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什麼?千百年來人們都在尋尋覓覓。
在湯顯祖《牡丹亭》裡,愛情戰勝了生死;
而在黃娥這裡,刹那即永恆,一生只愛一個人。這是一場漫天卷地的一見傾心,也是一份濃到化不開的癡。
星河滾燙,你是人間理想
明正德五年(1510年),黃娥12歲,正是天真浪漫的年紀。
父親黃珂是京官,父母都是有才華的人,她自幼天資聰慧,在母親的教育下博通經史,她工詩文,能詞曲,通音律,擅書劄。
少女黃娥一出手就是《閨中即事》這樣的麗句:
「金釵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螻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牆。」妙趣橫生,技傾四座。
出身顯貴,才貌雙全的黃家小姐,引得滿城達官顯貴紛紛上門求親,黃府門檻幾乎被好事的媒婆踏破!
這樣一個各方面優異的少女,得一門佳婿似乎不是什麼難事。不料,黃娥卻統統拒絕了!
因為那一年,她遇上了她的「情劫」。
那個到黃府登門拜會的年輕人如一道光,閃了藏身屏風後面少女的眼。
電光火石,有生之年,狹路相逢,她終不能倖免,她慌亂不已,手心已然長出糾纏的曲線,哪裡由得了她?
一眼萬年,她一生都記得那時的怦然心動。而在這之前,她是他的小粉絲,讀他的文,聽他的詞,背他的詩。
他叫楊慎,時年22歲,是首輔楊延和的公子,他一書封神,才華耀世。
11歲會寫近體詩,13歲詩才轟動京華,正是「鮮衣怒馬少年時」的高光時刻,少女黃娥的崇拜不無道理。
有句話說的好:「始于顏值,陷入才華,忠于人品。」
才高八斗,豐神俊朗。12歲的黃娥一顆少女心就癡癡系與楊升庵。
她對父親一再表明心跡,嫁人就嫁像楊慎那樣博古通今、志趣高尚、知音曉律的郎君。
你來了,心就鎖了。別人再好,過盡千帆不是。
可惜古來男子多早配,五歲一鴻溝,十歲一代人。那時的楊慎已有妻王氏,是禮部侍郎王溥之女。夫妻和美,歲月靜好。
愛情的出場順序很重要,太早出現還沒有成熟,太晚出現容易錯過。
她不怪他,只怪自己太小,恨未逢君未娶時。她哭,眼淚一滴一滴落在字簽上,滾燙無聲。
造化弄人,雖貴為尚書千金,她卻無法嫁給喜歡的人。她願給楊慎當妾,卻被父親斥為荒唐。楊慎,成為天邊最亮的一顆星,她夜夜仰望。
鬥轉星移,那個發誓非楊慎不嫁的女子已經21歲了。
在一年年癡情固執的等待中,黃娥已是少有的大齡女。父親的責備,母親的眼淚,丫鬟的惋惜,市井的蜚短流長她渾不在意。
那時她已隨父親回到老家成都,日日與詩書為伴,倒是才情精進不少。
一首散曲《玉堂客》又驚豔了時光:
東風芳草竟芊綿,何處是王孫故園?
夢斷魂縈人又遠,對花枝空憶當年。
愁眉不展,望斷青樓紅苑,
合離恨滿,這情衷怎生消遣!
身處蜀中,詩名卻意外在京城遠揚。
這首詞也傳到一個人的耳朵裡
——楊慎,此時的他已過而立,官場失意,借「養病」之名在老家新都讀書自娛,聊以打發閒暇,原配已于去歲仙逝,僅留一子。
得知舊時世交之女年過二十尚未許人,心中一疼。
當年隱約聽說黃娥不嫁的原因,直道是小女娃心性,卻不想耽誤她十年。
女兒家的十年,堪比黃金貴。
這份情義,楊慎深感愧疚,本短期無意嫁娶,卻覺得再不能辜負她,當下遣人做媒。
九年相思淚,化作腮邊紅霞。
鳳冠霞帔,十裡紅妝。
聽聞才女黃娥出閣,一路上,彩轎路過之處,幾乎傾城轟動。
人們爭相圍觀,都想一睹「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的綽約丰姿。
那天,她是最美的新娘。
一襲紅衣在身,心心念念之人在旁。她聽見自己的心,如海潮般起伏。
她的升庵哥哥,踩著七彩祥雲來接她。
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
正德十四年(1519年),黃娥21歲,楊慎31歲,兜兜轉轉,黃娥嫁給愛情。
在世人看來,黃娥出生顯貴,嫁入豪門,真是恣意風光。
這樁婚事也是門當戶對的好姻緣,才子佳人,才華比肩,堪稱絕配。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天可憐見,九年苦等,黃娥終得償所願。
她得到渴望的東西,一如劉備得了天下一樣。
兩人新婚,住在狀元府石榴閣。
正值盛夏,石榴花怒放,那枝頭紅花,朵朵映霞。
黃娥詩情頓發,寫下情意綿綿的《庭榴》: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
不為秋深能結實,肯于夏半爛生姿。
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以石榴自比,向自己的夫婿表白。
妻子那火熱純真的感情,令楊慎愈加感動,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他們新婚燕爾,心有靈犀,百般投契,驚喜連連。
真真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婚後的黃娥和楊慎既是惺惺相惜的詩友,又是舉案齊眉的夫妻。
春看新草,夏賞繁星,秋有明月,冬圍爐飲雪。
朝夕切磋詩文,一起填詞作曲,攜手同遊。
清風明月,花前月下,好不幸福!好不浪漫!
