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一個人越混越爛的1個跡象,越早明白越好

鱼小懒儿 2022/11/01

一般來說,畢業后3-5年是個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分水嶺。差不多的學歷、差不多的經歷、差不多的能力,可兩個人的發展速度很可能天壤之別。

這其中的關鍵原因,思維方式算一個。再說得確切一點: 一個人做事是否懂得跳出常規,結局會非常不同。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作者:臨公子來源:臨公子的后花園(ID:hi-lingongzi)

01 看不見的既定模式有個讀者問我找工作的事,投出去十幾份簡歷,杳無音信,一度懷疑是不是HR沒收到簡歷郵件。唯一參加的面試,用人方答復如果錄用會在1周內告知,結果半個月依然沒消息。

我隨口問了句:你有沒有電話問問HR?

他:沒有呀,HR已經說了錄用1周內會通知的,沒通知就是落選了吧。

我說:可你問下也不會怎麼樣呀,至少有個準信,你也踏實些對吧?

他:人家已經和我們說了規則了,我沒必要再去問啊。

確實,發生轉機的機率非常低, 可假如你真的很想得到這個offer,多主動一些、多去了解些信息、多嘗試幾次,總不是什麼壞事吧?

我畢業時,就遇到過一個原本可能不會出現的轉機。

當時我很想進某家公司,通過一位學姐的內推想試試一個社招類崗位,幾天后得到的反饋:不合適。沮喪之余,過了兩個月,我又以郵件形式申請同個崗位,沒想到得到了面試資格。

后來通過筆試+機試+幾輪面試,拿到這個offer。

具體原因無從考究,唯一能確定的是:假如我沒再試一次,就要與這個offer擦肩而過了。

是的,我們往往被既定模式限制住了。

學生就只管好好學習,員工就只管做手上的事情,投簡歷或面試沒回音你就此止步…… 表面看,你是個守規矩的老實人,實際上,它是一種非常被動的姿態。

循規蹈矩充其量只是「不出錯」,而跳出常規、多走幾步,我們才可能得到更多機會。

何況,這世上很多事情并不看對錯,而是看許可前提下,這麼做的結果是否對你有幫助

02 最優解 往往不在尋常路上劉潤曾分享過兩件事。

第1件,是他在「得到」平台開設課程時。

當時他和羅振宇第一次溝通產品原型,討論該怎麼提高課程質量。原本以為,羅胖會提出一堆條條框框,制定很多確保輸出的標準和流程。

結果羅胖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讓劉潤必須把自己的名字,加在產品前面。「這樣,愛惜羽毛如生命的你,才絕不會敷衍,你丟不起這個人」

劉潤心里一驚,因為他發現自己確實丟不起這個人。

這比任何質量保障體系要有效100倍

第2件,發生在劉潤在微軟上班的時候。

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吃著吃著大家吃膩了,希望供應商換換口味。

通常來說有兩種解決方案:

一是做滿意度調查,根據滿意度讓供應商改變餐食;二是調查供應商不更換口味的原因,看看是大廚問題還是成本問題。

不過微軟兩種都沒選,它是這麼做的:

1.選2家供應商,一家提供午飯、另一家提供晚飯;

2.每3個月做滿意度調查,是喜歡午飯還是晚飯?

3.如果喜歡晚飯的多,午飯、晚飯供應商交換;

4.如果連續6個月,午餐都勝出的話,更換晚飯供應商。 

這制度自從開始實施,原本那些表示「已經很好了」「換口味會提高成本」的供應商,馬上就提供了比原本好得多的服務。

最優解,往往不在尋常路上。

遵循常規化模式,解決問題的效果往往乏善可陳。時間久了,你做的只是重復歷史操作,逐漸喪失了跳出常規圈子去思考的能力。

就像有人問我,我也是上班族也想做些副業,可實在是沒時間啊。

確實,空余時間不足是客觀條件,但關鍵在于:

