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寸步難行。
想要擁有幸福的家庭,首先就要想辦法去賺錢。就算你的家庭很和諧,如果每天都是缺衣少食的生活,估計也撐不了多久。
可是,很多家庭,想盡辦法致富,賺了不少錢,但是很快就失敗了。體現了「富不過三代」的規律。
因此,我們要悟透「持續興旺」的道理,不能貪圖眼前的富貴。
在清代小說集《無聲戲》第九回里,寫了一個叫施達卿的男人,從他身上,可以找到四個「保富」的方法。
施達卿,生于明朝萬歷年間,家住揚州,靠制鹽為生。
當他發財之后,立馬改變了賺錢的方式,不再是自己親自動手制鹽,而是請人制鹽,自己從中拿提成。
在當老闆的時候,他堅持誠信,因此當地的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從而,賺錢的門路,越來越寬。
另一方面,他和妻子堅持過普通人的日子,為家庭增加積蓄,有了萬金。
《荀子·儒效》里寫道:「家富而愈儉。」
一個家庭越有錢,越要勤儉,收斂一些陋習,并拒絕和亂七八糟的人交往。賺錢的套路,也要調整,不能一直是原地踏步。
賺錢的規模越大,越要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還要有長遠的打算。
比方說,一個擦鞋的人,賺了錢之后,可以開鞋店;一個擺地攤的人,發財了,就可以擁有一個大攤鋪,還要請幫手。
能夠持續富有的家庭,不是守著金錢不放,而是讓金錢持續進進出出。進來的錢,比出去的錢多一些,就對了。
施達卿一晃就到了五十多歲的年紀,錢財有了,卻因為沒有孩子而發愁。
他和妻子商議之后,找了小妾,但是也不見孩子的蹤影。
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家里的鏡子里,有一尊菩薩,要求他散盡家財,去做好事。
并且,要牢記一點,刻薄窮人是不對的。不做好事,怎麼會有子嗣?夢很奇怪,但是點醒了他。從此,他對制鹽的工人說:「以后賺了錢,我拿三分,你們得七分。」
工人們很高興,干活更加努力了。
他還收集窮人的信息,把銀子分給窮人。一年時間,就給了窮人們兩千金。
令人驚訝的是,他送出的錢不少,分給工人的錢更多了,但是家底卻更加殷實了。
善有善報,這樣的道理,在任何年代都行得通的。只要你堅持做好事,就能讓金錢更有價值,從而樹立個人的品牌,周圍的人會更加積極地幫助你致富。
家庭是愛的港灣,沒有愛的家庭是沒有意義的。這份「愛」,不僅僅在家里,還要延伸到社會上去。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你帶著家人主動融入社會,一方面是幫助社會變好,一方面是從社會上汲取養分。
當一大家人都做好事的時候,每個人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而不會有敗家的征兆。
施達卿在專注做好事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家里傳來的喜訊——家里有兒子了。
當他抱起兒子的時候,內心一陣悲涼。因為兒子的樣子,有些不男不女,怪怪的。
接下來,他又做了一個夢:菩薩說,功德不夠。
有一年,本地發生了旱災,他賣糧送人,熬粥待人。家庭財富,因此少了一半。
窮苦的老人過世了,他主動買棺材,送過去;窮人生病了,他請醫生去看,費用他全包了。
久而久之,兒子在善良的氛圍里長大了,越來越聰慧,內心也很善良。
《恒言錄》里說:「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
一個家庭有錢了,但是沒有兒女,也是很煩躁的。畢竟,香火需要延續。
也有一些家庭,有兒有女,但是教育跟不上,也是煩躁。
作為父母,不要強求兒女怎麼做,而是要言傳身教。
真正的「人丁興旺」,不是人口很多,而是人人積極向上,家庭面貌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作為有錢人,施達卿更希望兒子變成讀書人。因此,他讓兒子進了學堂,十六歲就參加了科考,後來做了知縣。
有為有位,有錢有勢,就是施達卿的家庭結局。
很多有錢人,老想著把錢財給兒女,卻沒有想到,如何讓兒女有賺錢的本事。
還有一些有錢人,助長了兒女的囂張,認為有錢就是老大,能夠橫沖直闖。
記住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
時代不同,機遇不同。智慧是需要推陳出新的。
能夠持續興旺的家庭,每一代人都很重視讀書。不管有沒有考取功名,起碼讀書多的人,講道德,能夠觀察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要這樣想,兒女沒有學壞,認識到了敗家的危害,本身就是在賺錢。
各種各樣的道理,在學習之中,都可以把握,認識就深刻了。
《耐俗軒新樂府》里寫道:「家和貧也足,不義富多擾。」
一個家庭真正的富有,是格局、智慧、態度、心靈等,和金錢有關,但不完全是金錢可以撐起來的。
賺錢難,難于上青天;保富更難,難在世代上青天。
如果你想家庭持續興旺,就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格局大了,錢財源遠流長。
積德多了,家庭充滿陽光。
人丁旺了,世代幸福安康。
讀書多了,財才相輔相成。
愿你我,錢生錢,錢生智,錢生德,無窮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