中秋之夜,夫妻二人泛舟桂湖賞月。
楊慎摘下一枝金桂[插·入]妻子烏黑的髮髻,月下賦詩《桂林一枝》:
銀漢無聲下玉霜,素娥青女鬥新妝。
折來金粟枝枝豔,插上烏雲朵朵香。
月光如水,妻子嬌羞動人,那幀畫面又美又暖。
初入圍城的幸福,夫君滿腹的才華,都讓新婚的黃娥感到滿溢的幸福感。
新都老家,他們的小日子讓俗人羡慕,讓神仙嫉妒。
他們都是有遠見、有才學、有抱負的青年,並未一味沉溺兒女情長。
第二年秋,楊慎攜黃娥回京復官。在京城的官邸裡,楊慎施展抱負,造福百姓;黃娥料理家事,做好丈夫的賢內助。
無論在新都,還是在京城,一個驚才絕豔,一個溫婉嫻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離索三十載,愛意從不缺席
這樣柔情蜜意的日子只過了五年,厄運不期而至。
嘉靖三年(1524年)。楊家遭遇暴擊。
二月,先是任內閣首輔的楊延和新帝朱厚熜之間因「皇考」事件,被迫辭官還鄉;
七月,爭鬥繼續,楊慎仗義執言;
接著「左順門」事件,君臣衝突到達頂點,楊慎帶兩百多朝臣列宮「大哭」。
此舉終于觸了朱厚熜逆鱗!龍顏大怒,參與事件的大臣全部被捕,杖責,當時就打死十六人,然後囚于監獄。
楊慎首當其衝,兩次受權杖刑,皮開肉綻,死裡逃生。
被貶謫雲南。
少年得志,大開大順的楊慎,經此打擊,命運急轉而下。
從位極人臣,到發配邊疆,仕途上已經破落,生活也開始落魄。
五年的神仙日子,戛然而止!
這時作爲名門貴女的黃娥本可以離開階下囚的丈夫另覓,但她沒有。
也沒有任何怨言,還對丈夫的遭遇深表同情。
博學多才,錚錚鐵骨。
這八個字,恰是她最欣賞的地方。
風暴沒有將這對夫妻感情消磨,反而愈加彌堅。
楊慎枷鎖加身,罪身發配滇南。
因從前其父為官時,曾裁撤錦衣衛冗員,有懷恨在心者埋伏途中欲加害。
黃娥不辭辛苦,千里跋涉,親自護送夫君,處處身先士卒,小心的防備。
路途漫漫,前路茫茫。
眼見妻子疲憊不堪,行至江陵,楊慎再也不忍心,力勸其回新都。
那日寒風刺骨,千里黃雲白日曛,離愁別緒,二人作詩一訴衷腸。
黃娥隻身一葉扁舟,回川的背影蕭索落寞,楊慎繼續被押解,南下荒蠻之地的步履蹣跚。
江陵一別,從此天各一方,一個在荒蠻之地服刑,一個在家鄉孤星冷月。
歷史命運的浮沉,這對神仙眷侶聚少離多。
桂湖泛舟,月下作詩,恍如舊夢一場。
楊慎的不幸,更是黃娥的悲劇。
26歲的黃娥,蹉跎九年嫁與楊郎,蹉跎大半生與夫君不得見,癡癡纏纏,一世的心意放不下!
黃娥曾陪伴楊慎在雲南居住過兩年,環境艱苦,卻甘之若飴。
這一生,楊慎是唯一主角,黃娥的電影裡,從來沒有別人。
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多年的分離,兩人以雲中錦書,聊慰相思。
黃娥感性,寫下一封封動人纏綿悱惻的家書。
往後餘生,寫的是你,念的是你,癡怨的,也是你。
詩作因不願被人知曉,毀了不少,詩作存世不多,卻被後世稱為明朝女文學家,四大才女之一。
楊慎理性,30多年的顛沛流離並未消沉他的意志,他博覽全書,完成大量學術著作、講學會友、結詩社、遊歷名山大川,吟詠詩句。他的詩詞,被稱為「三百年來最上乘」。
終成一代文化巨人。
真正的愛,讓他們活成彼此的一道光。
萬世浮塵,你是人間歸途
一年年,兩人攢著勁兒活著。
天子是深深記恨著楊慎,在最高權威的俯視下,他是永遠回不來了。
終世宗一世。六次大赦,獨獨楊慎不得還;
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無人敢受理;
楊慎年近七旬,曾返瀘州,卻被雲南巡撫派人押解回永昌。
累了、倦了,71歲,楊慎死于破廟。
六旬老嫗黃氏千里徒步奔喪,見到亡夫遺體,不哭,反淒然一笑。
經十年,黃娥71歲,獨自離開人世。
生不同衾,死同穴,二人合葬。
71歲是大劫,竟是同期歸去。
如今,異地戀,容易無疾而終;
夫妻兩地,容易勞燕分飛;
就是久處的夫妻,也容易相看兩厭。
而長情如黃娥,用一生寫就一個句子:
我的日子慢,一生只夠只愛一個人。
長情如楊慎,曾寫詩贊妻子:「玉堂金馬,曾同富貴;竹籬茅舍,也共塵埃。
」
精神高度契合的靈魂伴侶,是無人可替代的。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們分離半生,情書寫到老,那顆愛對方的心從未停止跳動。
真正的愛情歷久彌新,歷經輪回,依然記得,那才是真正的刻骨銘心。
黃楊之愛,所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