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聖人」朱熹為何被稱為「偽君子」?他晚年因為何事被打落神壇?歷史閲讀人 History Reader

佩珊 2022/01/25

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清·康熙

中華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從來不缺「大家」,我們比較熟悉的肯定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時代,那個時候出現的文化思想是中華歷史上最為璀璨的一個時代,有儒家代表的孔子和孟子,墨家代表的墨子,法家代表的韓非子,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等,可以說,「百家爭鳴」時代的文化思想影響了中華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階級。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後世的另一個「大家」,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等,是「 程朱學派」的代表人物,更是繼孔子之後,儒學思想又一集大成者,世人尊稱為: 朱子

一提起朱熹,我想學過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人,他的理學思想在當時的社會以及後世影響非常巨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而且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由此可見,朱熹在中華歷史上的地位是何等高。

圖片來源于網路

朱熹的思想符合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所以得到後世帝王的強烈推崇。但是,跟他的理學思想一樣出名的還有他的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很多人認為他 「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那麼,朱熹為什麼從一個滿腹經綸的理學大家淪落到人設崩塌?他又幹了一些什麼讓大家接受不了的事情呢?

有人說,朱熹崇尚孝道,號召人們孝順父母,可他自己卻讓老母親吃殘羹剩飯,艱難度日。

有人說,朱熹跟自己的兒媳婦勾搭成奸,甚至搞大了兒媳婦的肚子,簡直就是禽獸行徑。

更有人說,朱熹一邊宣揚 「存天理滅人欲」思想,一邊自己和尼姑私通甚至娶尼姑為妾,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那麼,真實的朱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真的幹了那些事情嗎?這些罪名又是從何而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這位理學大家在他71年的人生生涯中,到底都幹了些什麼事,導致他晚節不保,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偽君子的。

圖片來源于網路

一:少年大志,承襲正統

朱熹(1130年-120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縣城水南鄭義齋館舍;朱熹的出生跟歷史上很多的名人一樣,都有一些比較傳奇的說法,相傳朱熹出生時,右眼角長了7顆黑痣,排列如北斗。

朱熹出生于儒學世家,他的父親朱松也是當代大儒,五歲的時候,朱熹就開始上小學了,並且能夠讀懂《孝經》,不僅如此,他還能在書額上題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由此可見,朱熹從小就有著大志向,他跟同齡孩子確實不太一樣,他更加成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朱熹從小聰明伶俐,想象力豐富,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朱松指著天上的太陽說: 「此日也。」朱熹曰: 「日所何附?」朱松答曰 :「附于天。」朱熹又繼續追問: 「天所何附?」這一番對話,把朱松驚得目瞪口呆,才六歲的孩童,就有此等疑問。

《宋史》本傳說 :「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上何物’?」由此可見,朱熹從小就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

圖片來源于網路

並且他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熟讀《易經》了,還親自編著了《周易本義》,可以說,朱熹從小就是一個神童,因此,他也得到了家人無比的重視;

10歲的時候,朱熹就勵志聖賢之學,每天癡迷于《大學》、《中庸》、《論語》等著作,他在往年回憶說: 「某十歲時,讀《孟子》,至聖人與我同類者,喜不可言」。從此,便立志要做聖人。以後他又教育學生說: 「凡人須以聖人為己任」。

在朱熹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朱松去世,把他託付給了好朋友劉子羽,又請了兩個大儒好友專門教育朱熹,他們視朱熹為己出。

朱熹18歲的時候,在鄉試中就考取了貢生;19歲的時候入科舉,中進士,他的老師劉勉之還把自己的女兒劉清四許配給了朱熹。

西元1158年,朱熹拜李侗為師,因得承襲二程「洛學」

的正統,奠定了朱熹以後學說的基礎。

可以說,從此刻開始,就奠定了一代文學大儒日後的流芳千古。

圖片來源于網路

二:仕途順利,著述遊學

西元1147年,朱熹18歲的時候,考取貢生,1148年,入都科舉,進士出身。從此以後,朱熹仕途順利,職位不斷高升,曾就任福建漳州知府,江西南康知府,浙東巡撫。

西元1163年,朱熹應宋孝宗詔令,入宮面聖,他向宋孝宗提出三點政策:一是推行格物致知學,反對老、佛異端之學;二是對外用兵復仇之計,反對和議;三是對內發展之計,反對寵信佞臣;但是,在當時的朝廷之中,大多數人都是主張議和的,所以朱熹的建議沒有得到採納。

