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別焦慮了,這才是中國各行業的工資真相(你達標了嗎)

鱼小懒儿 2022/11/01

我們扒了近5年工資漲幅,哪些行業最值得進入?

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數據:董道力編輯:唐也欽、鄭曉慧、菜乙己、張晨陽設計:鄭舒雅來源:DT財經(ID:DTcaijing)

畢業季,找工作成為許多人最關心的問題。

想要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工作并不容易,人們往往需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的就業前景、公司狀況、工作氛圍……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offer開出的價錢是否到位。

鑒于網上常常出現類似「應屆生年入三十萬只是打包白菜價」「金融互聯網遍地月薪3萬」的內容,給不少人帶來年齡焦慮和就業焦慮——

我們決定參考國家統計局數據,從巨觀方面理性分析,看看各個行業和地區的工資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希望能給廣大年輕人一些更貼近全景現實的信息參考。

01 2021年各行業工資情況5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1年的工資數據。這里的工資數據指單位支出的勞動報酬,包含津貼、加班費等各類型收入,也包括稅和各種金,基本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稅前年收入。

那麼,2021年大家的平均工資到底如何呢?

先看整體數字。2021年, 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是10.7萬元,而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只有6.3萬元。(非私營單位指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股份制、外商投資、港澳台商投資等單位,而私營單位指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伙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換算成稅前月收入,你可能會更有體感。2021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每月稅前工資是8916元,私營單位則是5250元。遍地月入過萬,是年輕人對「打工」的最大誤解。

分行業來看,不管是在私營還是非私營單位,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平均工資都是最高的,這也符合大家近年來的普遍認知。

在各類單位中,非私營單位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平均工資最高,能達到20.1萬元,相當于每月稅前平均工資1.68萬。

但是,一個高點,并不是就業市場的全部。對比查看各行業的工資后,我們有這樣幾個發現:

并不是進入金融和互聯網,就能坐收高工資。雖然大家都在一個領域,說出來也是同行,但非私營和私營單位間的收入差距可不小。

近年來,但凡提及高薪,必繞不開信息、金融和科技,但其實 「衛生和社會工作」待遇也相當不錯,非私營和私營單位的待遇都僅次于前述三大經典高薪行業。

按照私營、非私營和分行業來計算,進入統計的共有37類工作。在這37類工作中,只有5類工作平均月工資超過1萬(年平均工資超過12萬);有11類工作平均月工資不足5千(年平均工資不足6萬)。

02 除了互聯網和金融 還有哪些行業薪資成長快?

在擇業時,年輕人常常會收到來自前輩們的教導,不要只圖眼前的錢,得多關注未來的成長性。在我們樸素的理解中,個人努力當然重要,成長性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行業整體的發展。

僅從工資來看,哪些行業近年來的成長性更佳呢?

我們整理計算了各行業2017年至2021年平均工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可以看到:

在非私營單位中,2021年工資和近5年工資成長性都高于平均水平的,除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科技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種我們都知道的風口行業,還有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這樣看起來挺傳統的行業。

非私營單位中,還有的行業薪資較高,但主要是靠吃老本,近5年來工資成長性比較一般,「金融業」、「教育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都屬于這一范疇。

在私營單位中,各行業的表現則有些不同。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衛生和社會工作」依然是近年來最好的行業隊列,工資高,成長性也強;「金融業」私營單位也表現格外突出。

此外,私營單位中的 「制造業」、「采礦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也進入高工資高成長行列。對照行業發展本身,制造、能源和物流都是近年來重點發展的基石行業。

03 除了北京上海 哪里的工資水平更高?

逃離北上廣深去二三線城市,還是擠破腦袋留在一線城市,是不少打工人糾結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到不同地域的工資水平。

國家統計局在《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公布了全國各地區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稅前,包含工資、獎金、津貼等在內),我們進行了計算排名。

可以看到,非私營單位中,工資位列前三的地區分別是 北京、上海和西藏,浙江、廣東和江蘇分列第5至7位。而在私營單位中,北京工資依舊牢占榜首,緊隨其后的高薪地區被長三角和珠三角包攬——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這些地區的機會與活力。

同樣地,我們也計算比較了各地區的工資成長性(2016-2020年均復合增長率)。

非私營單位中,除了高工資、高成長的北京和上海,以及高工資、成長性一般的天津和西藏,其他地區的表現較為集中。

不過,各地區相互比照,也有一些差別,比如說,浙江、廣東、江蘇,青海、寧夏、重慶、云南和福建,你不一定能找到比肩北京、上海的高薪工作,但它們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漲幅, 到手的工資會一年比一年多,相對來說是北京和上海就業機會的「平替」。

而與天津和西藏類似的地區還有貴州、四川和山東,你或許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一份工資還不錯的工作, 但成長性可能不大,比較穩定。

如果你選擇進入私營單位,那麼地區的選擇與非私營單位有所不同。

除了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5個地區外,安徽、湖南、四川、新疆也進入了第一象限,工資的絕對值和成長性都高于全國中位數。

位于第二象限的天津、重慶等地區,雖然工資高,但增速慢。天津私營單位的工資年均增長只有1.14%,遠低于全國中位數。

位于第四象限的湖北、山西等地區的私營單位,雖然年均工資可能不高,但增長速度較快。

04 寫在最后收入焦慮如今更加普遍了。從剛畢業到社會中堅,對于工作的最大焦慮都在于收入;收入幾千時覺得抬頭遍地月入過萬,自己不行;年入三十萬,看著同輩佼佼者百萬年薪,自己還是不行……

我們希望從各個角度來厘清一個相對更加貼近真實全景的收入世界:月入過萬不那麼容易,大多數人都拿著普通的工資,過著普通的生活。

我們也理解,這種收入焦慮很多時候來自于比較和觀照。

英國經濟心理學家克里斯·博伊斯等學者提出了「收入等級」的概念:大多數人判斷自己薪資水平時,不會考慮薪資本身價值,更多受到這個薪資的「收入等級」

所影響。

而所謂「收入等級」是一個非常具象、微觀的概念:它指代每個人心中,自己的收入在個人社交圈中排在什麼位置——但沒有人會把巨觀的社會參照值(譬如「99%的中國人月收入低于1萬」)作為比較對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人更在意「比上」:與收入高于自己的人群的比較會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更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比下」所帶來的心理安慰在「比上」所產生的焦慮感面前,往往不值一提。

一個事實是,行業和地區間的工資差距確實大,但高薪行業的周圍比較效應更嚴重,壓力與支出對應提升;高薪地區也會存在高物價、高房價的現象。因此,薪資的多少、漲幅的快慢,并不能直接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狀態。

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中就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論, 即收入與幸福感不成正比的現象。

對于個人而言,工作有很多未知和可能性,生活也是。

收入當然重要,但幸福的生活,并不來源于收入。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