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深思的「鳥籠效應」: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放棄!
2023/03/15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買了一個新的大衣櫃,然後你就會開始不自覺的去購物平臺裡看新衣服,最後下單了好幾件你平常不會怎麼穿的晚禮服;

男友送了你一束美麗的鮮花,接著你會在回家的路上買一個精緻的花瓶,之後為了不讓花瓶空著,你就會定期買鮮花;

報了瑜伽課程,還不知道自己能否堅持得下去,你就已經下單了一系列運動裝備,例如瑜伽服裝、瑜伽墊、運動Bra….....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些經歷。

而這些現象都可以用一個詞來解釋,就是——「鳥籠效應」。

什麼是「鳥籠效應」?

1907年,心理學家詹姆斯對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說:

「我一定會讓你在不久之後養上一隻鳥。」

卡爾森對此不以為然,因為他從未想過要養鳥。

後來,詹姆斯在卡爾森生日時,送給他一個精緻的鳥籠,卡爾森認為詹姆斯是在白費勁。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每當客人來拜訪卡爾森的時候,總會不約而同問道:

「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

卡爾森剛開始還有耐心地向客人們解釋,到了後來,他不願忍受每次要向客人解釋的麻煩,便買回了一隻鳥。

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指我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就會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而不是把這件物品給扔了。

我們逐漸被這件物品給異化,成為它的俘虜。

被外物所累

生活中,「鳥籠效應」層出不窮,讓我們總在不停地追逐,最終被外物所累,活得不堪重負。

23歲的馬女士在某加氣站負責財務工作。

因為辦公室人手不足,所以馬女士不但負責清點營業款,還負責員工賬目表和財務報表等多項工作。

由于馬女士非常癡迷遊戲,所以她花了大筆金錢給她的遊戲賬號買裝備。

同時為了讓自己的遊戲賬號在虛擬世界中獲得地位,她還要給遊戲網友送禮物。

但是剛畢業的她並沒有這麼多錢,于是她開始挪用加氣站的營業款。

最後,因為漏洞過大,她無法進行填補,選擇去公安機關自首。

經過員警調查,發現馬女士侵佔了200多萬公司營業款。

要知道我們在佔有物品時,也在被它佔有著。

如果我們總被外物所牽絆、佔有,那麼煩惱和焦慮自然就會撲面而來。

厲害的人都很會放棄

錢鍾書先生在清華大學教書的時候,家裡只有一張桌子和白布墊的沙發,除此之外,再無別的傢俱。

而他被下放改造的時候,他身邊除了幾床破棉被,就是滿袋子的書籍。

對于錢鍾書先生而言,外物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內在的精神是否富足?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家中沒有電視機,十分簡潔,吃穿也很簡單,但是他卻建造了屬于自己的小說帝國。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後,他依然租住一套一室一廳的小公寓,家裡只有一個床墊、一張桌子、兩個椅子。

每天的早餐就是簡單的一碗麥片,然後經常穿著同一個顏色的T恤上班,而他上下班都是走路或者騎腳踏車。

可見,真正厲害的人,他們都很會放棄外物。

當人生中的一切事物從復雜回歸簡單,我們也才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自己的生活。

如何擺脫「鳥籠效應」?

斷舍離日本雜物管理諮商師山下英子曾寫了一本書,叫作《斷舍離》。

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整理物品來了解自己的生活,然後擺脫心中的混沌,讓自己過上輕鬆幸福的生活。

當你環視家裡一圈,你會發現自己家中有大量你現在根本用不到的東西,但是你卻不會扔掉。

這是因為你覺得這些東西都曾讓你付出了時間、精力、金錢,所以你覺得即使沒用,也要留著。

但山下英子認為: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將東西「是否真正需要」作為是否丟棄或者不買的主要參考標準,那麼就可以有效擺脫「鳥籠效應」。

例如,當你添置了一個大衣櫃,然後你不自覺得去購物平臺看衣服時,你將「是否真正需要」作為購買衣服的主要標準,那麼最後你可能一件衣服都不會買。

重止損我們可以為自己設置一條止損線,一旦我們觸碰到了這條紅線,我們就要做出改變。

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鳥籠效應」,一個勁地往裡面投入。

例如,男友給自己買了一束鮮花,自己買了一個花瓶去裝這束美麗的鮮花,後面為了不讓它空著,所以定期去買花。

我們這時候可以給自己定好每個月買花的金額線,如果發現自己花費的金錢超過這條線了,那麼我們就應該把花瓶扔掉,及時止損。

這就是為了避免以後出現更大損失的保護[性.行.為]。

當你逐漸習慣這個行為,自然可以輕鬆告別「鳥籠效應」。

做減法

「鳥籠效應」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加法思維」。

它讓你為自己的生活不斷添加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卻讓你疏忽了最關鍵的一點。

例如,在你報名參加瑜伽課程後,你會開始思考要準備什麼東西。

然後你會想要準備瑜伽服、瑜伽墊等等東西,但是你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你能否堅持得下去?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為「加法思維」,然後考慮過多的因素,導致我們最終無法判斷出哪幾個因素是最關鍵的,而做錯決定。

因此,當我們做一個決定時,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我們需要做減法,利用「減法思維」。

剔除大部分無關緊要的因素,選擇影響力最大的因素為最終決定負責。

這樣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人生苦短,卻常常有人過得渾渾噩噩,無非就是被「鳥籠效應」困住了!

願大家都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

狼道:人不狠,站不穩!真正的「狠人」,往往都有這3特徵,錯不了
2023/07/26
上司不會用人,員工頻繁離職:一流的管理層,從不觸碰這3大禁忌
2023/07/26
上司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走人」時,這4招教你反擊
2023/07/26
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不愿意與原同事來往?3個退休人員講出真心話
2023/07/26
選對上司比選工作重要,要注意這五種上司不能追隨,否則沒前途
2023/07/26
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真正厲害的生意人,懂得這5種結交貴人之道,想賺大錢就不難
2023/07/26
人到中年,別再挑工作,選擇四種工作,照樣能養家糊口
2023/07/26
你身邊的同事,不僅不能相信,還要提防著,主要有3個原因
2023/07/26
水平越高的上司,往往「看不上」這10種員工,希望你不在其中
2023/07/26
稻盛和夫:有「3個習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變富,你有嗎?
2023/07/26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金蟬定律」(深度好文)
2023/07/26
提辭職卻被老闆加薪留下來的人,後來處境如何?過來人給你3個建議
2023/07/26
巴菲特的智慧:判斷一個人將來能會多「富有」,主要看3個特質!
2023/07/26
飯局上老闆倒酒,真正聰明的人,從不只是雙手接過,學會這3點,老闆對你刮目相看
2023/07/26
請辭退公司里面最「貴」的那些人!
2023/07/26
人到中年,沒存款還想辭職?先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吧
2023/07/25
想知道你在公司到底值不值錢,請次假就知道了,很準
2023/07/25
越是老實工作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就越多,擺脫困局就靠這4點
2023/07/25
十年經驗HR直言:若工作中出現5個跡象,建議你馬上辭職
2023/07/25
下屬不聽話,沒人干活怎麼辦?聰明的領導都用這四招!厚黑但有用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