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法則」,一個管理公司的殺手法則,無數公司的噩夢。名字霸氣側漏,但如果真的將這個法則貫徹到底,公司必然在混亂中走向失敗。
一個好的管理者,想要管理好公司,就要從根本上避免「鯊魚法則」,而在避免之前,我們要先知道,到底什麼才是「鯊魚法則」。
「鯊魚法則」全稱是「鯊魚式管理法則」。意為管理者像鯊魚一樣,對待員工嚴厲、傲慢、毫無同理心。管理者本人驕傲自大,獨斷專行,不接受任何人的意見和批評。在管理中不斷地要求員工絕對的服從、絕對的忠誠,只看重結果和盈利,不在乎員工個人的感受。
這種管理模式屬于君主專制模式,管理者佔據至高無上的地位,要求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完全不願意將權力授予他人。
極度不信任他人,將自己和員工之間劃分等級,比自己等級低的人就濫用權力,一心想要獨吞整個團隊中的工作目標和成果。
這樣明顯很糟糕的管理方式,卻是很多公司中廣泛存在的。
1. 打開心胸,寬容員工
現在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員,盲目地追求規則的嚴格,要求規則的神聖不可更改,不允許一絲一毫的變通。一個公司確實需要規則來約束,但不應該讓規則成為壓迫員工的工具。
過度嚴格的要求不會讓員工感覺到對于公司的歸屬感,反而會讓員工在公司中感受到壓抑和窒息,從而出現員工的疏離和流失。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明明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當一個人擁有權力之後,卻更容易選擇「嚴以待人」。
作為管理者,要高度警惕,避免自己出現這種錯誤。
對待員工要寬容,這裡的寬容並不是毫無原則地放縱,而是適度的、不觸犯底線的寬容。這樣更容易讓員工產生歸屬感,感受到公司的溫暖,從而達到比強制忠誠更高的忠誠度。
使用積分管理機制,通過扣除分數來規范行為,沒有尖銳的直接傷害員工利益的手段,就避免了直接衝突。
2. 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
獎罰分明,員工才有工作的動力。否則有了突出表現沒有獎勵,犯了錯誤也沒有懲罰。如此下去,必將人人偷懶犯錯,有恃無恐,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待遇與偷懶的人一樣,感受到了不公平後,或許離職,或許也變成偷懶的人。
日復一日形成惡性循環。
避免這種情況,就是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存在的意義。
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使用更加實際性的金錢來作為獎勵,避免空泛的口頭表揚,員工的每個正向行為都能得到正向的回饋,就會增加正向行為的次數,並形成良性迴圈。
而對于負面行為,比如遲到、早退、辱駡他人、無故曠工等行為,進行負面回饋,即使用懲罰機制,從而打斷員工的惡性循環。
3. 放權,避免權力高度集中
組織是一個整體,一個管理者,不可能將一個整體所有的權力都抓在手裡,管理者沒有這種能力,更沒有這種精力。
而管理者長期的控權,會為公司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員工看不到晉升的希望,沒有奮鬥的動力。權力為組織帶來生命力,組織中大小機構沒有實權,最終必將導致組織萎縮。
適當的放權,給中層管理者合理范圍內的權力,「當家做主」的感覺會提高他們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得到的也都是正向的回饋,員工將更有積極性。
而放權也要懂得「適度」,過度放權會架空管理者,出現權力混亂,最終發展為管理層的動盪,公司的浩劫。
所以對于中層管理者的權力要進行約束,要求中層管理者承擔所擁有權力所造成的後果,某種程度上將中層管理者的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綁定。
身為管理者,應當明白「鯊魚法則」是公司走向成功的攔路虎,首先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一個組織卓有成效,就必須使員工卓有成效,而使員工卓有成效,就必須使他的上司卓有成效。
改變,應該從管理者自身開始。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