朱熹為官清廉,他在任期間,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西元1168年,崇安發生水災,朱熹親身前線,勸諫有錢人家發放糧食賑災,並且還向官府請求貸出600石糧食,發放給百姓,讓百姓不至于挨餓。

西元1178年,朱熹任南康知府,他剛一到任,就遭遇了大旱,災害嚴重,朱熹著手主持救災活動,興修水利,為民請命。

圖片來源于網路

不僅如此,朱熹在教育上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他主持新建了白鹿洞書院,他就任洞主,到處請名師,請皇上賜匾額等,並且置辦學田,供養貧困學子,並且親自訂立學規,即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教規》。《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對教育目的、訓練綱目、學習程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確的闡述和詳細的規定,它不僅成為後續中華封建社會700年書院辦學的模式,而且為世界教育界矚目,成為國內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課題。

在朱熹52歲時,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合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書」;且「四書」被定義為封建士子修身的準則,而且《四書》構成了朱熹完整的理學理念,自元至明清時期,《四書》長期為歷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為治國之本流傳于世。

朱熹對于教育思想的論述影響深遠,他把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8-15歲為小學階段,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學習初步的文學知識,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跟今天我們從小教育孩子的理論是比較相像的;15歲以後為「大學」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本該有的因果關係;可以說,他的教育思想在當時是比較先進和科學的。

可以說,朱熹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他的理學思想,還有他的做官清廉,為人方正,以及為教育事業和文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這在後世中是無法被抹除的。

圖片來源于網路

三:理學大成,成就非凡

朱熹是宋朝儒學中的集大成者,更是宋朝的理學家,他是「二程」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他曾經提出 「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

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文人無疑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朝理學之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被尊稱為官學,而他本人則直接與先賢孔子比肩,被後人稱之為: 「朱子」

朱熹的理學理論分為四個方面,分別為: 理氣論、動靜觀、格物致知論以及人性二元論

他認為理是事物的規律,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且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性的準則高于一切。

他認為「動」和「靜」是一陰一陽,相輔相成的存在,他探討了事物的成因,把運動和靜止看成一個無限連續的過程。

在格物致知論中,他認為人,只有達到「格物致知」,方可進入聖賢領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熹講「格物致知」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聖賢的高度。這就是朱熹自己所說的:

「凡人須以聖人為己任」。

圖片來源于網路

他的理學思想深邃而清澈,直指封建社會的核心問題。簡單來說,他的理學思想就六個字: 「存天理,滅人欲。」

他認為人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所以看不清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因此不能體悟到天地之理,要想找到萬事萬物的共同之理,就要去除人的欲望。

這就是朱熹理學思想的核心,在今天看來,人是不可能完全放棄自己的欲望的,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等都是人的欲望的一種體現;但在當時,朱熹提出的要想治國平天下, 首先得修身,連自己日常的欲望都控制不了,更遑論治國平天下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不然他的思想也不會被元明清三代統治者所延續。

朱熹在儒學眾多地位非常之高,他從小善于思考,善于提問,長大之後又一直任職于基層,離百姓最近;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幾十年的著書立說,使他最後孕育出一套跨時代的理學體系,成為那個時代最閃耀的文學大家。

可以說,朱熹理學理論的誕生,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思想體系,他本人也受到了朝堂乃至于民間百姓的愛戴和尊崇,地位崇高。

圖片來源于網路

四:慶元黨禁,醜聞不斷

朱熹無疑是中華歷史上最閃耀的一顆「明星」,受萬人膜拜。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文學大家,半生都被人捧得高高在上,卻在自己晚年的時候被爆出了「不堪入目」的醜聞,直接被打入塵埃,讓他的那些崇拜者們,粉絲們心靈崩潰,無法接受。

這場「醜聞」來自于當時監察禦史沈繼祖的爆料: 「不孝其親」、「不敬于君」、「不忠于國」、「玩辱朝廷」、「為害風教」、「侵吞人財」等。

意思是說朱熹此人對父母不夠孝順,對皇帝不夠尊重,對國家不忠誠,並且帶壞朝廷風氣,危害青少年而且侵吞他人財產等。

沈繼祖一共爆料了朱熹「十大罪狀」,但是最為致命的有兩條, 「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以及 「家婦不夫而孕」,這兩條涉及到道德犯罪。

朱熹作為當時時代的思想大家,文人典范,學術地位極高,而他自己更是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而沈繼祖的爆料正好跟朱熹的思想是相悖的,朱熹在道德方面「作奸犯科」;

