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為什麼有的人會沒有朋友,莊子告訴你答案

叶双 2023/07/13

有人說:「朋友多了,路好走。」

也有人說:「使我們摔跤的,往往是朋友。」

曾經滿懷期待地結交朋友,想要從朋友那里得到些什麼,哪怕是幾句安慰,也很好。

後來發現,交友的觀念在發生改變,很多的人,一個朋友都沒有。也有人陷入了,不斷合群,不斷被傷害的尷尬。

那麼問題來了。人到底要不要朋友?

直到看了莊子的智慧,才漸漸明白,沒有朋友,不見得是壞事,而是越活越明白的征兆。

太多的人,只是看起來像朋友而已,其實并不是朋友。

01

拒絕合群,別人就不會「找你」了。

莊子,是楚莊王的后裔,才高八斗,名氣也很大。

有一天,莊子在河邊釣魚,楚威王派使者帶著厚禮來找他。

使者說:「大王請你去做國相。」

莊子笑著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接著莊子嚴肅地表示,牛羊、烏龜,一旦進入朝堂,就會被當成祭品,供奉起來。而他呢,愿意做烏龜,在泥地里爬行,不受誰約束,永遠快樂。

說完,莊子頭也不回,繼續垂釣。使者只能尷尬地離開。

看起來,莊子的做法很「解氣」,居然可以拒絕高高在上的大王。其實是釋放了一個信號——拒絕合群。你做你的大王,我做我的平民,大家互不打擾。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類似的情況。

有人喊你去參加飯局,或者周末去哪里游玩。你隨便找了一個借口,拒絕了。

第二次、第三次,你還是拒絕。那就沒有第四次了。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你「拒絕合群」,自然就不會有人邀約你去參加飯局、旅行、牌局等。

三毛說過:「你拒絕了我,你傷害了我的驕傲。」

邀約你的人,初衷是「你會接納」。但是結果適得其反,雖然他也會尊重你的選擇,但是內心是很不愉快的。

再多的熱情,一旦被拒絕了,那就冷場了。誰都沒有義務,去聽你那些拒絕人的話。

02

看透了社交的本質,就不在乎朋友了。

莊子寫過一篇文章,叫「漁父」。

孔子帶著弟子外出,遇到了撐船的漁父。

孔子和漁父聊了很久,漁父批評他,太注重世俗的東西了,遇到這個人要行禮,遇到那個人要送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這是太多事了。

孔子回想起,多年外出求發展,卻被困陳國和蔡國之間,兩次被魯國驅趕,衛國人也不歡迎......

漁父批評孔子 :「惜哉,子之早湛于人偽而晚聞大道也。」

文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儒家的仁義和禮節,損害了人的真性,人的社交、成長等,都要順其自然,露出本真。

回到當今的生活。

在和一群人相聚的時候,你真的是主動端起酒杯,和大家敬酒嗎?你應該是有苦衷的,或者是硬著頭皮這樣做。

你去參加朋友的筵席,真的是單純去促進感情的嗎?你還是這樣想:「也許,以后在發展中,用得著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獲利。」

請客吃飯、送禮,這是朋友交際的流程,但是流程之中,是和利益交雜在一起的。

當你提著禮物送人,還請人吃了幾頓飯,但是你要對方幫忙的事情,卻沒有辦好。內心一定是不愉快的,斷交,也就不奇怪了。

繁雜的禮尚往來,無休止的客套,總有一天會讓你很厭惡。

厭惡朋友之間的客套、利益交換、自私自利等,你就不再需要什麼朋友了。尤其是五六十歲的人,退休了,不需要依托圈子,獲取利益了。

說白了,多數以「朋友」稱呼的人,就是你的客戶,或者準客戶。

03

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會疏離。

莊子去找監河侯借糧食,說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

監河侯卻說:「別急,過一陣子,我收租了,借錢給你。」

莊子只能低頭走開。

人呢,窮那麼一兩次,就知道自己在朋友心中的位置了。

演員王志文曾說:「到了一定年齡,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存款,親人遇到事情你拿不出錢,你就會明白,臉不臉的,情啊愛啊,都是浮云。」

開口借錢,也許是傷害關系最狠的方式。

哪怕你生病了,朋友也不一定借錢給你。有的人,還擔心你一病不起,以后討債都沒有機會了。

若是投資創業,對方會想著分點紅利,但是不愿意承擔創業失敗的損失。

你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倒是很容易借錢。因為大家看到了你的實力,也希望能夠和你結交,得到你的關照。

最悲哀的是,從富人變成窮人之后,債主會使勁催促你還錢。也能夠理解,對方擔憂你,從此一蹶不振。

04

哲學家李澤厚說過:「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

看起來重情重義、彬彬有禮的人,其實骨子里在追求「社會的真相」,也保留了做人的「本性」。

若不是為了幾兩碎銀,估計會有更多的人退出熱鬧的地方,加入不合群的行列。雖然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卻互不打擾,連打招呼,都顯得多余。

千金易得,知己一個也難求。

真的不要把看起來像朋友的人,當成朋友。唯有不計得失,來幫助你,或者愿意被你幫助的人,才是朋友。

撇開利益,能夠靈魂相通的人,也算是朋友。

當然,想要混江湖,還是看透,別說透。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