你是將它作為理由,還是作為課題。

作為理由,那按照常規思維就會想「因為時間不夠,這事我就不做了吧。」

作為課題,你就會想「我要怎麼解決時間不足」這個課題。

是找人幫忙?還是先做優先級高的事?同時不妨反思下:自己這麼忙,回報是否有達到預期?是不是要適當舍棄一部分低產能的事務等等。

跳出限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扭轉面對問題的態度,跳出限制去思考問題

03 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強大的驅動力不少人雖然意識到自己缺乏主見,但還是習慣按部就班或者跟隨他人想法。

事實上,是由于好奇心消退所導致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一次演講中說,他10年里面試了2000多人,遇到的優秀年輕人都有5大特質,其中第一點就是: 「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張一鳴說到自己一個前同事,理論基礎很好,每次把自己工作干完就下班了,在公司待了一年多,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沒去了解,所以他很依賴別人,因為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需要別人幫忙。

而如果是個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他都會想辦法掌握,手里的工具多了,能做的事情多了,路子就一步步拓寬了。

不知道你發現沒,聰明的人做事往往不設置邊界

比如你做技術,但遇到產品的問題也會積極討論;

比如你做運營,在一些設計和策劃上也會提出自己想法;

比如你做銷售,也樂于了解開發流程和運維方案。

在好奇心驅動下,你想的問題多了,應對問題的能力也變強了,成長能力也在持續迭代。

這種狀態將快速地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04 跳出單一思維的局限性這幾年我有個特別深的感受,就是每個人都在忙碌著、焦慮著、低著頭拼命往前跑。

有時你也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做,可一看大家都這麼做,于是就跟著這麼做了。

行為和思維是會相互影響的。多做幾次,你的思維也一點點地開始定型,后面的絕大多數決定都是在定型的慣性圈子里兜兜轉轉。

然而,跳出慣性圈子,未必需要多麼大刀闊斧的方法:

同一件事情,多從幾個角度分析、多從別人想法中汲取有營養的東西,會一點點地拆掉思維里的那堵墻。

舉個很小的例子。

我不是在公眾號上常寫一些影評麼,其實我有個習慣,看完一部電影,我都喜歡去B站、豆瓣等平台看別人的影評解讀。

這讓我發現了許多未曾注意到的細節,一些令人恍然大悟的隱喻,一些意味深長的鏡頭語言。極大地豐富了我對影片的理解。

看書同樣如此。

熟悉我的小伙伴可能有印象,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及稻盛和夫的書以及里面案例。我第一次看《活法》是剛畢業時,不到1小時翻完,就丟到書柜里了。

雞湯,相當的雞湯。

后來無意中看到別人的書評解讀:媽呀,他真的和我看的是同一本書麼?!

于是重新把書翻出來,發現不少之前錯過的重點。

我們整天說要學習、要成長,本質上就是學習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打破自己單一思維的局限

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類似的事情、面臨差不多的選擇,如果每一次我們都重復上一次的操作、跟隨他人的想法做決定,那麼,只是在一層層地加固現有生活的底色,很難得到好的轉機。

所以說——條條框框的約束,從某種意義來說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按部就班永遠無法帶來驚喜,「老實人」也越來越不像一句好話。

額外的收獲,只會發生在迭代更新、額外耕耘的土壤上

來源:臨公子,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多家財經/職場平台簽約作者,一枚理[性.愛]財的工科產品汪。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后花園(ID:hi-lingongzi)

延伸閱讀

推薦語:開本小巧、攜帶方便!總結了「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70多年的工作經驗,季羨林、張瑞敏、馬云、雷軍等推薦!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對話框發送以下 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德魯克 | 稻盛和夫 | 陳春花 明茨伯格 | 宋志平 | 拉姆查蘭 戰略管理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市場營銷 | 領導力 職場溝通| 時間管理 | 情緒管理 | 學習方法 | 認知提升 人力資源 | 職場箴言 | 書單

點個「在看」,與世界分享你的態度!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