由此可見,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朱熹自己都做不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又怎麼能夠指導別人呢。

圖片來源于網路

就是這兩條罪證,將朱熹直接打落神壇,一時之間,朝中官員紛紛指責朱熹,民間更是議論紛紛,不亞于一場8級大地震,人們紛紛抨擊朱熹衣冠禽獸,表裡不一;而此時的朱熹,已經是一位60多歲高齡的老人了,而在這個年紀,爆出這樣的驚天大料,無異于一場大爆炸,炸得當時的文學界慘不忍睹;整個京城,一夜之間,傳遍著朱熹這位「精神領袖」

的風言風語。

作為一個60多歲高齡的文學家大拿,在他晚年的時候,爆出這樣的事情,確實讓人意外和驚歎;但是,為什麼朱熹高風亮節了一輩子,卻在晚年的時候遭遇這樣的事情呢?當時的社會又是怎樣的?為什麼沈繼祖要這樣對待朱熹,直接把他打落神壇,他的爆料是真實的嗎?這中間又有哪些故事呢?

事情要從南宋歷史上一起著名的政治事件說起,這起著名的政治事件就是 「慶元黨禁」

西元1194年,宋孝宗逝世,繼位的宋光宗因為生病不能主持葬禮,而就在這時候,樞密院趙汝愚發起了一場宮廷政變,擁立宋光宗的孩子趙擴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宋甯宗,而這場事變,歷史上稱之為: 紹熙內禪

當時宮廷內臣韓侂胄也參與其中;事變成功之後,有從龍之功的大臣肯定要論功行賞,韓侂胄希望能夠做節度使,而這個事前就已經商議好的職位被趙汝愚給駁斥了;韓侂胄只能做一個樞密都承旨,而趙汝愚卻被升為右相;因此,韓侂胄開始嫉恨趙汝愚。

而朱熹的倒臺,也是由此開始的。

圖片來源于網路

朝廷之中,以趙汝愚為首的「道學派」和以韓侂胄為首的「實幹派」開始了權力爭鬥,繼而釀成了南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大規模禁錮道學的運動: 慶元黨禁。

而韓侂胄要想推倒趙汝愚,就必須先從朱熹下手,因為朱熹是趙汝愚推薦入朝為官的,他們算是「道學派」的領袖人物;趙汝愚是當時的宰相,位高權重,不好直接動手,只能先剪除他的羽翼;所以,韓侂胄決定先對朱熹動手。

于是,西元1196年,發生了上面監察禦史沈繼祖彈劾朱熹的事件。

雖然沈繼祖的指控沒有實際的證據,古代的監察禦史在彈劾官員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靠一張嘴把人說死,真要去追根溯源的找證據,大多數是很難找到的,只看你的指控是不是符合當權者的利益和心理。

而這次實幹派的反撲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宋甯宗看道學派的那些人不順眼,趙汝愚以及朱熹這些「道學派」的人整天在他耳邊嗡嗡的叫喚,說一些大道理,這是對皇權的束縛。

而作為古代的帝王,都不希望自己的皇權遭遇束縛,所以宋甯宗很討厭朱熹那一幫人,他才不會關心沈繼祖的指控真實性有多少,只要能夠把這些蒼蠅從他身邊趕走就行了。

再加上實幹派一直在推波助瀾,誣陷趙汝愚要擁立光宗復辟;這個時候,真相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皇帝要的不是正義,而是自由。

而在「慶元黨禁」運動中,趙汝愚也被罷官流放,第二年,被流放的趙汝愚就直接暴斃在路上了;

趙汝愚的死對道學派的打擊是毀滅性的,道學派已經沒有了領頭人,成為一片散沙,直接被皇權摁上了「偽學」的帽子,道學也被列為了「禁黨」。

而針對朱熹的一系列動作,也是實幹派蓄謀已久的,畢竟像朱熹這樣的當代大儒,都是很有風骨的,他們是寧死不彎的性格;因此在精神上摧毀他比摧毀他的肉體更有效果。

朱熹沒有如沈繼祖上書的那樣被斬首示眾,只是被罷官。但是,由于朱熹是一代「大家」,他的門徒遍佈天下;他自己雖然被罷官了,但他的門徒卻跟著倒楣了,大量的門徒被逮捕入獄,或者被流放;而此時的朱熹已經被罷官,沒有任何的權利,所謂樹倒猢猻散,也沒人在這個時候去解救他的那些門徒;因此,「慶元黨禁」事件,朱熹不僅自己被免職,他的門徒也被一網打盡。

