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代表著現在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
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
日本一直備受矚目:1901年以來,日本是歐美以外獲獎最多的國家。
本世紀以來,獲諾獎的日本科學家已有19人,相當于每年誕生一位獲獎得主,而且大部分是「硬」諾獎。
為什麼日本人能做到?獲諾獎的秘訣是什麼?
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物理學家江崎玲于奈就此反思並總結了5條獲獎秘訣,又稱「江崎黃金律」。
接下來,簡單介紹下這位諾獎得主「江崎玲于奈」,並就其提出的「江崎黃金律」做詳細的闡釋,給追求創新力提升的各位一點啟發。
江崎玲于奈,日本知名物理學家。
1925年生于大阪,1947年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神戶工業有限公司,1956年轉至東京通信工業有限公司(現索尼公司),次年通過
江崎二極體在半導體中發現量子力學的穿隧效應,並因此獲得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0年赴美國紐約IBM瓦森中央研究所;1969年開始著手人工超晶格物質的先驅性研究。其關于設計製造具有所期待特性的半導體量子構造的思想廣受矚目,甚至成為後來的納米科學的起源。
1992年返回日本,任大學校長。1998年起,兼任茨城縣科學技術振興財團理事長、日本新事業支援機關協議會(JANBO)會長、風險事業國民論壇會長、首相私人諮詢機構•教育改革國民會議議長、「21世紀COE專案委員會」委員長等公職。
著作有《創造的對話》、《個性與創造》、《培養、鍛煉創造力的方法》及自傳《極限挑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傳奇人生》
等。
江崎玲于奈在其自傳中對自己一生的評價是:
這一生,總算可以說是憑藉一己之力,揭開了自己人生之戲的帷幕,並一路披荊斬棘,開拓行來;這一生,借用克拉克博士的話,或許稱得上是「野心勃勃」的一生。
「江崎黃金律」又稱「五不原則」。
江崎玲于奈說,「五不原則」並非諾貝爾獎的充分條件,但是其必要條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條,不可受制于迄今為止的行事經驗與規范。如果甘受阻礙束縛而裹足不前,則無法指望發揮果斷的創造力。
即,要勤于思考,多問為什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下的方法是否為最優解?
讀過《思考,快與慢》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的大腦存在結構性缺陷——「求存非求知、認知吝嗇鬼」。
就如前幾天,有個胖子同事跟我說:「你要絕對的相信一個胖子,ta選擇走的路都是最短、最省力的」。
我對此深信不疑。
如今是一個創新社會,我們要創新,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知,提升認知;要思考,且適時的深度思考,探究事物本質,就如馬斯克提出的「第一性原理」,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進行創新。
第二條,接受教誨自然是多多益善,但不可唯大學者、大教授馬首是瞻。言聽計從,則難以擺脫來自權威的束縛,作為年輕人特有的自由奔放將逐步喪失,自己的創造力也會漸趨萎縮。
即,要有開放心態接收新知識、接受教誨,同時保持批評思維,客觀理性的對待權威。
讀過《影響力》的朋友都知道,權威對一個人的影響深刻。我們相信權威,本質上也是大腦結構性缺陷導致的——「默認連續性」(專家一個方面好,我們大腦會連續性的去相信其他也是好的)。
然現實中,我們需要承認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認知盲區,一個權威也許很懂一個領域,但是他也做不到全懂。
所以,在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的時候,同樣地多一些思考,問問他這個意見或者建議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這個結論是怎麼獲得的,力爭做到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三條,不可沉迷于無用無價值之資訊。我們的頭腦是以約20瓦特的功率進行有限運作的,應對其能力加以充分思慮和考量,使其集中用于處理那些挑選出來的必要資訊。
即,要有人生目標,帶著目標、目的,帶著問題去尋找資訊。
古典老師曾用十六字總結了當今時代最大的問題:「資訊過多、思考太少、永遠線上、隨時干擾」。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有這樣困擾,資訊爆炸社會想找到一份很有用的資訊特別難。今天,人們在分享著資訊化帶來的高效率的同時,也在遭受著日益嚴重的資訊垃圾洪流的衝擊和困擾。
《網路問題報告》一書中指出,企業員工平均每天要用一個多小時收閱電子郵件,而其中有34%的郵件是各類重復資訊、笑話、廣告等毫無益處的內容,佔用了大量時間,嚴重地影響了工作效率。
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當下的目標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把自己從無價值資訊中解救出來。
第四條,發揮創造力,貫徹自己的主張,奮起抗爭,從不逃避。
即,要臨在當下,充分打開大腦的智慧和創造力。
有意識地培養「不要為明天發愁」的習慣,集中全力只考慮當下,臨在當下,為當下發揮作用,把所有精力全部集中在目前的環境上,讓創造性機制對目前的環境做出相應的、成功的反應。
決定一旦做出並且付諸實踐,完全拋開一切責任和對後果的關注,要放開我們的智力,讓它自由運轉。
第五條,孩子般無止境的好奇心與天真爛漫的感性意識不容錯失。
即,保持孩子般的激情和好奇心。
所謂激情,指的是一種超越和超常的情感,是一種高昂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徵。
激情會說服人們信任我們從而追隨我們,但最重要的是,激情會說服我們自己,讓我們的大腦相信我可以。
《管理十誡》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要失敗的話,那麼你做什麼都不用帶著激情;而如果你希望成功,那麼你要不斷地告訴自己說,這個世界很有趣,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東西」。
而所謂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于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何炅老師說:因為好奇,我們仰望,因為仰望,我們有了更多的好奇。
綜上,諾貝爾獎的獲獎秘訣「五不原則」即「七要原則」,要勤于思考,要開放心態、要批評思維、要有目標感、要臨在當下、要有激情、要有好奇心。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不會和你說!
世界日新月異,守舊沒有出路,創新才是轉機。
當今時代,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願各位早日修得創新力。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的全部內容。
與您共勉,謝謝。