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曾說:「自作聰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裝傻的人才是真聰明。」
人生路遠,浮世繁華,處世漸久,慢慢發現:越是炫耀才華,越是得不到尊重;
越是彰顯能力,越是難免尷尬;越是攬功自居,越易讓人瞧不起。
真正光芒閃耀的人,少有逞強和張揚,而是玉韞珠藏,暗暗發光。
曾國藩說:「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擁有智慧的人,都略顯笨拙,因為他們懂得:才不盡顯、話不說滿、功不全邀。
內地演員袁泉曾在採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個明星,我也沒有覺得自己身上是有星光的。演員身上的那一點點星光,大多數時候是角色帶給你的。
當你從角色、從螢幕走下來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生活中是不需要任何高光的,演員真的只是一個職業的標籤而已。
她把身上的星光歸于角色本身,僅視自己是一個普通的演員。
隱匿起頭頂的光環,在話劇的舞臺上不斷鑽研深耕,練就真本事。
她是中國戲劇界梅花獎、學院獎、金獅獎大滿貫得主,是最年輕的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成員。塑造過很多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卻從未提及過自己的專業和努力。
亦舒曾說:
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別人自己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
不刻意顯露才華,本身就是一種才華。
有人會說,在紛繁復雜的關係裡,不去展示自己的優秀怎能被發現、被推舉。
但其實,每一刻的認真,每一次的認可,都暗暗成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資本。
不需要把才能全盤托出,因為真正的見識,不在表面上,在骨子裡。
而這份智慧和優雅,終會成為一封長效的推薦信,幫助我們走得更寬更遠。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被外界的利益裹挾,而是始終堅持內心的選擇,時刻保持清醒和克制,不忘來路、不改初心。
上個月,本應升職的張哥反被降了薪,只因他自己的一句話。
年初召開業務發展會時,老闆提出今年上半年形勢嚴峻,利潤目標很難達成,特向總部申請降低考核指標,待形勢好轉再做調整。
這個消息讓神經緊繃的各部門經理,愁眉終于舒展開來。
不料,坐在一旁的張哥忽然站起來,信心滿滿地說:「別的部門我不管,我們部門的指標不用降,年中保證完成任務。」
前年,張哥的部門在業務整體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開掛般地接到兩個海外運輸的項目,平穩運營了兩年,沒想到今年很意外地都沒有中標。
痛失兩大客戶,張哥部門的利潤距離目標遙遙無期,當初的信誓旦旦,如今也著實成了他的難堪。
不僅自己沒有完成當時許諾的任務,也影響了全公司的指標達成,原定好的升職很無奈被降薪取代。
話說得太滿,最後的尷尬結果,只能由自己買單。
心理學上的「達克效應」指出:能力欠缺的人,容易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準,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一個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就容易忽略客觀的風險,一時間忘乎所以,高調顯示自己的聰明,卻一不小心就暴露自己的愚蠢。
只有斂藏鋒芒,專注積聚力量,才能日益精進,不再慌張。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打腫臉充胖子,去承諾無法掌控的事情,而是說話留有餘地,懂得找好退路。
《菜根譚》中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齊景公時,「齊邦三傑」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因有拓疆開邊、斬龜打虎救主的功勞,便挾功恃勇、怠慢公卿、內結黨羽。
齊相晏嬰深感憂慮,于是要除掉他們。
一天,晏子摘了兩個桃子,對三人說:「你們誰的功勞最大,就吃一個桃子。」
公孫捷先上前,說自己親手打死一隻吊睛白虎解救了主公,晏子給了他一個桃子。
古冶子不服,說自己在黃河中殺掉一隻巨龜救了主公性命,于是,得到了最後一個桃子。
此時,田開疆站起來說他曾帥師征服徐國,為國家奠定了盟主地位,自己的功勞最大。
可無奈,已被其他二人搶了先。
晏子說:「桃子已經賜完,只能等熟了再賜。」景公也說:「田將軍的功勞最大,可惜說得太遲了。」
田開疆以為這是一種恥辱,功大反而得不到桃子,于是揮劍自盡。
古冶子和公孫捷相繼因功小食桃而感到恥辱也自盡身亡。
三位將士惑于功利而相爭,都想把最大的功勞歸于自己,最終陷于晏子的計謀,落得羞辱而死的下場。
齊相手裡的桃子,就如當下的功名利益,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不吝誇大自己的貢獻,不惜踩低別人的辛勞。
我們身邊常會出現,添磚加瓦時不見人影,論功行賞時沖在最前的人。他們看似聰明,實則狠狠地出賣了自己。
因為,一個人付出了多少,不光自己知道,所有人都會看在眼裡。
所謂功名,也不是想邀就能邀得來,想攬就能攬得下的。
身上有光的人,從不需要吹滅別人的光亮。
真正聰明的人,是腳踏實地努力,默默無聞地付出,不爭搶、不邀功,只待水到渠成,順其自然。
老子說:「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
我們常常以為,有才華不顯露,有能力不展現,有功勞不索要都是笨拙的表現,要知道,沒有哪一種光可以被遮擋,也沒有哪一種金子會不發光。
願我們,都可以看清世事變化,做個會裝傻的聰明人。
放低身段,贏得尊重;放低位置,認清自己;放低姿態,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