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雲: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風水輪流轉,世事難預料。
曾經看不起的人,可能一朝得志,飛上枝頭變鳳凰;
曾經嘲笑的人,可能平步青雲,得財又得勢。
林清玄說:
「唯有謙卑,才配得上你過人的智慧。」
人生一世,誰也不用看不起誰,而是應當懷揣一顆謙卑之心。唯有謙卑地低下頭,不斷修行,方能自由行走四方。
《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句話引人深思: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驕奢淫逸,是一個家敗落的開始;而狂妄傲慢,是一個人衰敗的開始。
音樂指揮家沃爾特·達姆羅施分享過一段親身經歷:
在沃爾特20多歲時,他的音樂造詣就已經聞名全國,無論到哪裡巡演,都充滿了鮮花與讚美。
接著,他洋洋得意起來,自以為在音樂界的地位已獨一無二,無人可撼。
直到有一天,在樂團排練之前,沃爾特發現自己忘了帶指揮棒,正要派人回家去取。
助手對他說:
「向樂隊其他人借一根不就行了?」
沃爾特當時想:
「別人怎麼會有呢,這裡面不就我一個指揮家嗎?」
然而,他看到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和鋼琴手,各掏出了一根指揮棒。
他突然明白了:原來這個世界沒有他,也可以照常運行。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正等著取代他的位置。
思想家培根曾說:
「最大的諂媚者是一個人的自我。」
在一個人的成長路上,不妄自菲薄,很重要;
但一旦被高傲遮蔽了眼睛,就會多了自以為是,少了自知之明。
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高估自己,不僅是做人的姿態,更是人生的智慧。
生活中,常常見到一些狂妄自大的人。
有著一定的錢財、權力或者名聲,便自以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
俗話說: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
當一個人開始變得目中無人,自以為是,那災禍很快會找上門來。
就好比,重慶的那位「年度最狂」女司機了。
當她開著一輛紅色保時捷試圖在斑馬線上準備掉頭,被後面一輛黑色車輛攔住而無法繼續。
隨後,保時捷女司機下車,與黑色車輛的車主在馬路上理論,不料,她一言不合就給了男車主一耳光。
更不料,男車主也沒手軟,很快掌摑還擊,女子頭上白色帽子還掉落在地上。
這件事在網上迅速發酵,隨後,交通部門介入,媒體也紛紛跟進。
一經調查,原來女司機的丈夫是當地的派出所所長,她本人在生活中一向張揚跋扈,橫行霸道。
一年就高達35次違章,此次的斑馬線掉頭,就可見她對交通規則的漠視。
女司機最後為自己的「狂」付出了代價,她劣跡斑斑,名聲敗落;
而她丈夫,也落得停職調查的下場。
古人講:
「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意思是,上天想讓一個人毀滅,會先讓他變得驕狂、狂妄自大。
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紛爭。
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謙卑的人,如春風般溫暖人心。
他們虛懷若谷,善待每一個人,自然能交好人,積好運,人生路越走越寬。
左宗棠有句名言: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意思是,看問題要有長遠的目光,待人接物要謙遜溫和,凡事留有餘地。
境界越高的人,在處世方面,越是謙卑樸實,而不是盛氣淩人,傲慢無禮。
曾經去過一個講座,講師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法學專家。
所以很多人慕名而來,座無虛席,還有很多人站著。
不過,由于飛機延誤,那位講師沒能準時到達。
又過了一會,看到他匆匆忙忙地趕到現場。
他先向講堂裡的近千名同學深深地鞠躬,表示歉意。
然後,再向站著的聽眾,表示感謝。
講課結束後,他又深深向在場的人鞠了一躬。
那場講座的具體內容,已經記不太清楚,但他身上謙卑的態度卻歷歷在目。
在同學面前,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專家而高高在上,而是保持平等的姿態。
他更考慮到了每個人的感受,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歉意。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驕傲和個人主義常常大行其道,失去了尊重他人的觀念。
事實上,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是骨子裡有堅強,言行中有教養, 交往中有包容,心底裡有善良。
唯有認識到自己的平凡,能力的有限,並心存謙卑,才是一個人靈魂高貴的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