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有一個「能量守恆定律」,它告訴我們: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量的總量則會保持不變。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有個守恆定律,一個人的財富、運氣、幸福......
冥冥之中也自有定數,它也會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變來變去,總量守恆。
真正決定貧富差距的,不是擁有財富的多少,而是思維水準的高低。
電影《一九四二》裡,張國立飾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跟長工栓柱說了一段話:
「栓柱,等我到了陝西,立住了腳,那就好辦了。
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栓柱說:「好啊,東家,我到時候還給你當長工!」
意外的變故導致地主和長工淪為同一階級,落魄度日,但地主依舊可以說出東山再起這種話,長工卻依舊停留在打工的思維。
人永遠賺不到超出自己認知范圍外的每一分錢,哪怕起點相似,思維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那些一夜暴富的拆遷戶讓人羨慕,可他們中有些人的結局卻很慘。這些人拿拆遷款去賭博、去放貸、亂投資,常常虧得血本無歸。
據統計,美國彩票中獎者的破產率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者當中就有9名破產。
大多數頭獎得主在中獎後不到5年內,因揮霍無度等原因變得窮困潦倒。
想起《歡樂頌》裡,曲筱綃說的一句話:
「什麼叫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為皇帝都挑金扁擔。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
當你的財富大于你的認知的時候,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會悄悄消減你的財富,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當然,財富是可以轉化的。
年輕時把錢花在學習上,不斷投資自己,金錢可以變成你的能力、知識,而這些「財富」讓你提升認知,增強能力,進而升職加薪,又轉換成你的財富。
我們要和金錢做朋友,學會管理自己、提升自己,改變思維模式,金錢自來。
同時,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有意義。
有一個人在39歲轉業,44歲失婚,同時被單位開除。
1983年,他從部隊轉業到了一家國企,任電子公司副總經理。
結果剛去沒多久,做事直來直去的他遭遇了一次生意上的失敗,公司200多萬元的貸款收不回來了。
要知道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不到100元,如果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算,那時的200萬就相當于現在的一個億。
他很快被公司開除,妻子也不願和他共同承擔巨額債務,選擇了失婚,他遭受到了事業和婚姻的雙重打擊。
他的父母聽到消息之後,從遠在貴州的鄉下趕到了深圳。
這個時候他已過不惑之年,上有古稀的父母,下有一雙兒女,還要照顧六個弟弟妹妹的生活。
一家人就擠在深圳的棚戶區,房子也是租的,只有十幾平米。
一家人生活拮據,為了省錢母親甚至到集市上去買一些剩菜和死掉的魚蝦。
陷入絕境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趕緊賺錢,給家裡提供生活的來源。
這時候他已經44歲了,這個年齡去打工已經沒有競爭力了,他唯一的路就是創業。
于是他創建了「華為」,他就是任正非。
任正非的人生就像那架在二戰中受到重創的伊爾-2飛機,雖然傷痕累累,卻依然堅持飛行,最終返航。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每個人吃過的苦、受過的難是恒定的。
沒有人苦一輩子,也沒有人幸福一生。如果你提前把苦吃完了,幸福就離你不遠了。
世上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要用辛勞與痛苦換取。
活得通透的人從不逃避苦難,反而會主動選擇吃苦,保持清醒並提升自己,痛並快樂著。
你吃過的苦,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報你。
有的人「吃一塹,長一智」,吃過的苦,變成了智慧;有的人吃過的苦,變成了財富......
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一個肯吃苦,肯努力的人。
人生,總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但得與失一定是守恆的。
1930年9月7日,一個男嬰在北京協和醫院出生。
當時他還沒有起名,所以出生證明上寫著「袁小孩」。
負責接生的,是剛從協和醫科大學畢業的林巧稚博士。
這一年林巧稚28歲,卻是當時協和醫院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籍女醫生。
而這個袁小孩則是未來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林巧稚這一生共接生了五萬多個嬰兒,被譽為「萬嬰之母」,冰心、林徽因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
可她接生了這麼多嬰兒,自己卻終生未婚未育。
林巧稚醫術精湛,在協和醫院被提前轉正,當時醫院給她的聘書是這樣寫的:
「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她熱愛工作,為了事業一輩子沒有結婚,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卻成了千千萬萬個嬰兒的「母親」。
有些父母將孩子取名為「敬林」、「念林」、「愛林」......以銘記林媽媽的恩情。
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法華經》裡有一個詞:功不唐捐,就是這個意思,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終將有所回報。
你灑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會讓你功不唐捐。
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
世界就是一個天平,你每擁有一件東西,就要為擁有它而付出代價;你每失去一件東西,也會因你的失去而重新收穫。
但求耕耘,不問收穫。別怕失去,也別著急,有時事與願違,那是上天另有安排,請耐心等待,驚喜,總在不經意間出現。
你今天所失去的,都會在未來等著你,等你與它再次重逢。
這個世界,看似不公平。
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寒;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
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羸弱;有的人輕而易舉就能夢想成真,有的人終其一生,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可命運,總在以它特有的方式維持著自己的平衡。誰的人生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處于低谷。
命運,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悄悄載入著公平的「砝碼」。
那些富翁擁有金錢,卻買不來快樂;而那些乞丐身無分文,卻每天開開心心。
北上廣的奮鬥者背井離鄉,得到職場進階;而三四線的打工人闔家團聚,卻犧牲了事業。
命運是公平的,它總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得有失,有贏有輸。
順境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感恩,同時居安思危,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逆境的時候,坦然接受磨難,不墜青雲之志,對生活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