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個不知名的種子,掉在了最陰暗的角落里,從來都沒有人在乎它,只有陰冷的空氣,污濁的泥土,和它做伴。
直到有一天,種子變成了傘狀的蘑菇,和周圍的野花野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才有人驚嘆,世間居然有如此美麗的東西。
這就是著名的蘑菇定律。
每一個優秀的人背后,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走過了一段荊棘叢生的路,還被人呼來喝去。但是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他都沒有放棄自己。
如果說,厲害的人,有過人之處,還不如說,他只是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改變自己,就像蘑菇一樣,一次次蛻變,直至命運灼灼發光。
02
默默蓄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德國音樂大師巴赫,出生在一個音樂之家。
他9歲的時候,失去了母親,來年,父親又過世了。為了學習音樂,他獨自一人從家鄉步行四百多公里到漢堡求學。
當時,小有成就的哥哥,也不愿意幫助他,連曲譜都不給他看。他因此手抄樂譜大半年。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申請贊格豪森圣雅各比教堂的市鎮管風琴職位的時候,他被人欺負,還把職位轉給了別人。
知乎里,有人問:“如何欣賞巴赫的音樂?”
高贊的回答里,有這樣一句話:“生活平靜?那是因為你缺少專注。”
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才能真正聽懂巴赫創作的音樂。靜下心來聽,反反復復聽,人的靈魂,就會融入到音樂之中去。
很多人都喜歡音樂,那是因為音樂可以悅耳,能夠陶冶情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創作音樂的人,熬過了多少孤獨的夜晚,并且把人生的過往,揉入到了音符之中。
積蓄力量的過程,遠比一飛沖天的那一刻精彩。不管哪一個行業的精英,都是如此。
因此,真正厲害的人,一定熬過了人生至暗的時刻。
03
慢慢長大,沒有人欣賞,那就孤芳自賞。
晉朝時期,有一個喜歡繪畫的人,名叫顧長康。
他畫了很多的人物,但是隔了幾年,都沒有畫眼睛。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畫眼睛啊?
他說:“一個人真正的傳神之處,就在于此。”
顧長康幫一個名人畫肖像,卻在其臉上添加了三根胡須,真是“畫蛇添足”。
有人取笑他。
他說:“這是才學和見識的體現,也是恰到好處的。”圍觀的人再看三根胡須,忽然覺得人物更有精神了。
當朝宰相謝太傅稱贊道:“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并不是旁邊的人,可以欣賞的。如果盲目去迎合別人,或者懼怕周圍的環境,反而會弄丟自己。
蘑菇在陰暗的角落,其成長的過程,極少有人去關注,但這并不影響它的成長,這就是一種“孤芳自賞”的精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你從東邊看山,是森林,他從西邊看,是懸崖,哪能互相比較呢?
一塊空地,可以蓋房子,也可以成為公園,還可以種樹,也能挖成一口魚塘......你應該自己去思考,不需要太多的人,指手畫腳。
04
漸漸成功,不和別人比,而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作家海明威曾經說過:“悔恨自己的錯誤,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轍,這才是真正的悔悟。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昨天還是一堆污泥的地方,今天就長出了一株野草,來來往往的人,并不會在乎,甚至會踐踏野草。可是,污泥確實的進步了,它有了生機。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同齡的孩子在一起吃飯,大人們就會議論紛紛,比一比哪個孩子的成績更好,看看孩子有什麼特長。
“人比人,氣死人”,你和高處的人比,你就特別卑微,會很失落;你和低處的人比,自己會洋洋得意,顯得很浮夸。
你只能和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驚喜。
每個人的資質不同,家庭條件不一樣,生活環境也不一樣,終究是千差萬別的。
成功是什麼,并不是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的,而是看你的內心是否富足,你有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對于一個智商、身體有問題的來說,他學會了說話,就成功了,何必要求他成為社交高手呢?簡直是強人所難。
05
悄悄變好,世界以痛吻你,你要報之以歌。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當一朵蘑菇被采摘之后,經過一陣陰雨,又會有一朵新的蘑菇冒出來。
也有一些蘑菇,被人踐踏,然后在隔天又一次站直了,或者從根部冒出好幾朵蘑菇。
人啊,必須要遭受挫折,但還必須要做“打不死的小強”。
所有的痛苦,都要變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這不是要和別人對抗,而是對自己負責。
能夠成就自己的,打敗自己的,都是“自己”。你只要堅持變好,那麼你就會長高,并且成為陰暗地帶的一束光。
06
作家龍應台說過:“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
每個人都不是天才,也沒有從天而降的成功,只有默默無聞地努力,熬過人生的“蘑菇期”,就能出人頭地了。
要懂得,讓一個人站起來的,不是雙腳,而是他的理想、智慧、毅力和耐力。
從繁華地帶站起來,很快會被繁華淹沒,從陰暗地帶站起來,才是一直都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