唯一的希望就是朱熹自己站出來澄清事實的真相,跟實幹派抗爭。

可是,就在大家滿懷希望的等待朱熹站出來一鳴驚人的時候,迎接大家的,卻是新一輪的絕望,因為朱熹承認了這些事情。

朱熹寫給宋甯宗的謝表上只有一句話:「諒皆考覆以非誣,政使竄投而奚憾」。

意思是什麼呢?是說你既然說的有模有樣,想必不是在誣陷我,是有證據的,那應該是真的。

這句話看似是在調侃,是在提醒皇帝,但「非誣」兩個字也就意味著朱熹承認了這些事,坐實了自己的這些「黑料」。

圖片來源于網路

朱熹的發聲就如同現在的明星被曝光醜聞一樣,社會反響巨大,粉絲直線下降,信仰倒塌者無數;而朱熹,也被淹沒在一片聲討的浪潮中。

這件事情之後,緊接著,民間又傳出了朱熹的一條勁爆緋聞:說是朱熹在台州做官的時候,因為一個娼女,跟同僚爭風吃醋,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最後,朱熹更是接連上書六份,彈劾同僚唐仲友跟娼女嚴蕊之間行為不檢點,有傷風俗。

傳言朱熹因此把娼女嚴蕊抓起來嚴刑拷打,逼迫其承認跟唐仲友之間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但是嚴蕊雖是娼女出生,卻性格剛烈,抵死不從,最後連皇帝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派人調查此事經過;

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但在當時傳得很傳神,對于朱熹的打擊更是嚴重至極,民間聲望更是一跌再跌。

慶元四年,朱熹已經快70歲了,他正式向宋甯宗提出辭呈,致仕回家,在朝堂一片鄙夷的目光中以及民間的一片聲討聲中,朱熹黯然推出政治舞臺。

那麼,沈繼祖的「爆料」是真的嗎?朱熹真的曾經娶了兩個尼姑為妾嗎?還帶著她們到處晃悠;他兒子去世之後,他真的「扒灰兒媳」致使兒媳懷孕嗎?

圖片來源于網路

五:萬念俱灰,黯然離世

朱熹辭官隱退之後,就開始了隱居生活;但是晚年的朱熹是比較慘的,他被各種疾病困擾。

西元1199年,朱熹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于是在他病情惡化,生命垂危之際,他加緊時間整理著述,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將自己生平的理念整理成稿,傳承下去。此時的朱熹,左眼已經完全失明,右眼也已經快要看不見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想的依然是把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

西元1200年的一天,朱熹正襟危坐,整理衣冠,安靜的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朱熹是中華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朱熹是被罵死的。

西元1200年3月,71歲的朱熹在血雨腥風的 「慶元黨禁」運動中永遠都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人世間。

關于朱熹的那些「黑料」是真是假,一直到朱熹溘然長逝的那一刻,都是一個謎團,但人們更願意相信那是真的,因為朱熹自己是承認的。

對于古代像朱熹這樣的儒學大家來說,成為聖人,恐怕是他們一生追求的目標;如果朱熹沒有在晚年遭遇這一場風波,我想他一定是能夠和孔子比肩的一代儒聖;可惜,他在晚年遭遇的這一切,直接把他打落塵埃,不僅與聖人失之交臂,還因此直接跌落凡塵,成為一個制定道德標準的人,卻不遵守人倫道德的典型代表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圖片來源于網路

那麼,朱熹的那些「爆料」是真的嗎?他是被冤枉的還是確有其事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事件來源分析;朱熹睡兒媳,娶尼姑的事情是記錄在哪裡呢?很多人沒有關注這個事情,其實朱熹的這個事件是被詩人葉紹翁記載在他的《四朝見聞錄》中,也就是說,這個事件最開始是被葉紹翁記載下來的,縱觀全書,我們能夠發現,葉紹翁只是記載了這件事情的經過,並沒有過多發表自己的意見,沒事說朱熹這件事是被冤枉的,也沒有落井下石潑髒水,那麼葉紹翁作為歷史上有名的詩人,在記載這件事的時候,沒有自己的見解,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葉紹翁記載這件事真實目的,就是為了日後能夠真相大白,還朱熹一個公道,之所以不發表自己的見解,是不想有傾向性,讓後人覺得葉紹翁厭惡或者喜好朱熹,所以才會這樣說,目的是方便後人為朱熹洗白。

