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成為能夠掌控自己命運,令他人仰望的強者,但最後往往事與願違,活成了碌碌無為的庸者,越混越差。
那麼,有些人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庸者,與理想中的強者目標漸行漸遠的呢?
老話說的好,你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結局。
強者和庸者在為人處事方面,自然會有反差極大的行為。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盤點強者和庸者的四大典型區別。
有位朋友的家境不錯,家裡有兩個廠,上千號員工。
在一次閒聊中,得知他們家之所以能發達離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們村裡的一位叔叔輩人物。
當年,這位叔叔出去做生意,幾年時間掙到了不少錢。
回來後,他就鼓勵村裡人也出去做點生意,不僅幫忙出謀劃策,介紹關係,還以較低的利息借錢給大家創業。
他父親就是靠著這位叔叔提供的資金和關係一步步做起來的,而像他父親這樣發家的人不在少數。
這讓我想起了熱播劇《大江大河》裡的雷東寶,真正的強者往往都有著比較大的格局和胸懷,有利他之心,願意幫助他人。
而庸者在這方面的表現卻是截然不同,他們就像我之前寫「螃蟹效應」那篇文章時所講的那樣,見不得身邊的同伴向上走,看到有人爬上去了,他們總想著將對方拉下來,再踩上幾腳。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原因往往有三種:一是嫉妒心重,二是心眼壞,三是格局小,不懂「助人者,人助之」的道理。
總之,強者抬人,庸者踩人,這便是強者與庸者的第一大區別。
有道是,人生實苦,生活多艱辛。
在我們這漫長的一生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不管是誰,皆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有人能夠不被困難所綁縛了手腳,依然可以逆風飛翔,逆天改命,而還有些人則是被捶打得毫無脾氣,灰溜溜地繳械投降。
毫無疑問,前者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中的強者,而後者便是庸者了。
那麼,這兩種高下分明的人生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
答案是:強者在改變,庸者常抱怨。
庸者在遇到困難時,總是習慣去抱怨,吐槽命運的不公,怨恨自己的出身不好,環境不好,運氣太差。
總之都是外界的因素致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但就是不見他們有所行動。
而強者的表現則比較憨,他們很少會去抱怨什麼,而是選擇默默努力,想方設法改變現狀,活得像一名鬥士。
實際上,想要擁有美好的人生,真的需要有鬥士的態度,當你擺出一副與困難決鬥的架勢,困難往往就會落荒而逃。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
有位秀才進京趕考,住在一家客棧裡。
某天早上,秀才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
店主人很是不解,距離考試的日子還有兩天呢,為什麼現在就要回去了?
秀才解釋道,我昨天晚上做了個夢,夢中發生了三件事,我覺得應該意有所指,便一大早起來去找人解夢了。
人家說我這次肯定是考不上了,還不如早點回去。
店主人說,我也經常給人解夢,你告訴我都夢到了什麼。
聽完秀才的描述,店主人很認真地對他講,恭喜恭喜,你這次肯定能考上,然後就將夢裡的事一件件解釋給秀才聽。
秀才聽完,信心大增,覺得店主人說得確實更有道理,便決定留下來溫習功課,認真備考,最後果然考出了好成績,高中榜眼。
我想說的是,很多事情想做好,我們首先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能行,不要事情還沒做就打退堂鼓,看低自己,給自己設限。
強者多自信,庸者多自卑,這便是強者和庸者的第三個典型區別。
人吶,越自信,越幸運,越能發揮出真正的實力,反之亦然!
曾在商場裡見過兩個人發生爭執,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較量。
一個上躥下跳,罵罵咧咧,就那麼幾句發狠的話在嘴裡重復來重復去,情緒激動得不行,而另一個卻是雲淡風輕,說話有理有據,不急不躁,邏輯清晰。
雖然不是很清楚他們之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單從兩人的表現來看,已經高下立判。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
在遇到問題時,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做到沉著冷靜地應對,而且他們的內心通常也都比較強大,不會輕易生氣,能屈能伸。
而庸者則不然,他們非常容易情緒化,容易被激怒,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內心脆弱且敏感。
實際上,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時是需要戒掉情緒的,不能由著性子來,因為比情緒更重要的還有很多。
強者從容,庸者易怒,這便是強者與庸者的第四個典型分別。
從今天起,請做一個情緒穩定,內心強大的大人。
上面所分享的這四點,不僅是我們自我審視的標準,也是識人的尺規。
努力成為強者,多與強者走在一起,這便是餘生要做的兩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