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好的人生,都需要這【4樣配置】(深度好文)

2023/05/26

管理學中有個資源「配置」的概念:

在社會生產中,只有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才能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效益。

其實,人生也是一個資源配置的過程。

唯有不斷調整,相容不同的成長模式,方能找到人生最好的狀態。

真正好的人生,都需要配備這幾樣東西。

可群居,能獨處

知乎上曾有人問:「一個人,到底是群居好,還是獨處好?」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是朱自清說的一句話: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在書中看過胡適先生的經歷。

年輕時候,胡適先生是一位不太合群的人。

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幾乎從不應酬,閒置時間就用來看書和寫作。

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24歲就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的初試。

1917年,胡適回到國內任北大教授,當時社會局勢動盪,正處于新舊變革時期。

為了報國救民,胡適走出書齋,成為一名社會活動家。

當時北京城裡流行一句話—— 「我的朋友胡適之」,足見他交際廣泛。

他先後結識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人,一同辦報刊編雜誌,推動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

後來又擔任北大校長和文化部部長等職位,是妥妥的交際達人。

但骨子裡,他仍是一名書生。

白天,他不得不去應酬,周轉于各色人物之間,長袖善舞。

到了晚上,關起門來,他就躲進書房,潛心研究學問,寫出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重要作品。

胡適先生的經歷,恰好驗證了這樣一句話:

「獨處飛得高,合群走得遠。」

這也讓我想起網上曾經的一個報導,全世界的狼都有一個共同習性:

在寒冷的冬天裡,它們集合成群,相互協助,共度寒冬;

但冬天過後,狼群們就各自散開,自己照顧自己。

人生在世,也是如此,既要敢于和別人打交道,在與他人的相處中獲得教益。

同時也要學會與自我相處,在獨處中不斷學習,打磨技能,提升學識。

活在世上,既要有群居的實力,也要有獨處的能力。

餘生,願你我既能適應合群,也能享受獨處,成就更好的自己。

肯吃苦,願吃虧

董必武曾說過: 「人要成功,做到兩吃,能吃苦,能吃虧。」

生活五味俱全,只有先吃飽了足夠多的苦和虧,才能嘗到人生最終的甘甜。

曾看過《胡雪巖傳》,裡面裡記載了這樣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胡雪巖自幼家境貧困,很小他就出來打工。

在錢莊做夥計時,薪水很少,且每天需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但胡雪巖從未叫苦喊累,他每天雞一叫就起床,忙碌一整天後,晚上又是最後一個睡覺。

工作之餘,他還常常主動承擔打掃、做飯等分外之事。

民間有句老話: 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

那些你吃過的苦,忍過的痛,終將會鑄就你向上的路。

胡雪巖的表現,使得錢莊老闆很快便注意到了他,對他非常器重。

幾年後,老闆病重,由于沒有後嗣,臨死前他便將這所錢莊贈與了胡雪巖。

于是,胡雪巖得到了自己事業的第一桶金。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胡雪巖接手錢莊後不久。

有天,一名布商來找胡雪巖救急,表示願意低價出售自己的布行。

原來該布商在生意上慘敗,欠下許多外債。

核實情況後,胡雪巖立刻調動現銀,以高出兩成的價格收購了布行,並對布商說:

「我只是代為保管你的布行,等你挺過難關後,隨時都可以贖回它。

在他人落難之際,胡雪巖並未落井下石,反而伸出了援手。

這件事過後,胡雪巖厚道仗義的名聲也流傳開了。

自此,眾多商戶聞風而來、尋求合作,他的生意也做得更加順風順水。

有人說, 能主動吃虧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很多時候,不爭眼前的蠅頭小利,才能換來長久的利益與福報。

胡雪巖這兩個故事,讓我想起一副對聯:

「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一個人活在世上,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就永遠無法達到想要的高度。

人生最應該學會的兩件事,就是吃苦和吃虧。

肯吃苦,才能變得堅韌;願吃虧,才能變得強大。

會講究,能將就

聽過這樣一句話:「所謂見過大世面,就是能講究,也能將就。」

人生起起落落,真正成熟的人,既能享受生活的精緻,也能承受命運的不順。

曾看過民國名媛郭婉瑩的故事。

郭婉瑩出身名門,從小衣食無憂,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學習過音樂、科學、歷史等知識,熟練掌握英文,很早就以不凡的見識,和優雅的舉止而聞名。

