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一個家越過越好,從戒掉這四種說話語氣開始

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也是人類互相傷害的武器:

多少家庭的矛盾,都源于表達不當。

好的家庭關系與語言表達有著莫大的關系,特別是說話的語氣,想要家庭幸福,從改變你的語氣開始。

01

粗魯地反問

舉例:

“你的東西我怎麼知道,你自己不會找?”

“你沒長手嗎?”

“你心里沒點數嗎?”

想象一下,假如你家有人經常這樣反問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不舒服是基本的。

聽朋友說起這樣一件小事:

他和妻子去外地旅游,到了酒店,妻子想去超市買點東西,因為不熟悉路,就隨口問了問他:“這路該怎麼走啊?”

朋友路途有點累,正躺在沙發上玩著手機休息,聽到這話有點不耐煩:

“你問我我問誰?你自己不會用手機導航嗎?”

話音一落,房間沉默了好幾秒,朋友也愣住了,抬頭看到妻子的臉色果然很差。

好在他意識到自己語氣不大好,馬上和妻子道了歉。

有人說,情商低的人,都很“擅長”反問。

當一個人用反問的語氣和你說話,傳達出來的是強烈的譴責,莫名其妙的敵意,加上高高在上的姿態,讓人很不舒服。

不僅如此,對方反問的語氣往往顯得自己的問題很可笑,你能從對方的語氣中聽出來嘲諷和攻擊。

和家人溝通,要慎用反問句。

02

充滿冷漠的不耐煩

舉例:

“就沒見過你這麼不聽話的小孩!”

“你真煩人!能不能安靜會?”

“你有完沒完?”

不耐煩是怎麼傷害家人的?

老家有個親戚,老人家70歲了,剛剛學用微信那段時間,因為不熟悉,又不會打字,非常吃力。

經常會打電話去求助兒女,前幾次孩子們還耐心地解答。

次數多了,他們就爆發了:

“哎呀,爸,我不是前幾天教過你了嗎?

你怎麼老是記不住啊。我這上著班呢!”

老人家聽到回答時,慌慌張張掛了電話,一半是羞恥,一半是自責。

也許,兒女的不耐煩不是有心,對老人的傷害程度卻不會因此減輕。

最親近的人如果經常對你不耐煩,很讓你委屈和自我懷疑,懷疑自己就是一個麻煩。

父母對孩子也是一樣,很多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也經常表露出不耐煩的語氣和表情。

當看到父母不耐煩時,孩子的感覺可能是:

自責:爸媽覺得我煩,是他們嫌棄我嗎?

委屈:我只是一道題不會,卻挨罵了。

自我否定:我可能真的很笨吧....

所有的感覺夾雜在一起就變成了手足無措。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

相比直接的謾罵,不耐煩的語氣帶來的傷害是隱性的、不易被察覺的,不知不覺中拉開了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03

刀子嘴,豆腐心

舉例:

“穿這麼少,凍死你活該。”

“沒長眼睛嗎?不看著點車。”

“你就作吧,生病了不要找我。”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個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我不相信有一張刀子嘴的人會有一顆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邦邦的的冰凍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種。”

電影《新喜劇之王》里女主人公如夢,因為跑龍套。

一直不被父親認可,父親罵她“爛泥扶不上墻”,把她的行李如數扔到樓下,讓她永遠都不要回來。

女兒失落地離開家,走了沒幾天,父親又偷偷地跟在女兒后面,來到片場看有沒有人欺負女兒,生怕女兒挨餓受委屈。

后來,如夢成功當上了大演員,而父親在台下默默掉眼淚。

父母的惡言惡語,往往是不會表達愛意,不會說話的表現。

有很多人常常把刀子嘴,豆腐心掛在嘴邊,總覺得說再難聽再狠的話都沒有關系。

可事實是,家人根本看不到你的豆腐心,只看得到實實在在的傷害。

比如孩子穿少了,你明明是擔心,卻在表達中帶著強烈的攻擊:

“你就作吧!凍死算了!我不會管你!”

幾句狠話下來,家人哪里看得到你的關心,最后孩子不愿敞開自己,親子關系也變差了。

別再用豆腐心去合理化你的刀子嘴,刀子就是刀子,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

04

諷刺和否定

舉例:

“沒見過你這麼笨的人。”

“你真的沒用。”

“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去年發生這樣一件新聞,有個00后的男孩子,爬上33樓樓頂,坐到了天台欄桿邊上想要跳樓。

起因是當天家里買了一台冰箱,送貨員去送貨到家里出了差錯,孩子打電話問媽媽,因為信號不好,說不太清楚。

媽媽一急眼,氣地罵了一句:“你咋這麼笨呢,死了得了!”

孩子他爸也罵了他一通:“這麼大了,這點兒事都整不明白!”

男孩一時想不開,就爬上天台,幸好被民警救下。

你能怪孩子玻璃心嗎?

其實不然,世界上最深的傷害永遠是語言,有時候傷害了最親近的人也沒有察覺,這種心理上的折磨常常讓人崩潰。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后院的圍欄上。

男孩照做了。第一天,他釘下了37釘子。

但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越來越少,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

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除一顆釘子。

一天天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說:

“兒子,你做得很好。

但是,你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永遠不能恢復到從前的樣子。

你生氣時說得難聽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疤痕。”

當我們對家人口出惡言的時候,就是把釘子釘在家人的心中,而這樣的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林語堂說:

“說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們天天都在說話,并且不見得我們是會說話的。

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試問有幾句話是說得特別好的?”

孩子在一歲不到就學習說話,可從說話到好好說話,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探索、學習。

作為父母,我們很有必要溫和地、理性地和身邊人溝通,既是給孩子示范好好說話的重要性,也是讓家庭幸福的關鍵。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