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也許有人會想都不想就回答說:「是的,我了解我自己。」
可是,當別人問你,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什麼,很多人絞盡腦汁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誠然,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并沒有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那些所謂的了解只不過是別人對你的客觀評價,是來自外界的聲音。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口中的自己都只不過是別人對你的認識。實際上,你并不了解你自己,也沒有遵從自己的內心。
「人們往往容易被一些來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擾、暗示,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自我認知上的偏差,把那些一般性的、籠統的關于人格的描述被認為是最準確的、最適合自己的。」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巴納姆效應。
生活中,我們總是太過于在意他人的目光,總是習慣性地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強加于自己身上,以至于往往忽視了最真實的自我本質。
而當一個人忘記了做自己,一昧地迎合別人的喜好,追趕別人的腳步,只會讓自己疲憊不堪,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失去方向,與成功失之交臂。
不難發現,那些走向成功的人,從來都不會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早已避免了巴納姆效應。
02
所謂巴納姆效應,因19世紀70年代一位著名的馬戲團明星巴納姆而得名。
在當時,巴納姆的名字人盡皆知,他甚至比在世界環游的美國總統格蘭特還要有名。
人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巴納姆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他的表演總能讓人捧腹大笑。
其二,他善于使用別出心載的方式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哪怕這些注意力是反面的。
譬如,巴納姆在1835年策劃了一次演出。演出者是一個雙目失明的黑人老太太,巴納姆聲稱她原本是喬治·華盛頓的保姆兼奴隸,人們為了一探究竟,一時之間,巴納姆開設的博物館里就擠滿了一堆好奇的人。
不久之后,當巴納姆的博物館不再吸引人的時候,他又放話說,黑人老太太其實不是一個人,而只是一個精心制成的機械裝置。
如此,那些想要了解真相的人又擠滿了博物館。盡管很多人在上當受騙之后都會罵巴納姆是個騙子,但巴納姆卻從來不在意,甚至在他看來,有人罵他是騙子,并不是在貶低他,人們討厭欺騙,但這是在欺騙強烈的吸引了他們的前提下。
03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只有認清自己,對自己足夠了解的人才有資格成功。
俗話說,人貴在自知之明,可大多數人往往很難自知,習慣于從別人的口中找答案,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肯定,以至于一直都對自己有認知偏差。
比如,很多人在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明明自己愛不釋手,卻在聽到別人的否定后選擇放手。
比如,有些衣服穿起來讓你覺得別扭,甚至根本就不符合你的氣質,可是周圍都是贊美和肯定的聲音,你便會下意識地覺得真的適合自己。
可見,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認知,經常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擾,就很容易掉入巴納姆效應的陷阱。
那麼如何做到避免巴納姆效應呢?你可以從下面兩點著手做起。
一: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你要學會用不一樣的目光看待自己,敢于直面最真實的自己。
二:不以他人為鏡。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往往很多人喜歡把自己和別人作比較。或許在比較的過程中,你會因為比別人優秀很多而沾沾自喜,但比你優秀的大有人在。又或許在比較的過程中,你發現自己處處不如人,進而導致焦慮心理。
因此,請正確認識你自己,不是別人嘴里的那個你,而是最真實的自己。只有你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你才能避免外界信息的影響,只有學會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你才有機會走向成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