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話,可以從心理上徹底摧毀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改變一個人。
前些日子,參加企業家私董會時,我分享了一個觀點:
為什麼你對某位高管態度那麼差?你還相信不管你怎麼罵他,他都不會走?因為你「以為」你們之間已經進入了「親密關係」。
就像夫妻,就像父子。
你在外面,常常是最好的一面。可是一回到家,就徹底放鬆了。我們對最親的人,總是最放肆。對最親的人說最狠的話,對陌生的人說最客氣的話。
為什麼?
因為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怎麼樣,他們都不會離開。
我們放肆,不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而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降低了。
可是,你憑什麼認為他們一輩子都不會離開?他們就該被你罵嗎?想過沒有,你自己不就是離開了曾經的老闆,出來創業的嗎?
在親密關係面前,不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他們值得你認真對待。
而「認真對待「的背後,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而是需要花費一生進行修煉。
修煉什麼?
「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 就是理解別人,站在別人的出發點思考問題,將心比心的能力。
「他為什麼反對你?」,「他為什麼支持你?」,「為什麼他看上去這麼友善?」,「而他看上去那麼不可理喻?」
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讓對方感到舒服,順應人性,這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能讓你面對委屈時不至于紅眼睛,面對挑釁時不至于紅脖子。 能讓你在面對復雜溝通時,不淪為情緒發洩的奴隸,而是成為駕馭情緒的主宰。
有次在深圳參加完活動,參加完坐區間車去廣州南。參加第二天,另一個機構的活動。
到站後,打電話給專門來接我的人。
他說:我在什麼什麼路上。你一到這條路上,就看到我了。
我說怎麼走?
他說,你從出口出來,然後怎麼轉怎麼轉。
我站在區間車站出站閘機口,看著偌大的大廳裡的指示牌,無數內部設施,通往外部的,只有東廣場,西廣場。
我問是去東廣場,還是西廣場?
他說,反正是從出口出來,然後怎麼轉怎麼轉。
我立刻明白了。這又是一個「同理心缺乏癥」的患者。
什麼叫做「同理心缺乏癥」? 坐在他的車裡,站在他自己的視角,只能看到廣州南站,有一個出口。他知道自己在出口的左側。但是,他沒有想過,廣州南站可能不止一個出口。
從出站閘機,怎麼才能到他那個出口。
我忍不住問:你知道廣州南,有幾個出口嗎?我現在至少看到兩個,東和西。你是哪一個?
他不知道。
我抬頭看了看牌子,我能清晰看到一個牌子「計程車」。
我說:算了,我不去找你了。我找不到你。我打車去酒店了。
我花了3分鐘,上了計程車。
這件事情,我在深圳也遇到過一次。
一個專車司機說:您從出口出來,下電梯,就能看到我了。
我問幾號出口?
他說:啊?就是出口,你一出來就看到了。
我說,你知道深圳機場有多少個出口嗎?
他說,就是下面有很多車的出口。
他這麼說,是因為,站在他的視角,能看到旁邊有很多車。
我說:14號出口,15號出口,16號出口,下面都有很多車。你是哪一個?我能麻煩您走上來,看看您是在哪個出口嗎?
他以為「有很多車」是自己的出口區別于別的車的特徵。
其實不是。
就算是,我也要每個出口下去一趟,如果不是,再上來。
然後再下去,然後再上來,才知道哪個出口「有很多車」。
沒有同理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沒有同理心,連接人這件事情都做不好。
你所能交流、接觸人群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你能在這個社會中獲得的高度和深度,而同理心是這一切的基礎。
能透徹地理解對方,站在別人的出發點思考問題,這種底層能力非常重要。
什麼叫理解對方?當一個人在微信上找你,或者打電話給你,或者面對面跟你說話的時候,你能不能通過那麼一丁點的簡短溝通,就能夠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
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力。
這種能力既來自于你的同理心,也來自于你的人生閱歷、和背景知識的積累。
如果你純靠同理心和別人交流,你只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他是高興還是焦慮。但是你很難理解他為什麼高興,又為什麼焦慮。
但如果你同時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你就能理解這個行業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他在管理上遇到的挑戰是什麼?在發佈會上這個老闆最想傳達的資訊是什麼?
這個時候,對方跟你講三五句話,你就馬上能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
這叫做理解對方。
當你去客戶公司拜訪客戶,和客戶面對面聊天。面對面聊天,你能接受到更多的資訊,他的語氣、他的神情、他的手勢,他跟人溝通的方式,他是耐煩還是不耐煩等等,你會更容易理解對方想要什麼。
但如果是微信或者電話溝通,對方的很多資訊你就接收不到了。
這就需要更強大的同理心。
能夠理解對方,迅速知道對方到底想要什麼,這是一種核心能力。
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始終找不到對方的痛點和癢點,你就無法和對方達成合作。
更厲害的高手,是當對方自己都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你能夠幫他講清楚。
我舉個例子。有一次,一位學員問我:我如何給高管降薪?
聽到這個提問,我大吃一驚。因為降薪,相當于在「侮辱」員工。
你想想,他降薪了,回家怎麼說?老婆,我很努力,但是老闆給我降薪了。
他老婆會怎麼看?能怎麼看?
降薪,就是借家人的眼神,告訴這個員工你是一個「loser」,以此來「侮辱」員工。
他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對員工不滿。而降薪,只是他對員工不滿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他自己可能並沒有意識到。
于是,我接著問他,為什麼想給高管降薪?
他解釋說,他的公司快上市了,有一次接受媒體訪談,對方問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是什麼?
結果他的五個高管,回答得都不一樣。他特別惱火。
他天天在公司強調願景、使命、價值觀,結果他們身為高管,居然連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是什麼都不知道。
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所以他想給他們降薪。
你看,他真正的意圖,是因為受到了「侮辱」,所以想要「侮辱」回去,出一口氣。
但是,如果你直接問他:你是不是想要「侮辱」你的高管?
他肯定會回答:不是。
因為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意圖。
但是能透徹地理解對方,具備強大同理心的人,他甚至可以清晰感知到,對方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
這就是理解對方需求的同理心能力。
寫在最後
很多人不明白語言的殺傷力。
舌如劍,唇似槍。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
柔軟的舌頭,甚至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
別對最親的人,說最傷人的話。
一句話,可以從心理上徹底摧毀一個人。一句話,也可以成就一個人,改變一個人。
每當有人問我,你的寫作能力是怎麼訓練的?
我都會想起幾十年前的那個場景:
一個小男孩,在小學生報上讀到一篇作文,心血來潮也寫了一篇。他把這篇文章,交給了他的語文老師。
那個語文老師做了一件改變這個小男孩一生的事情。
她在課上朗讀了這篇文章,並表揚了那個小男孩: 寫得真好。
小男孩永遠記著那種感覺,像吃了5個雞腿、10個冰淇淋。
從此,他找到了一點點寫作的樂趣。
後來,國中寫詩,送給了美麗的老師;高中,給報社投稿,拿到人生第一筆稿費; 大學,寫散文集,印刷成冊;工作後,寫博客,寫出傳遍網路的《出租司機教我的MBA課》。
再然後,寫書,一本、兩本、三本、四本;
再再然後,連載專欄,《5分鐘商學院》……
每次倒帶過去,我都會想起那個場景:陽光明媚的下午,笑盈盈的語文老師,給全班朗讀作文。
她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一個孩子的熱情不經意間被點燃,激發了他體內的增強回路,甚至讓這個孩子一生都發生改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誇獎的話,你可以脫口而出。批評的話,你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