其次,沈繼祖的證據;沈繼祖是什麼官職?他是監察禦史,監察禦史是言官,宋朝的監察禦史就是一個靠嘴殺人的角色,這幫人不管事情的真假,不管原因,真相,什麼都不管,就是上奏,反正說錯了他不用承擔任何風險,他也不用去收集證據什麼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要說證據,還真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朱熹在寫給宋甯宗的檢討書上說了一句: 「既然你這樣說,那一定是有證據的了。」這分明就是一句自嘲,目的是要告訴皇帝: 「你去問問他證據是什麼,沒有證據就是冤枉啊。」

再次,後世人的評價;在後世之中,康熙皇帝對于朱熹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這句評語,直接讓朱熹站在了「神」的位置上,足以跟歷史上的聖人比肩了。

南宋詩人陸遊也說: 「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耄,神往形留。公歿不亡,尚其來享。」可見,他是不相信的。

甚至于傳言明太祖朱元璋主動要做朱熹的孫子,因為他們都是「朱」

姓,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熹的推崇程度。

圖片來源于網路

如果朱熹真的做了哪些有損人倫道德的事情,他也不會得到後世這樣高的評價,由此可以推斷,對于朱熹的那些「黑料」,其實是無中生有的。

然後,宋甯宗的態度;朱熹最後得到的處罰是什麼,只是被罷官而已;如果朱熹真如沈繼祖爆料的那樣不堪,引起了朝堂和民間那麼大的聲浪,作為一個思想道德敗壞的「偽君子」,他的下場絕不會好,斬首示眾都是輕的,很大的可 能是被滅九族的,因為這裡面涉及到欺君之罪。但是朱熹不僅自己沒有被斬首,也沒有禍及家人。

從宋甯宗的處置態度上可以看出,宋甯宗是知道朱熹是被冤枉的,所以他也沒有去讓人證實這件事的真偽,只不過他需要朱熹推出政治舞臺,不要擋他的路,他的目的不是殺了朱熹,只是希望朱熹給自己讓路。

最後,沉冤昭雪;朱熹的案件是9年後得到宋朝沉冤昭雪了;9年後,宋理宗發佈詔書,追贈朱熹為太師、信國公,並且提倡人們學習他的《四書》,公開聲明朱熹的學說不是「偽學」,而且也為他的門生平反了。

除此之外,元朝修訂了宋朝了歷史,在《宋史》一書中,明確記載: 「二年,沈繼祖為監察禦史,誣熹十罪,詔落職罷祠。」由此可見,其實在後世中,作為統治者都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給朱熹洗白。

圖片來源于網路

其實說到底,朱熹之所以被打落神壇,是由于政治鬥爭的結果,他如果不是政治家,只是民間一個大文豪,他也不會是這樣的結局,只不過他作為政治家,正好又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所以這樣的結果也是註定的。

這也是為什麼朱熹在上表給皇帝的檢討書中壓根沒有為自己辯解,痛痛快快的承認了這件事情;因為他知道,他再辯解都是沒有用的,這是大勢,他根本無法抗衡,再繼續跟皇權唱反調的話,他的結局只會更加淒慘。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皇帝煩透了他們這些道學派的人,正好借著實幹派的手,把他們打落塵埃,你越反抗得厲害,打壓就會越嚴重;而朱熹,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的那些黑歷史,都是憑空捏造,只是「慶元黨禁」運動鬥爭中的一些手段罷了;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才發現,朱熹的名聲,其實是完完全全的犧牲在這一場政治鬥爭中了,是那些別有用心的政敵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目的,對他進行的一場污蔑的言論。

而歷史的真相,就這樣被當權者所掩蓋了。

圖片來源于網路

後記:

北宋朝代距離至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實際上當時發生的事情後人是不可能完全知道真相的;但是通過零星的史籍記載,我們能夠分析得出一些事件大致的輪廓的和真相。

但我相信,像朱熹這樣的一代文學大家,他畢生的夢想想必是成為像孔子那樣的聖人,所以他肯定是注重自己的名聲的;至于當年的那些「黑料」,只是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為了打擊政敵,無所不用其極,所以朱熹被扣上了「道德敗壞」的帽子。

但不管最終的真相是什麼,作為後人的我們,研究歷史,要用可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人物,要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歷史事件;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但我們也要知道他們為中華民族所作出的貢獻。

如果最終要給朱熹這樣一代文豪作最終的蓋棺定論,對于我個人來說,我想錢穆先生的評語是比較合適的:「 在中華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華學術思想史及中華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