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軍曾告訴自己的學生:
「人這一生,要避開三樣東西,人前的貴氣,人後的戾氣,人上的傲氣。」
成熟且長久的關係,離不開做人的分寸。
真正有修養的人,人前不炫,人後不謗,人上不傲。
《老友記》裡有個情節,讓我感觸頗深。
剛剛升職的錢德勒,給要過生日的莫妮卡,準備了一條價值不菲的項鍊作為禮物。
快到莫妮卡的公寓時,他得知莫妮卡前一天被公司解雇了。
錢德勒立刻收起項鍊,轉而送上一盤空白磁帶,在裡面錄上莫妮卡喜歡的音樂。
朋友不解,那麼貴的項鍊,買了卻不送,豈不是浪費?
錢德勒卻回答:
「我送禮物是想讓朋友開心,不是讓朋友感覺過得不如我。」
分享喜悅,本是人之常情,可一旦過了度,便成為炫耀。
炫耀是一道耀眼的光,照亮自己的同時,往往會灼傷別人。
就如卡耐基曾說:「當你鋒芒畢露,周圍人就站在了陰影中。」
1848年,瑞士人蘇特爾在自己的農莊裡,發現一處金礦。
他立刻召集家人,告誡他們不要向外張揚。
蘇特爾的妻子卻認為,跟著丈夫窮苦多年,必須得揚眉吐氣一回。
她寫信給遠在家鄉的朋友,吹噓金礦如何讓自己變得富有,還在信封裡夾帶了幾顆黃金細粒。
生活窘迫的朋友收到信後,內心非常不平衡,紛紛動身前去淘金。
掘金的隊伍不斷壯大,無數人湧向蘇特爾的莊園。
短短幾天把廣袤的農場挖得一片狼藉。
蘇特爾的妻子這才追悔莫及。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在別人不如意時拔高自己,只會招致厭惡與猜忌。
馮驥才說過一段話:
「低調不是被邊緣化,更不是無能。相反,越是無知越是張揚,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調和安于低調。」
得而不顯,貴而不炫,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更是一種從容的狀態。
網上有個熱門話題:
「談談你步入社會後學到的東西。」
一條評論點贊過萬:
「永遠別在背後說人壞話,因為最後肯定會傳到那個人耳中。即使不會,人們也會疏遠你,聽你議論的人也不想某天成為被你議論的對象。」
為人處世的涵養,是懂得在任何場合,管住自己的嘴。
別人的事情,沒必要談論;他人的是非,沒資格評價。
一個總把心思放在別人身上的人,走到哪裡都不會受歡迎。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
達利歐曾招到一位芝加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並對其寄予厚望。
這位員工入職沒幾天,就認為部門經理的能力不行。
他不敢當面指出經理的不足,便常在私底下向同事抱怨。
有次吃午餐的時候,這位員工瞥見坐在不遠處的達利歐。
他立刻說起經理最近在項目上的一些紕漏,還有意調高自己的音量。
想讓達利歐在「無意中」認識到部門經理德不配位。
結果,達利歐對他的討論充耳不聞,還在實習期結束後辭退了他。
面對這位員工的質疑,達利歐嚴肅地告訴他:
「到了新公司後記住,如果有什麼話是你覺得不能當著別人面說的,那就永遠別說。」
有句話講得好,當面說壞話是不禮貌,背後說壞話是不善良。
所有交往都是相互的,如果不喜歡被人背地裡談論,又何苦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你的修養和層次,就藏在你講話的分寸裡。
遇事不評,知人不議,這是成全他人的名聲,也是周全自己的口碑。
儒學大師馬一浮說: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人最難得的修為,是見過天地寥廓,依然體諒卑微弱小。
福樓拜曾在報紙上,看到一位新人作家發表的短篇小說。
他很欣賞小說的構思和文筆,便主動聯繫了作者。
這位作家立刻邀請福樓拜來家中做客,一邊熱情地為他倒茶,一邊吆喝老傭人抱來他的文稿。
誰知因為地板濕滑,老傭人不慎跌了一跤,文稿散落得滿地都是。
剛剛彬彬有禮的作家,頓時氣得從沙發上跳起來,把老傭人罵得全身發抖。
此後2個小時裡,作家不斷在面對福樓拜時的笑臉,和轉向老傭人的怒容之間切換。
等到福樓拜要離開時,作家想讓他帶走未看完的文稿。
老傭人戰戰兢兢地要去整理。
作家喝止道:「住手,你還想再糟蹋一次我的文章嗎?」
他從老傭人粗糙的手中奪走文稿,然後恭恭敬敬地遞給福樓拜。
福樓拜將文稿推還給他,擺擺手說:「不用再看了,我已領略這些文字背後的靈魂。」
一個人的靈魂是否高貴,不是看他朝上的逢迎,而是向下的慈悲。
演員陳道明在給大學生做演講時,說過這麼一段話:
「上山的人,別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別人風光過,而你還在山下。山上的人,別瞧不起山下的人,指不定哪天爬到你的頭上。」
人這一生際遇轉騰,你今天的人生巔峰,興許是別人明天的墊腳石。
最為淺薄的,是位居人上,便目中無人。
每一次得勢時的傲慢,都是在為將來的自己挖坑。
惟有發自內心的謙和溫潤,才能獲得持久的尊重。
非常贊同一句話:
「與人為善的理解,推己及人的周到,是亙古通用的禮節。」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子,它便呈現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