結婚以後,她一邊幫父親打理生意,一邊操持起整個家庭。

生活中閒暇之餘,她就彈會鋼琴,給後院的花花草草澆水施肥,給孩子們念書,講故事。

每一天,都過得情趣盎然,飽滿充實。

原本以為這樣的生活會永遠繼續下去,然而世事難料。

特殊年代來臨後,旦夕之間,她的生活就在變故中被徹底顛覆。

除了財產被充公,遭受批鬥,她每日還要下田勞作,人生可謂跌到谷底:

昔日彈鋼琴的手,如今在腥臭的河裡挖泥;

一個月只有6元伙食費,每天吃8分錢的陽春麵;

全家擠在7平方公尺的破屋裡,房頂上還在漏水。

可遭遇人生大起大落的驟變,她卻從未有過怨言。

面對艱苦環境,她也甘之如飴:

掃廁所的時候,穿上乾淨的旗袍;逢年過節給孩子們蒸一個蛋糕;用搪瓷缸子為自己準備簡陋的下午茶。

當別人都在叫苦連天時,她坦然承受一切苦厄,保持自己的從容。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誰也不知道命運的風浪何時來襲。

順境時講究,是一種生活的品味和態度;逆境時將就,是一種人生的氣度和胸懷。

境隨心轉,隨遇而安。

最好的人生,既可以高處,也可以低就。

能享受生活的饋贈,也能承受命運的擊打,把一切好的壞的,都變成人生路上最美的風景。

既謀生,也謀愛

亦舒說:「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我要很多很多的錢。」

人一生追求的無非是這兩件事: 謀生和謀愛。

謀生使你活下去,謀愛讓你活得好。

曾看過「野生女作家」陳慧的故事。

陳慧的前半生,充滿了坎坷,小時候她曾被抱養,被千辛萬苦找回來後,又不幸患上頑疾,臥床多年。

婚後,孩子剛九個月,丈夫便離她而去。

成為單親媽媽的她,因生活所迫,開始了擺攤生涯。

由于手頭拮據,她沒錢買手推車,只能將兒子的嬰兒車改裝下湊合用。

每天早上她4點起床去進貨,回來後連口熱飯也來不及吃,就匆匆趕往菜市場。

在喧鬧的街頭,一開始她不好意思吆喝,看到熟人也會躲避。

但看到家中的米桶慢慢見底,兒子的生活費也無著落,她再也顧不上別人的眼光,用力叫賣起來。

一晃十多年,靠著賣晾衣架、橡皮筋的零碎收入,陳慧順利把兒子拉扯大,送進了高中。

當生活狀況好些後,她偶爾會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後來就帶了些書過去。

有顧客光臨,她就耐心親切地接待,無人問津時,便在一旁默默看書。

晚上回到家裡,她開始嘗試寫點東西。

就這樣,陳慧一邊擺攤謀生,一邊看書寫作。

誰也沒想到,幾年後,她還出版了兩本暢銷書,成為了一名作家。

如今,成名後的陳慧,一如既往,白天出攤,晚上寫作,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很喜歡一句話:

如果柴米油鹽太辛苦,就加一點熱愛和情調,讓生活更有動力;

如果風花雪月太縹緲,就用踏實的奮鬥,讓愛永久駐步停留。

謀生,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是生命最熱氣騰騰的模樣。

謀愛,讓你收穫內心的從容與充實,也使生活更加繽紛多彩。

最理想的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在安穩踏實中生氣盎然。

餘生,「手執煙火以謀生,心懷詩意以謀愛」,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有人曾經打過一個比喻:

人活在世上,就像車在路上行駛。車速的快慢,以及舒適程度,取決于有什麼樣的配置。

不合理的配置,會慢慢拖垮前行的腳步;

恰到好處的裝備組合,才能助力我們高速平穩地向前飛馳。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設計師,善于規劃,懂得調整,定能找到人生的最佳模式。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