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人?
你的一位老同學,三年沒買過一件品牌衣服,卻在兩年之內,斥資添置了相機和各種口徑的鏡頭。
你的一位女同事,從不參加任何飯局,外出也從不打車,卻在工作的第五個年頭,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你的一位鄰居,平日裡總在超市買打折商品,還給別人家當保潔阿姨,某天,你發現她竟然有一輛名車。
這些人,一面拮據不已,一面一擲千金;一面卑微生活,一面讓人仰慕。
讓你錯愕,甚至感歎:為什麼別人都在享受生活,只有我的日子過得如此清苦。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隱形的賬本。我們只能看到別人賬本的局部,卻看不到全貌。
曾看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
每個人的生活就像每一枚硬幣,都有它的出口。
有些硬幣選擇出A口,有些硬幣選擇出B口。
就像有人願意投資外表,有人寧願修煉愛好;有人喜歡優渥物質,有人願意豐盈精神。
總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選擇。
而唯一的真相就是,每個人都在用力尋找自己生活的出口。
因為那些出口是陽光照進生活的地方、是自己努力活著的印記,更是熱愛生活的情感依託。
我們總說,一個人的時間花在哪裡,他的價值就在哪裡。
深有感觸。
一個人把時間和金錢花在哪裡,取決于他的價值取向,也最終決定了他會收穫怎樣的生活。
想到以前單位的同事張姐。
張姐工資不高,她的穿著也非常樸素,也很少買化妝品,還經常去早市或超市里買打折的東西。
但是,她每年都會在孩子放假的時候,帶孩子出國深度旅行半個月,每次至少要十幾萬,我們都不太理解她的「厚此薄彼」。
一次聊天,她跟我們說:
「我不是有錢,我只是願意把錢花在帶孩子旅行這件事上。」
有一次,她帶孩子來單位,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她的選擇。
她的孩子談吐不凡,說起話來毫不怯場,而且各種話題都能切換自如,比同齡孩子身上多了一份靈動。
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在把時間和金錢,花費在他認為最重要的事物上。
有人願意花兩萬買個包,有人願意用兩萬買套課程;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購買化妝品,有人喜歡在購買書籍上出手闊綽。
這些都無可厚非,只是代表了一個人的生活選擇。
人生有很多不同的出口,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出口間進行抉擇和權衡。
就像那個老同學,為了供養自己的攝影愛好,就要節衣縮食;
那個女同事,為了能有一個安穩的居所,就要省吃儉用;
還有那個表面寒酸的保姆,努力工作只是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生活就像是一個能量守恆的磁場,無論怎樣選擇,能夠確定的是,有舍才有得,有得就一定要舍。
生活從來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要做的是找到生活的平衡點,放棄某些東西,去成全自己真正想得到的東西。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的人只有兩類——一類是買菜的,一類是買菜後還記得給自己買束花的。
前者,把柴米油鹽過成了生活的全部;而後者,能夠在人間煙火中尋覓詩意的盎然。
我們無法改變外界環境,但是我們可以為生活打開一個發現精彩的出口。
透過這個出口,我們可以穿過罅隙逼仄的陰暗,隨時看到春暖花開的明媚。
看到過一位知乎網友分享朋友的生活。
我去廣州,朋友帶我參觀集貿市場。
市場離她住的地方不遠,她每天下班後騎著小腳踏車,穿過老城區狹窄破舊的小巷,為家人採購食材。
朋友一邊向我介紹她經常光顧的攤位,一邊讚歎這些食材的物美價廉。
從市場的另一個出口出來時,正好看到一個婦人在賣花。
朋友說:
「買完菜,我每次都在這兒買束花。」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朋友的日子過得很好。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單親媽媽,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失婚、失業等最黑暗的人生時刻,都是一個人默默忍受的。
正是這些鮮花,讓她戒掉情緒,始終以溫暖綿軟的態度面對生活。
想到網上有個提問:
同樣不太富裕的物質生活,為什麼有的人就能過得有滋有味?
有個高贊回答:
「幸福感來源于自身對于生活的感受和評價,而這取決于個人對于生活的追求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最終會途徑哪些風景是我們無法決定的,但是看風景的心情卻是自己可以主宰的。
在繁雜的生活之外,能夠給情緒打開一個出口,給生活一個出口,是一種積極態度,更是一種生存能力。
每個生命,都需要一個出口。
通過這個出口,我們才能接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才能在泥石縫隙中觸摸幸福。
佛蘭克林說過:
「對于不知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我們總是對別人的生活羨慕不已,卻對自己的生活失望透頂。
我們也總是覬覦別人生活的美好,卻對自己的幸福視而不見。
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貪婪的地方。
事實上,別人生活表面的浮華,背後隱藏的卻是我們看不到的艱辛。
某某同學是旅遊了,但壓縮的可能是生活上的所有其他開銷;
某某鄰居是擁有豪車,但她不敢放鬆一刻,因為不知道哪天就會負債累累;
某某親戚是公司的總經理,但他是以犧牲所有個人時間和家庭生活為代價。
我們所看到的,永遠只是別人生活的冰山一角。
過于沉溺于別人的幸福,只能讓自己陷入窒息的狀態。
想到一幅漫畫。
一個漂亮女子覺得自己過得非常不幸,有一天,她選擇從11樓跳下,在下墜的過程中,她看到了人生百態。
平日裡恩愛有加的夫妻在吵架;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女強人在偷偷哭泣;
高學歷的畢業生在苦苦尋覓工作;生活優渥、妻子賢慧的成功男在吃抗抑鬱癥藥;
子女雙全、家產豐厚的獨居老人,在盼望有人探望他……
這個女子才猛然覺得:原來自己過得也沒那麼糟……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就像卞之琳在詩中寫的:
「你在橋上看風景,別人在橋下看你。」
我們總是在仰望別人的幸福,一回頭,才發現自己也正在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沒有人可以坐擁一切,但每個人也都有別人嚮往的東西。
你的聰明、美貌、健康,是很多人羨慕的資本;你的事業、家庭、親情,是很多人期盼的資產。
既然已經選擇了一條路,就別貪戀另外那條路上的風景。
不貶低自我,不豔羨他人,守候好自己的底牌和資產,才是明智的選擇。
林清玄在文章《生命的出口》寫下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小黃蜂從窗外飛了進來,在室內繞了兩圈,又回到原來的窗戶,發現飛不出去了。
明明看見屋外的山,卻飛不出去,只是在玻璃窗上撞的「咚咚」作響。
眼看無路可走,小黃蜂突然停在玻璃上漫步,好像在思考一樣。
想了半天,小黃蜂突然飛起來,繞了一圈,從它闖進來的紗窗縫隙飛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有時候,我們就像是林清玄筆下的這只黃蜂,後退一步,被困在牢籠;前進一步,又無路可走。
生活和夢想無法兼顧,選A還是選B;愛情和事業衝突,到底該如何抉擇。
于是,我們拼命地尋找出口,卻不斷地被玻璃窗阻擋,卻走不出去。
或許,我們都可以學學這只黃蜂,在生活陷入困頓迷茫時,仔細思考一番,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回到原地或者重新選擇,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雨果曾說過:
「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應該做到的。」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由各種不同的圈子組成。
當我們發現當前這個圈子並不適合自己時,最理智的做法就是,給自己製造一個出口,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圈子。
請相信,每一種生活,都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我們不必過于關注已經無法改寫的生命入口,而是應該去關注可以選擇和改變的生活出口。
與其羨慕別人的生活,不如用心詮釋自己的幸福;
與其抱怨糟糕的生活,不如守好自己的賬本,大膽書寫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