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妻妾成群》:女人這輩子,千萬不能丟的3樣東西!

2022/11/24

中國的文學世界裡,從來不缺「瘋女人」。

前有《祝福》裡的祥林嫂、《雷雨》裡的蘩漪;後有《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城南往事》裡的秀貞……

在難以逃脫的命運牢籠裡,她們面孔各異,行狀癲狂,生死疲勞之間,為一代代讀者唱著婉轉的哀歌。

與「前輩」們相比,當代作家蘇童的《妻妾成群》,在塑造「頌蓮」這一瘋女人形象上,不遑多讓。

而張藝謀借此改編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更是讓人記住了幽暗燈影裡,頌蓮那張禁欲哀傷的臉。

作為一名新式大學生,頌蓮在人生的選擇上,展現出了更多的主動性。

她主動嫁入高牆深院為人小妾,任性、盲目又慌張地放縱自我,憑由情緒失控,最終荒廢了青春,成為封建家族的犧牲品。

當「瘋癲」的意象被打撈上來,頌蓮的故事給了我們全面而又深刻的啟示。

作為女人,這輩子絕對不能放棄獨立與成長,不能放棄對情緒的管控。

丟掉經濟獨立 難有尊嚴

在一個普通的傍晚,頌蓮被四個鄉下轎夫抬進了陳府大門。

沒有想象中的張燈結綵,也沒有新郎官的跨馬相迎,19歲的頌蓮帶著一個簡陋的藤箱正式成為陳佐千的四太太。

在僕人們不懷好意的掩面而笑中,頌蓮不甘示弱地說:「你們早晚會知道我是誰!」

初入陳府,她尚有自尊和驕傲,因為這條路,是她苦心經營而來。

頌蓮本是個大學生,可家逢變故,父親經商失敗,割腕自盡。

繼母不再支持她的學業,指明了兩條出路——做工或者嫁人。

頌蓮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嫁人,且要嫁入豪門。

她不在乎名份,只求富貴傍身,平步青雲,給自己出口惡氣。

可現實馬上給了她一個「下馬威」。

且不說陳府的丫鬟僕人不把她放在眼裡,連愛慕她的陳老爺也將她視作玩物。

頌蓮收起了學生服,換上粉綢旗袍,趿著繡花拖鞋,整日待在後花園的南廂房,等待陳老爺的光臨。

渡過了新婚的蜜月期,陳佐千漸漸喪失了熱情和興致。

即使頌蓮使勁渾身解數,也免不了獨守空房,她曾經想要的幸福,變得遙不可及。

卡耐基在 《女人的格局決定結局》一書中說:

「經濟獨立的女性, 自身帶著創造幸福的能力, 她們不需要取悅和依賴男人。婚姻對于她們來說, 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獨立,尤其是經濟獨立,永遠是女人的最後一道防線。

心氣高,有夢想,這本沒有錯,錯的是攀附和依附。

一旦喪失了獨立,堅守自我個性就顯得愚不可及,不自重的人生,也很難獲得別人的尊重。

如果當初頌蓮選擇去做工,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人生或許會更加寬闊高遠,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茍活。

其實,生活裡的輕視和鄙夷隨著她入府的那一刻就如影隨形。

大太太毓如從不拿正眼看她,連掉落在地上的佛珠,都不許她碰;

二太太卓雲,對她虛情假意,曲意迎合;三太太梅珊更是在新婚之夜,搶走陳老爺,之後對她閉門不見。

就連小丫鬟雁兒,仗著幾分姿色,也對她怒目以待。

這座梅雨季節裡的江南舊宅,讓頌蓮覺得淒冷陰森,孤獨絕望。

她年輕的心迅速腐朽,在自視甚高和不被尊重之間,像一隻豎起刺兒的刺蝟,紮傷別人也刺痛自己。

作家蘇岑說:「獨立,是自我尊重。」

學會獨立,擺脫任何人的掣肘,才具備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底氣。

成為自己的主人,獨立完成成長裡的蛻變,先自重,再愛人。

惟其如此,才能獲得真誠的尊重和善意。

丟掉自我成長 難懂人心

嫁入豪門後的錦衣玉食,不足以化解頌蓮內心的鬱結。

她矜持著一份單純,拒絕融入深宅大院裡的人情往來。她幼稚地以為,特立獨行和率真任性,是她身為女學生的魅力。

在眾人的輕視中,她同樣輕視著別人。

毓如的肥碩身體、卓雲的年老色衰、梅珊的戲子出身,在頌蓮這裡都是笑談,她從不忌諱隔牆有耳或者聽著有意,直言不諱地說: 「她們算什麼東西?我根本不在乎!」

起初,頌蓮恃寵而驕,之後又鬱鬱寡歡,但無論何時,她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情緒裡,無法跳出來反觀生存的處境。

