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源于淺薄,謙遜基于厚度。學會放低自己,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行。
王陽明說:「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
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不能狂妄。
做人最可怕的,是高估了自己的位置。
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畫師四處求學,最後無功而返,到寺廟找禪師解惑:
「我四處求學,向各個畫畫很出色的人學習,卻並沒有學會多少東西。」
禪師聽後,讓他畫一幅關于沖茶的畫。
畫好後,禪師說:「你畫得不錯,只是茶壺和茶杯放錯了位置。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
畫師聽了,笑著說:「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杯在茶壺之上的道理?」
禪師聽了,也笑了:「原來你懂這個道理啊!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壺還要高,茶怎麼能注入你的杯子裡呢?」
畫師聽後恍然大悟。
詩詞《七古·手莫伸》有言:「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
越是自傲的人,越無法正確認識自己。
一個人只有放低自己的位置,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精進自己。
放低自己的位置,不是自卑,不是怯懦,而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開始。
只有放低姿態,才能拔高生命的層次。
東漢初年「雲台二十八將」之一馮異,協助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
雖然身居要職,名聲顯赫,但他在路上遇到其他將領時,不管對方職位高低,戰功如何,都會吩咐手下把自己的馬車駛開避讓,待他人走遠時再上路。
劉秀帶領眾將領打仗,每結束一場戰鬥,將士們都喜歡聚在一起,炫耀近來殺敵是怎樣的威猛。
每當這時候,馮異就會獨自躲到大樹下,靜靜思考著這場戰鬥中的得失。
正因如此,劉秀對馮異非常信任。
馮異能夠穩步上升是因為他懂得收斂鋒芒,放低自己。
汪國真曾說:「格局越大的人,往往把自己的姿態放得越低。」
姿態越低,越能顯示一個人胸懷和氣度。
人在什麼時候最能認清自己?——低谷時。
蘇軾的一生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而轉捩點,就是「烏台詩案」。
在那之前,他是意氣風發的蘇大學士,在那之後,他是躬耕田野的東坡先生。
從湖州、黃州,到杭州、徐州,再到後來的惠州、儋州,他的足跡越走越遠,心境也變得越來越通透。
自己開荒種地,煎茶煮食,日子再清貧,也不忘「松風竹爐, 提壺相呼」,再樂呵呵地吟上一句「又得浮生一日涼」。
蘇軾的智慧之處在于,他做到了高處立,低處行,能以出世的豁達之心做入世的尋常之事。
而當一個人擁有足夠大的格局,對世界、對人生自會生出更多敬畏和謙卑之心,姿態也必然越放越低。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低,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能力。
只有謙卑的心態才能讓人保持初心,獲得力量。這種力量能讓人在最艱難的時候站起來,在最風光的時候不迷失。
放低自己,力量才會向你彙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