡卻沒有鋸倒一棵樹。

這時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考慮暫停幾分鐘,先把你的鋸子磨得更鋒利一點再開始工作呢?伐木工卻回答:我很忙,沒有時間,鋸樹都來不及,哪有時間來磨鋸?

而所謂的復盤,指的就是我們要學會停下來,用幾分鐘的時間,去磨磨自己手中的鋸。

學習和成長的本質從來都不是知識量的積累,而是思維和認知的改變。

認知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我們根據結果調整之前的認知,并進而優化行動執行的時候,就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式學習過程。

無復盤,不翻盤。

跳出固有思維看自己,才會更清晰。

9.相信自己

董卿說:生命的意義在于開拓,而不是固守。

不逼自己一把,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麼優秀;

不給自己設限,才會擁有更多的可能。

被譽為“北京時間之母”95歲的葉叔華投身天文事業70余載,是我國天文地球動力學的開拓者,也是中國首位女天文台台長。

95歲的她只要不出去開會,依然每天來上海天文台上班。

她認為,一切還有可能,她也相信自己還有可能。

宛如當年她在應聘時被告知“我們只招收一名男性”,她大膽提筆給台長寫信,一口氣附上五個“不應該不用我”的理由,因為她相信自己。

如今她在95歲高齡流利地做全英文演講,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并提倡女性:如果你想要什麼,就去爭取……

路遙曾在書中寫道:“生活不能處處叫人滿意,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與突破,不被世俗的眼光所綁架,才能活出屬于自己的驕傲與精彩。”

人生不設限,我們要敢于相信自己的未來,就一定會迸發無窮的能量,從而更能讓我們在艱難困境堅持下來。

把握當下,調節情緒,相信自己,認真對待現在,就是給未來最好的安排。

你未來的樣子,就藏在你度過的每一個今天里,不負時間,不負自己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