幾個月後,大少爺飛浦經商歸來。

他是年輕有為的少東家,又是大太太毓如的嫡子,身份之尊不言而喻。

當闔府上下緊張地迎候時,頌蓮卻認為「他應該先來見我」,並慢悠悠地踱步回屋。

毫無城府的頌蓮,完全不懂大家族裡復雜深邃的人情世故。

她洞察不到陳家的主心骨在發生偏移,看不準這個家族的權力核心在哪,更不屑和卓雲、梅珊一樣,放下長輩身份,自輕自賤。

結果可想而知,頌蓮的不識時務和不懂規矩為她引來了眾怒。

陳老爺對她失去了包容和耐心,大太太當面斥責,而其他人見風使舵,更不把她放在眼裡。

作家于丹曾說:「成長的關鍵在于,自己給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成長,是一步步拓寬認知和眼界。

在這個過程中,切忌固步自封,局限在眼下的格局裡不思進取。

頌蓮把自己禁錮在「四太太」的身份裡,並盲目地高估了這個身份的能量。

她拒絕成長,奢望躲在陳佐千的「安全港」裡,但事實卻是,她活得越來越心慌和緊張。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她即將爆發出的狠心與瘋狂。

當發現丫鬟雁兒與卓雲用「小白人」咒她時,頌蓮先是狠狠打了雁兒,後又拿剪刀剪傷了卓雲的耳朵;

聞到僕人在院子裡燒樹葉,她憤怒地斥責和制止,並為此和太太吵了一架;

更大的「鬧劇」出現在陳佐千的五十大壽上。

這天,頌蓮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坐到了陳佐千身上,且舉止曖昧。

毫無疑問,她再次弄巧成拙。

當被眾人嘲笑,被陳佐千厭棄後,頌蓮哭著跑了出去,她始終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其實,她最大的錯,就是放棄了成長,拒絕成熟。

成長,的確有苦澀,也有煩惱,對誰而言都是一段痛苦先行的經歷。

但人為什麼還要保持成長?

因為,不成長,就失去了向上的力量,進而參不透世道人心,讓自己一條道走到黑。

與成長的辛勞比起來,不成長更可怕。

丟掉情緒控制 難養心智

古語雲:「心甯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心不寧,情緒不穩,我們在生活中,就很難保持理性和智慧。

就像頌蓮,她長期生活在惶恐中,心神恍惚,心智迷亂。

所以,當大少爺飛浦主動靠近她,給她帶來一絲關懷和溫暖的時候,她竟存有一絲幻想,幻想著與他有個結果。

他們初遇在重陽節的菊花園,之後又頻頻「偶遇」,一來二去,漸生情愫。

但是,未等頌蓮抓住這份朦朧的愛,飛浦就被太太抓了回去。

幾個月後,飛浦遠去雲南收賬,頌蓮心情憤懣,將怨氣一股腦兒地發洩到了雁兒身上。

她在馬桶裡看到一張畫著小人的廁紙,懷疑又是燕兒搞鬼,就逼她吃下去。

雁兒又羞又氣,幾天後死在了醫院。

沒有人關心事情的原委,大家只知道,四太太陰損毒辣,苛待下人。

連陳佐千都指著她鼻子說:「疼你還不如疼條狗!」

徹底跌落深淵的頌蓮,更加放縱,任由悲傷、失落、絕望、憤怒……在她生活裡卷起一圈圈迷霧。

她喪失心智,不僅學會了抽煙,還無所顧忌地喝酒,買醉。

頌蓮,再也不是當初的知識女性了,如今的她,像落在枯井旁的樹葉,了無生趣。

荀子雲:「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有的人可以降服內心,控制情緒,實現物我和諧;但也有的人卻始終被情緒左右,受制于外界。

所以,聰明的人,永遠明白越是不順的時候,越要沉得住氣。

只可惜,頌蓮在困境裡永遠沉不住氣。

她先是沒有控制對飛浦的感情,後又肆無忌憚地發洩情緒,最後自暴自棄,自我蠶食。

她那根緊繃在「突出重圍」和「回天乏術」之間的心弦,只消一點刺激,就會頃刻斷裂。

一個晚上,三太太梅珊因偷情被抓,投進了後院的那口深井。

目睹全過程的頌蓮,心裡的那根弦終于斷了,她瘋了。

從此,她在井邊徘徊,和水下的幽魂說話,還時不時驚恐萬分地喊「殺人了,殺人了!」

她,活成了另一個幽魂,徘徊在死氣沉沉的大紅燈籠之下。

百病生于氣,養生先養心。

不管是身病還是心病,往往源自對命運的怨恨和不滿,是對情緒不加控制的結果。

正因此,想要增長心智,守護身心,就要及時關照內在,將各種情緒合理地疏散掉。

心緒穩定,智慧才會增長。

次年春天,伴隨著五太太文竹的入府,故事落下帷幕。

蘇童,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寫盡了對頌蓮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比起舊社會的很多女性,頌蓮的出身並非最慘,她起碼還有求學的機會。但在命運的岔路口上,她選了最不該走的那條路。

從攀附他人求得富貴開始,頌蓮的人生就整個兒跑偏。她拒絕成長,生存能力原地踏步,之後又不懂得控制情緒,任由內心的陰暗把自我吞噬。

女人,只有獨立了,才能在復雜的世界裡氣定神閑;

只有成長了,才能在光怪陸離的生活中披荊斬棘;

只有控制住情緒,才能在起伏不定的命運裡善始善終。

共勉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