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瓦拉赫效應:補足短板,還是經營優勢!

2023/04/04

「瓦拉赫效應」以德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托·瓦拉赫命名,其內容來自瓦拉赫傳奇的成才經歷。

瓦拉赫在讀中學時,父母希望他成為一名文學家。

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學習勤奮,但思想拘泥,文學創造力極弱。」

後來,瓦拉赫又改學油畫。

可瓦拉赫毫無藝術天賦,對構圖和調色等基本功缺乏理解力,校方給出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毫無造就的余地。」

對此,瓦拉赫的父母都感到有些絕望了,幸好,他的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學習化學。

沒想到的是,在化學領域,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二十二歲便獲得了博士學位,最終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可見,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瓦拉赫效應」。

提到「瓦拉赫效應」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首先提出的。

講的是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木桶原理」也被稱為「短板效應」。

乍一看,「瓦拉赫效應」似乎與「木桶原理」背道而馳,而且兩者不可調和,因為同時補齊短板和經營優勢,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或者說實現成本過于巨大。

那麼,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其實,兩者并無矛盾,只是適用的場合不同。

「木桶原理」是一種管理學理論,用于組織管理,側重于組織中不可有某個環節處于短板位置;

「瓦拉赫效應」則適用于個人能力管理,側重的是在個人發展中揚長避短。

因此,如果用「木桶原理」來指導個人發展,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耗費巨大精力,結果就是造就出一個無所不能卻又無所專的「通才」,甚至「庸才」。

而現代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真正需求的人才,應當是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專才」。

20世紀中后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優秀的技術極客層出不窮,但為什麼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科技界奇才能獨領風騷?

早在IBM占據市場的時代,蓋茨一眼看出像IBM這種巨頭已陷入自身無法意識到的困境了。

他這種對趨勢的把握能力和市場眼光,是遠遠超越他技術實力的真正強項——許多時候,他能比他的對手更清楚地看到未來科技的走勢。

因此從一開始,他就保持著對微軟市場方向的決定權,而把技術細節管理的工作交給在這方面更專業的格林·伯格。

微軟公司的同事們都盛贊蓋茨的技術知識讓他獨具優勢,他總是能提出正確的問題,他對程序的復雜細節幾乎了如指掌。

在比爾·蓋茨的掌舵下,微軟公司把開發新產品作為事業的中心,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推陳出新,牢牢把握住了世界信息產業市場的未來。

微軟公司今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爾·蓋茨對未來形勢精確的分析和其獨有的戰略眼光,由此帶來的精準市場定位和產品創新。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人生成功的訣竅在于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天賦」這種東西,更不用說由于成長環境不同,每個人的優勢和擅長方向必然有天壤之別。

「瓦拉赫效應」并不是讓我們徹底放棄自己短處,而是告訴我們,必須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最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獲得最高的投入產出比。

就像瓦拉赫的故事中,他若是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文學或者藝術中,他依然有可能獲得成功,但是絕對達不到他在化學領域的崇高地位。

每天我們都在做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費了半天勁兒,卻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根本就認為這件事情毫無意義,只不過是因為「必須做」而不得不做。

這時候,心中帶著糾結,帶著后悔,只想著盡快完事,卻失去了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內部驅動力。

因此,無論做什麼事,內心都要有一把尺子,衡量一下哪些事情是自己認為真正值得做的,哪些事情是讓自己覺得做了有意義的。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這樣才能激發我們的斗志,心里才不空虛,才能夠心安理得。

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同樣莫過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你問那些事業得意的人:「為什麼你目前的事業頗為成功?」

很多人都會回答:「因為我熱愛我的事業。」

胡適先生曾經這樣說過:「譬如一個有作詩天才的人,不進中文系學作詩,而偏要去醫學院學外科,那麼,文學院便失去了一個一流的詩人,而醫療界卻添了一個三四流甚至五流的外科醫生,這是國家的損失,也是他自己的損失。」

顯然,一個人沒有客觀地評估好自己,就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從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能。

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是一大錯誤,而做對了選擇,卻不能熱愛并堅持自己的選擇,也是一種錯誤。

安東尼·羅賓斯認為:「人生長期在考驗我們的毅力,唯有那些能夠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獎賞。」

我們應該選擇那些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并且熱愛它、堅持它,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穩穩地掌控生命前行的方向,進而把所有的力量釋放在對正確目標的追求中。

很多年前,英國一位叫克里斯托·萊伊恩的年輕建筑設計師,很幸運地被邀請參加了溫澤市政府大廳的設計。

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很巧妙地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大廳天頂的方案。

一年后,市政府請的權威人士進行驗收時,對他的設計提出了異議。

他們認為,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了,要求他再多加幾根柱子。

但是他認為:「只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證大廳的穩固。」

他通過計算和列舉相關實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拒絕了工程驗收專家們的建議。

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他險些被送上法庭。

迫不得已,他只好在大廳四周增加了四根柱子,令其他專家感到滿意。

不過,這四根柱子全部沒有接觸天花板,其間相隔了不易察覺的兩毫米。

時光如梭,歲月更迭,一晃三百年過去了。

三百年的時間里,市政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府大廳堅固如初。

直到20世紀后期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頂時,才發現了大廳天頂由一根柱子支撐這個秘密。

消息傳出,世界各國的建筑師和游客慕名前來,觀賞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這個市政大廳稱作「嘲笑無知的建筑」

最令人們稱奇的是,這位建筑師當年刻在中央圓柱頂端的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

這根支柱是來自心靈深處最執著的堅持,很多時候,敢于堅持自己正確的選擇,敢于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不改變自己的初衷,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所以,我們一旦發現或者選擇了正確的東西,就一定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也將一事無成;只有仰仗恒心,點滴積累,才能獲得成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