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螃蟹文化」也叫「螃蟹效應」:
是指當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時,單個螃蟹可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
但是如果好幾個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那個就不干了,拼命爬出來,并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
這就是螃蟹文化。
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就是爬不出去的。
因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結果就是把它拉下來,最后沒有一只能夠爬出去。
螃蟹如此,企業也同樣,如果員工之間、員工與老闆之間經常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算計,或明爭或暗斗,甚至想盡辦法去破壞或打壓。
久而久之,企業組織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牽制、毫無生產力的螃蟹。
在競爭機制中,應避免這種「螃蟹文化」。
競爭面前固然不必講謙讓,但競爭的規則卻不容踐踏。
一旦規則遭到破壞,有序變成了無序,那麼,每一個個體都將面臨來自四面八方不擇手段的攻擊,結果就會出現「螃蟹效應」。
相互牽制的螃蟹永遠爬不出一尺竹簍,內斗不斷的企業難逃「長不大」、「做不強」乃至一朝崩盤的命運。
「螃蟹效應」是一種企業倫理的反映,進而表現為不道德的職場行為。
其主要特點是:
組織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 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持久利益,相互內斗,進而整個團隊會逐漸地喪失前進的動力。 如此,便會出現1+1<2,而且隨著「1」增加到N個,最終的能量「和數」會遠小于N,從而最終失去生命力。 這恰如封建社會里各利益集團之間的互相傾軋一樣,最終導致朝綱敗壞,王朝沒落。
企業中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但一般不表現為單個人之間的內斗。
因為企業中的權力畢竟不比官場,只是職責的體現,單個的力量過于薄弱,而是結成朋黨,以部門之間或幾個團體之間的力量進行內斗。
這樣的企業一般是有過早期的輝煌,產品在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一些管理者便昏的頭腦,不去思考組織的未來發展戰略,而是熱心于內部之間的爭權奪勢,于是企業會在內耗中失去活力。
企業應該避免螃蟹效應,通過硬的制度和軟的文化兩個方面來倡導團隊精神,企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1、人的自私心理。
這種自私心理導致了主觀傾向,是產生「螃蟹效應」的首要因素。
2、人的好強心理。
人總是很好強,與同齡年人相比,往往誰也不會服誰,并總想在某些方面超越競爭對手,于是相互間總會形成牽制,有形和無形的爭斗就展開了,「螃蟹效應」也就應運而生。
3、人才的聘用制度不健全。
由于人才聘用制度不科學,導致合適的人不能進入合適的崗位。
許多有能力的卻得不到晉升,而一些專攻權術的人卻能平步青云,這是「螃蟹效應」產生的客觀根源。
4、激勵機制與企業文化落后或不健全。
使賢能者被同化而缺乏改革進取意識。
5、權力和責任不對等。
有時權力大、職位高,承擔的責任反而小了,所以心理上大家都向往權力,都想往上爬,于是一只螃蟹向爬上去,其他的螃蟹總會想辦法去阻撓。
6、缺乏團隊協作的文化氛圍。
沒有很好的用團隊建設的理念和文化來引導人產生協作文化,看不到1加1大于2的效應,讓自私的心理越來越膨脹。
7、小人、庸人當道。
為鞏固自已的地位,他們對賢能者進行排擠、打壓、迫害,使整個團隊里只存在差于自已及聽自已話的人。
甚至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的心理,做出損人利已或損人不利已的事情。
8、平均主義。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意識作用,眼紅他人優秀而自已平庸,出現不配合或玩釜底抽薪的動作。
9、墨守成規的保守主義者。
將平衡與穩定視作第一要務,怕有人打破平衡會產生其它影響而限制進取創新。
10、體制上,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受阻。
個人職業發展通道受到了限制,正常的方式無法實現時,便會采用異常的方式。
11、思想上,員工缺乏市場觀念。
員工「雙小」意識嚴重(小農意識和小市民意識),全員缺乏大市場的概念,不是對外,而只對內,部門之間會相互埋怨,嚴重的會互相傾軋,互拆墻腳。
12、戰略上,企業缺乏愿景指引。
尤其是文化層面,方向性,即員工心中缺少企業的燈塔和企業的靈魂,從而導致員工意識短淺。
不會在長期的企業發展中實現個人的發展,而轉而進行螃蟹爭斗,從眼前的,身邊的更容易實現利益的道路上行走。
1、一山不容二虎
兩個人的能力在伯仲之間,總會成為競爭對手,最終總有一個犧牲品,企業內部也形成內耗。
2、鷸蚌相爭,漁翁受利
職場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無奈,兩只螃蟹可能是某一職位的最佳人選。
但由于他們相互牽制,為了各自的利益明爭暗斗已趨白熱化,用了誰都會給整個團隊帶來不利影響,最終的結果是只能拋開他們,而選擇一個資質差的。
3、三個和尚沒水吃
一個人就能干好的工作,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卻干不好。
最后出現相互推諉、扯皮,降低整體效率。
4、創業難,守業更難
創業時能形成共同的目標,而守業時卻都想著個人利益。
這就是同患難易,共富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