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陪Wendy練琴,聽說了這樣一件事:
和Wendy一起練琴的小男孩俊俊,因不滿被媽[媽.逼]著練琴,于是猛地把門關上,反鎖了。氣急敗壞的媽媽竟然用斧子把門,劈!開!了!
最後,俊俊當然是被狠狠地教訓了一番,帶著眼淚乖乖去練琴了。
聽完,真的是太心疼這個孩子了。
媽媽狠狠劈門的那個情景,怕是會永遠定格在孩子心裡了吧。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好。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有些事情急不得,逼迫往往會適得其反。
01逼孩子勇敢
有一個朋友,對女兒要求特別嚴厲。她的口頭禪是:
女兒一歲半的時候,走不動要抱抱,她說什麼也不抱,必須讓孩子自己走到路盡頭。
女兒學舞蹈,跳不好下課就要一直跳,直到動作達到標準為止。
女兒怕黑,那乾脆就讓她哭到習慣。
她說: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能勇敢。
女兒上小學時,一次在體育課上暈倒了。
原來,她週末逼著女兒爬最高的素質拓展道,女兒一腳踩空,摔傷了胳膊。但因為怕媽媽責怪她不勇敢,所以一直憋著不敢說。
朋友只關注孩子的行為是否勇敢,卻忘了媽媽的關愛、理解和保護才是孩子勇敢的由來。
勇敢從來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孩子從內心自然生長出來的。
只有內心有充足的愛和能量的孩子,才敢去大膽嘗試,才能擁有真正的勇敢。
02逼孩子外向
許多家長都有一種思維定勢:孩子內向,對以後的人生發展很不利。
他們看不得孩子害羞、沉默、悶悶不樂,總是逼著他們變得活潑、大膽表達、融入集體。
內向的孩子,心思更為敏感,承受力也比較差,越是被逼外向,內心越是痛苦。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外向和內向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
外向的孩子通過社交獲取能量,內向的孩子探尋內心獲取能量。外向與內向,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
要想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父母首先要以平和心接納孩子,不要給他打上不好的標籤。
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父母再加以引導,讓孩子慢慢變得自信大方,能夠大膽表達自我。
只要方法得當,在性格定型之前,我們都能夠幫助孩子變成更好的樣子。
03逼孩子聽話
養孩子最痛苦的是什麼?
「乖」「聽話」,這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誰家若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一定羨煞旁人。
然而,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越辛苦。
有著「天才美少女作家」之稱的蔣方舟,從小就是一個聽話乖順的孩子,但她說這是自己最大的性格弱點。
因為她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想著順從迎合別人,不管自己快樂不快樂。
有一次,她和男友發生矛盾,明明自己很煩,卻還是不停道歉。
男友不依不饒地打了十幾個電話,以至于她看到電話就發抖,不知道該怎麼應付。
心理學家認為,過于聽話的「乖孩子」容易陷入兩個困境:叛逆,或是缺乏主見。
第一種孩子自我意識較強,不喜歡管束,從小就很執拗。
若被父母逼著聽話,進入青春期後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表現得特別叛逆。
第二種孩子性格軟弱,容易服從。
父母若逼著他們聽話,小時候他不敢為自己做主,長大後則不習慣做主了,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更危險的是,這種孩子在家聽從父母,在外聽從別人,極易被煽動、慫恿。
武志紅說:「逼孩子聽話,就是在給孩子喂毒藥。」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可以為他的一生引路,卻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太聽話的孩子,長大可能沒出息。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包容孩子的獨特的真實,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
04逼孩子學習
10個孩子中,至少有7個孩子不愛學習。
而在10個家長中,至少有9個家長習慣「逼」孩子學習。
孩子總歸是孩子,沒有孩子天生愛學習。你越逼,他越討厭學習。
作為家長,就要了解孩子的個性,針對孩子的問題,隨時調整教育方法。
如果孩子實在對學習不感興趣,那就想辦法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那就試著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由簡入難地堅持下去。
如果孩子習慣拖拉,做什麼都很拖延,那就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在某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某件事情。
我們要自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也能一天天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05逼孩子獨立
閨蜜最近剛剛結束了一場「分房大戰」。
她婆婆說:「3歲4歲不分房,5歲6歲毀斷腸。」勸她與4歲的兒子分房。
閨蜜想:反正現在放長假,孩子即使偶爾休息不好也不影響白天玩耍,就同意了。
結果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開始哭鬧:「媽媽不愛我了,不要我了……」
婆婆拉孩子去自己房間睡,他撒潑打滾嗷嗷叫,弄得全家不得安寧。
婆婆勸閨蜜狠狠心把臥室反鎖,別讓孩子進來,而且還說:「該分不分,他對媽媽越來越依賴,影響獨立。」
教育孩子獨立,這本無錯。但前提是,不能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沒有安全感。
心理學家認為,6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自于父母的愛。
足夠的愛換來足夠多的踏實,孩子心裡踏實了,才能對世界產生信任,才能學著獨立。
內心還沒長大的孩子,即使學會了獨立,也是脆弱的。
演員王子文在單親家庭長大,父母從來不問她辛不辛苦、冷不冷、累不累,她早早就學會了獨立。
可長大後她說:「獨立都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沒有人關心。這個創傷這輩子自己都帶著。」
被迫獨立的孩子,看似堅強,其實非常缺愛。
Wendy媽有話說:
在孩子翅膀還未長硬時,千萬別急著逼他飛翔。
養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不能催,不能逼,不能吼。
因為那個小小的孩子,已經流著汗、喘著氣,盡力跟上我們的腳步了。
此時不妨停下來等一等,在等待的間歇,感受一下花的香、蟲的鳴、微風的溫柔,以及相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