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種出路:
1.做生意
2.體制內閑差
3.全職太太
4.專職投資
1.做生意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很多人想逃離朝九晚五的工作選擇創業,最后過上了朝五晚九的生活。嚇得很多人不敢創業了。
我作為一個創業5年多的人,我覺得這個段子還是有偏頗之處。我自己當年就是不想上班,所以選擇了創業。說來好笑,創業之后掙多少錢都是次要的,最大的成就感其實來自于:不用去上班了。
再后來在業內有點名氣之后,其實時不時都有獵頭來介紹大集團的工作,我都不問職位、薪酬,配不配漂亮女秘書,直接就拒絕了。創過業的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回去上班。
關于創業忙不忙,累不累這事兒,其實也看具體情況。
首先是分行業,如果你做餐飲什麼的,比如開個面館,那確實是很辛苦,每天三點就得起床和面,不信你看李海潮。
有的行業相對就沒那麼累,笛友會有個笛友是做苗圃生意的,她說一年就兩個月有活兒,兩個月賺夠三四十萬,其他時間就玩。
其次也看階段。前期往往比較累,特別是開店類的,要應付顧客、店員、供應商、工商、地痞流氓的各種事情,有個老笛友喜洋洋做按摩店的,他說前一年半每天忙到凌晨4點。但是生意一般進入正軌,有穩定現金流,下面的人能夠基本把這攤子事兒撐起來,就會輕松很多。很多老板其實也就工作半天,上去去公司轉轉,下午就到秘書家里了。
再有呢,心態還是不一樣。比如笛嫂,以前在房地產公司上班的時候,稍微加個班就怨聲載道,周末出個差眼淚都要掉下來。現在自己創業了,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點,但是非常開心。因為自己賺的辛苦錢都到了自己兜里,不像打工忙半天不知道為了啥。收入又高做的又是自己喜歡的事,除了老公丑點,生活基本沒煩惱。
所以我覺得做生意,真是很多不想上班的人的出路。當然,如果你沒有創業經驗,盡量不要選擇那些花錢的項目,找一些不花錢,自己相對熟悉的項目來做。
比如培訓班、醫美中介之類。即使沒做起來也賠不了什麼錢,如果不知道有哪些,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2.體制內閑差
在體制內做一份閑差,名義上雖然是上班,但很多時候真不用去單位,也算某種形式的「不上班」。我有個朋友在電力局,經常翹班,也沒啥正經理由,不想去就在家里看電視看一天。而且人家還當上了組長,因為組里其他人翹班翹得更厲害。
要找到這種待遇不錯的閑差,要麼有運氣,要麼有關系。我那個電力局工作的朋友,雖然頭髮都快掉光了,但是運氣特別好,畢業后就找到這麼好的工作。本校本專業的學弟學妹,就再沒有誰有他這麼好的運氣了。即使退一步,待遇不行,但是閑,很多人也能接受。
當然,體制內不是所有工作都這麼閑,也有忙的,也有加班的,但是不至于996,總體強度還是比在民企、外企打工輕松一些。
很多人不追求大富大貴,注重安全感,向往閑適的生活,這種情況進體制內還是非常合適,特別是女生。另外,也不要覺得進了體制內這一輩子就被框死了,時間多可以考慮做個副業,今天搞搞代購,明天打打新股,賺點零花錢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3.全職太太
雖說全職太太理論上是個選項,但是我不是很推薦。哪怕因為生孩子、帶孩子當幾年全職太太,孩子大了還是要考慮上班,或者做點啥。
即使家里不差錢,在家里悶久了其實也難受。天天住大別墅吃龍蝦,也就那麼回事。而且沒有收入也會影響你在家庭中的地位,即使老公不出軌、不貪玩、不因為你沒掙錢而言語怠慢,也難保婆婆小姨子說些閑話。
現實生活中可沒有那麼多顧佳,做做蛋糕就能幫老公拉來大單子,再說顧佳在《三十而已》里其實不太像一個全職太太,更像一個垂簾聽政的幕后操盤手。
現在很多寶媽去做社交電商,我覺得沒啥意義,反正也賺不到錢。從普適性的角度來講,可能還是找個離家近一點,強度沒那麼大的班上一上比較切合實際。因為做求職培訓的關系,接觸到很多因為生孩子在家閑了幾年準備重回職場的寶媽。剛開始可能對于重回社會是有點恐懼,但是一旦邁出了第一步,慢慢的就會走上正軌。生孩子都不怕,其他事兒都是小菜一碟。
4.專職投資
我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個小組,特別有意思。
就是一群不想上班的本地小年輕,想出一個「財務自由」的辦法,就是存個10萬塊錢,然后把班辭了。十萬塊錢理財,按年化5%計算,一年也有5000左右的收入,住在家里,吃飯睡覺都不花錢,剩下的消費壓縮到極致,一個月幾百塊錢也夠用了。
專職投資這個事情,聽起來很浪漫,又能掙錢,又很自由,還是很多家企業的「股東」,但不適合大多數人。為什麼呢?一是你技術不行,二是你本金太少。
我覺得至少吧,你如果要全職做投資,不管你是賣基金、炒股還是炒黃金、白銀、期貨。至少要拿得出一百萬的資金出來。
為什麼是100萬呢?
其實我都是往少了說了。你覺得你做這行平均年化收益能到多少?能到15%就不錯了吧。有的人說我股票上個月就漲了30%,但是你不能這樣算,你也有虧的時候,你得把時間線拉長了算個平均。巴菲特幾十年平均下來每年也就20%出頭,你能做到15%已經很牛逼了,至少是王多魚級別。
100萬的資金,假設做到15%的年化收益,已經很高了吧,其實就是一年賺15萬。
但是你要考慮到現在通話膨脹率大概是7%左右,實質收益可能就只有8萬,平均到每個月就六七千塊錢,也其實就是個生活費而已。
有位笛友,還是我電子科大的校友,之前在華為工作了十幾年,這兩年辭職開始全職炒股。這種手里有個幾百萬現金再來炒股,我覺得還相對比較合適。但如果你手里就是十幾二十萬來回倒騰,還是不能全職做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